《胡尘汉月》第十八卷
第五章 湘竹遇雪桦
托合提父子给小林寄去邀请信的一个月后,阿勒泰的雪渐渐薄了些,草原开始露出零星的枯黄。这天清晨,托合提正带着斯兰别克在后山挑选桦木,准备赶制艾力订的第二批滑雪板,远处的公路上忽然传来了熟悉的汽车声 —— 是热合麦提的吉普车,车后座还坐着个陌生的年轻人,穿着件浅蓝色的外套,手里紧紧抱着个竹编手提箱。
“托合提大叔!斯兰别克!” 热合麦提停下车,笑着朝他们挥手,“看看谁来了!”
年轻人从车上跳下来,快步走到托合提面前,有些拘谨地伸出手:“大叔,我是小林,从湖南来的。” 他的脸上带着旅途的疲惫,眼睛却亮得很,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桦树林,“这就是您说的阿勒泰后山吧?桦木比我想象的还要粗,空气里都是木头的香味。”
托合提赶紧握住小林的手,掌心的老茧蹭到小林的指节,他却一点不介意:“欢迎欢迎!可把你盼来了!走,回家,古丽奶奶早就煮好奶茶等着了。”
斯兰别克凑到小林身边,盯着他手里的竹编手提箱:“小林哥,这里面装的是竹条吗?”
小林笑着打开箱子,里面果然是一捆捆削得整齐的竹条,还有几个小巧的竹编工具:“这是我们家新砍的楠竹,特意选了最直的,适合做成人滑雪板的固定条;这些工具是我爷爷传下来的竹编刀,说不定能帮你们处理竹条。”
回到毡房,古丽奶奶正坐在灶台边煮奶茶,看到小林,赶紧起身招呼:“这就是帮咱们寄竹条的孩子吧?快坐,喝碗热奶茶暖暖身子。” 她给小林端来奶茶,又递上一块奶疙瘩,“尝尝咱们阿勒泰的奶疙瘩,跟你们湖南的糖不一样,越嚼越香。”
小林接过奶茶,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一直传到胃里:“奶奶,您的奶茶真好喝!我在火车上还想着,什么时候能喝到正宗的哈萨克奶茶,没想到一来就喝到了。” 他从手提箱里拿出个布包,递给古丽奶奶,“这是我们湖南的君山银针茶,泡着喝很清爽,您试试。”
接下来的几天,小林成了托合提家的 “编外帮手”。他跟着托合提去后山挑桦木,学会了怎么分辨桦木的纹理;跟着斯兰别克刻花纹,虽然刻得歪歪扭扭,却学得格外认真;最让他感兴趣的,是古丽奶奶的鞣皮手艺 —— 看着奶奶把马皮泡在松针汁里,再用羊油膏反复揉搓,他忍不住感叹:“原来手工鞣皮要这么多步骤,比我们家编竹篮复杂多了,这都是老祖宗的智慧啊。”
有天晚上,托合提拿出准备申报非遗的材料,坐在灯下整理 —— 里面有毛皮滑雪板的制作工序、历代传承人的故事、游客的反馈留言,还有热合麦提帮忙写的申报书。小林凑过去看,指着材料里的 “竹条固定” 环节说:“大叔,咱们可以把竹条的来源和处理工艺也写进去,这是跨地域手艺的结合,非遗评审专家肯定会感兴趣。”
斯兰别克也点点头:“对!小林哥寄的竹条又轻又结实,要是没有竹条,咱们的滑雪板也做不到这么耐用。”
托合提觉得有道理,赶紧拿出笔,在申报材料上补充竹条的部分。小林还从手提箱里拿出几张照片,是他家里竹编作坊的工人处理楠竹的场景:“把这些照片也附进去,能让专家更清楚竹条的制作过程,也能体现咱们跨地域的协作。”
古丽奶奶坐在一旁,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忽然想起了什么,从毡房的木箱里翻出个旧布包,里面是几块泛黄的马皮碎片:“这是你阿爷当年做的第一块滑雪板的碎片,上面还有他刻的雪鹰纹,把这个也放进材料里,让专家看看咱们手艺的传承。”
托合提接过马皮碎片,指尖轻轻抚摸着上面模糊的雪鹰纹,眼眶有点热:“妈,您还留着这个啊。”
“当然要留着,这是咱们家的根。” 古丽奶奶笑着说,“现在有小林帮忙,有热合麦提支持,咱们的手艺一定能评上非遗,让更多人知道。”
