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尘汉月》第十八卷
第六章 非遗路与湘阿勒泰缘
开春的时候,阿勒泰的雪彻底化了,草原重新变回青绿色,后山的桦树也冒出了新叶。托合提收到了非遗评审委员会的通知 —— 半个月后,他要去乌鲁木齐参加现场答辩,向评审专家介绍毛皮滑雪板的传承与创新。
出发前的几天,托合提天天拿着申报材料练习答辩,斯兰别克和古丽奶奶在一旁当 “评委”,时不时提出问题。“专家要是问,咱们的手艺和其他地方的滑雪板有啥不一样,该怎么说?” 斯兰别克模仿着专家的语气提问。
托合提放下材料,指着桌上的毛皮滑雪板说:“咱们的板用的是阿勒泰的马皮,鞣皮用的是松针和羊油的老方子,防滑靠的是芨芨草和羊粪灰,还有哈萨克族的花纹,这些都是独有的。再加上小林的湖南竹条,是跨地域的手艺结合,这就是咱们的特色。”
古丽奶奶也补充道:“还要告诉专家,咱们的板不仅是纪念品,还能让游客体验,能帮着牧民增收,这是手艺的活态传承。”
答辩那天,托合提特意穿上了哈萨克族的传统皮袍,怀里揣着桦木工具盒,里面装着阿爷的马皮碎片、小林的竹条样本,还有游客的反馈信。评审现场,专家们看着他带来的滑雪板,有人提问:“现在都用塑料滑雪板了,手工毛皮滑雪板的市场在哪里?”
托合提拿出游客的反馈信,笑着说:“专家,您看,这些游客说,塑料板没有温度,咱们的手工板有故事,有哈萨克族的文化。现在景区的体验项目和定制款都卖得很好,还有湖南的朋友想跟我们合作,让南方游客也能体验。” 他又拿出竹条样本,“这是湖南小林家的楠竹,轻便又结实,咱们把它和马皮结合,既保留传统,又适应现代需求。”
有位专家拿起马皮碎片,仔细看了看上面的雪鹰纹:“这是老物件吧?能说说传承的故事吗?”
托合提的眼睛亮了,他讲起阿爷在雪地里救牧民,父亲坚守手艺,古丽奶奶传下老方子,还有斯兰别克刻花纹的故事,讲得动情处,声音有些哽咽:“咱们的手艺,传了三代人,靠的就是‘不丢根,能创新’,现在年轻人也愿意学,这就是传承的希望。”
答辩结束后,评审专家们给出了很高的评价:“阿勒泰毛皮滑雪板,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活态的传承模式,还有跨地域的协作创新,符合非遗保护的要求。”
半个月后,好消息传来 —— 阿勒泰毛皮滑雪板成功入选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托合提被评为 “非遗传承人”。热合麦提第一时间带着证书和奖牌来到托合提家,毡房里挤满了邻居,大家都来祝贺。古丽奶奶看着证书上的字,激动得抹眼泪:“你阿爷要是知道,肯定会高兴的,咱们的手艺,终于被认可了。”
斯兰别克拿着奖牌,心里有了个主意:“爸,咱们可以在定制款滑雪板上刻‘非遗传承’的字样,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板是非遗产品。”
托合提点点头,当天就联系了艾力,提出要做 “非遗定制款”。艾力听了,立刻订了一百块,还说:“北京的游客听说咱们评上非遗了,都想订一块带回去,说是有收藏价值。”
定制款滑雪板果然爆单了,斯兰别克每天都要刻十几块,手指磨出了茧,却一点不觉得累。小林从湖南寄来消息,说他已经联系了当地的滑雪场,准备搞一场 “湘阿勒泰手艺联展”,让湖南游客既能看到毛皮滑雪板,也能体验竹编,还邀请托合提父子去湖南参展。
“咱们什么时候去湖南?” 斯兰别克天天问托合提,他早就想看看小林说的竹编作坊,想尝尝湖南的茶。
托合提笑着说:“等忙完这阵子,咱们就去,带上最好的滑雪板,带上哈萨克族的花纹,让湖南的朋友看看阿勒泰的手艺。”
联展筹备期间,小林还寄来了湖南竹编的样品 —— 有竹编的滑雪板支架,还有刻着雪鹰纹的竹编挂饰。斯兰别克看着竹编挂饰,灵感突发,在滑雪板上刻了湖南的岳阳楼和阿勒泰的雪山,两种风景在板上交融,格外好看。
古丽奶奶也没闲着,她鞣了最好的马皮,还教邻居家的姑娘们鞣皮,想让更多人学会这门手艺。“以后咱们阿勒泰,会有更多人做毛皮滑雪板,会有更多人知道咱们的非遗。” 她笑着说。
秋天的时候,托合提和斯兰别克带着精心准备的滑雪板,坐上了去湖南的火车。火车上,斯兰别克看着窗外的风景,从草原到平原,从雪山到稻田,他兴奋地说:“爸,咱们的滑雪板,要从阿勒泰的雪地里,走到湖南的稻田边了。”
托合提怀里揣着桦木工具盒,里面又多了一样东西 —— 非遗证书的复印件。他摸了摸工具盒,里面的老凿子、马皮碎片、竹条、证书,像是一串珍珠,串起了三代人的坚守,串起了湘阿勒泰的缘分,也串起了老手艺的未来。
他知道,这次湖南之行,只是一个开始。以后,他们的毛皮滑雪板,会走向更多地方,会有更多人知道哈萨克族的手艺,知道非遗的温度。而那条传承的路,会像阿勒泰的草原一样宽广,像湖南的楠竹一样坚韧,一直走下去。
火车在铁轨上飞驰,载着父子俩的期待,也载着阿勒泰的雪鹰纹,向着湖南的方向,向着更广阔的未来,前进。
喜欢胡尘汉月,乱世歌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胡尘汉月,乱世歌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