申报材料整理好的那天,热合麦提特意来取。他翻看着材料,看到里面补充的竹条部分和马皮碎片,忍不住点头:“这些材料太全了!既有传承故事,又有现代创新,还有跨地域协作的内容,肯定能通过评审。” 他拍了拍小林的肩膀,“小林,多亏了你,咱们的申报材料又多了个亮点。”
小林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就是帮了点小忙,主要还是大叔、奶奶和斯兰别克的坚持,要是没有你们守住这门手艺,我再怎么帮忙也没用。”
这天下午,小林跟着托合提父子去喀纳斯景区,看看他们的滑雪板在景区的使用情况。景区里,不少游客正踩着成人尺寸的毛皮滑雪板,在雪地上慢慢滑行,旁边有工作人员讲解滑雪板的故事;商店里,刻着雪鹰纹的小滑雪板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很快就被游客买走了。
艾力看到他们,赶紧迎上来:“托合提大叔,小林!你们来得正好,昨天有个北京的游客,一下子买了十块小滑雪板,说要带回去给朋友当礼物,还问咱们能不能做定制款,刻上他名字的首字母。”
斯兰别克眼睛一亮:“定制款?当然能!咱们可以在滑雪板上刻游客想要的花纹和文字,这样更有纪念意义。”
小林也跟着出主意:“咱们还可以做个‘滑雪板传承卡’,上面写着这块板的制作过程和传承故事,游客买板的时候一起送给他们,让他们不仅带走板,还带走咱们的传承精神。”
托合提听着他们的想法,心里满是欣慰 —— 他从来没想过,自己守了一辈子的手艺,不仅能卖出钱,还能吸引这么多年轻人参与,甚至能跨地域协作,这是他年轻时想都不敢想的事。
傍晚,他们坐在景区的湖边,看着夕阳把湖面染成金色。小林望着远处的雪山,忽然说:“大叔,等我回去,要把阿勒泰的毛皮滑雪板介绍给我们湖南的朋友,说不定咱们还能合作,在湖南的滑雪场也推广手工毛皮滑雪板,让南方的游客也能体验到哈萨克的手艺。”
斯兰别克兴奋地说:“好啊!到时候我跟你一起去湖南,教他们刻雪鹰纹!”
托合提笑着点头:“只要你们愿意,咱们怎么合作都行。手艺不是咱们一家的,是大家的,能让更多人学会,更多人喜欢,才是最好的传承。”
回去的路上,小林坐在车里,看着窗外掠过的桦树林,手里握着一块斯兰别克给他刻的小滑雪板 —— 上面刻着一只小小的雪鹰,还有 “湘竹遇雪桦” 五个字。他知道,这次阿勒泰之行,不仅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还让他感受到了手工手艺的温度,这种温度,能跨越地域,连接起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
托合提坐在副驾驶座上,怀里抱着申报非遗的材料,还有那个桦木工具盒。工具盒里,又多了几样东西 —— 小林送的竹编刀、君山银针茶的包装纸,还有那张湖南竹编作坊的照片。这些东西,和老凿子、粮票、合同放在一起,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坐标,标记着毛皮滑雪板从阿勒泰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每一步。
雪又开始下了,这次的雪很细,像雾一样飘在空气中。托合提知道,等雪再厚些,景区的游客会更多,他们的滑雪板也会卖得更好;等春天来了,非遗评审的结果也会出来,他们的手艺说不定能被更多人知道。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古丽奶奶的老方子,小林的竹条,热合麦提的帮助,还有斯兰别克眼里的光 —— 是这些力量,让老手艺在新时代里,开出了最美丽的花。
喜欢胡尘汉月,乱世歌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胡尘汉月,乱世歌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