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席试宴?见德妃的兄长?”
李梦瑶送走安公公,心潮起伏难平。这绝非简单的恩典。皇帝此举,用意深远。一方面,是对她献策和应对危机能力的公开肯定,将她从幕后推至台前;另一方面,这无疑是将她置于聚光灯下,甚至可能是钓鱼的饵。
试宴之上,宗室、朝臣、将门、后宫势力齐聚。皇帝想借她这个“变数”,观察各方反应。而安公公特意提及德妃刚从漠北归来的兄长李将军,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皇帝知道她与德妃有所接触,甚至可能对“漠北线索”已有耳闻,此刻正等着看她们如何互动。
这是一场鸿门宴,但她没有拒绝的资格。
“锦绣,福顺,”她沉声吩咐,“试宴在即,我们需做万全准备。”
首要任务:确保灯彩环节万无一失。 她亲自去了一趟内务府,以“皇上关切,特来查看进度”为由,督查京西纸扎铺的工匠们赶工。她运用了简单的“看板管理”方法,将灯彩制作的各个环节(扎骨架、裱糊、绘画、组装)列出,要求负责人每日汇报进度,提前识别瓶颈。工匠们何曾见过如此“精细”的监管,不敢怠慢,效率竟提升了不少。
其次,情报准备。 她让福顺设法弄到了可能列席试宴的主要宗室、重臣及其家眷的名单,并结合自己绘制的“后宫前朝关系图”,连夜恶补这些人物之间的亲缘、派系和潜在矛盾。她需要知道,宴会上谁可能是朋友,谁可能是敌人,谁又可能是中立但可争取的对象。
最后,自身定位。 她很清楚,自己位份低,在这种场合绝不能张扬。她的策略是:低调观察,谨慎应答,只在必要时,展现恰到好处的价值。 衣着要得体但不惹眼,言行要恭顺但不卑微。
试宴设在御花园的澄瑞亭一带,华灯初上,丝竹悠扬,觥筹交错。李梦瑶按照位份,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但她能感觉到,自她入场,便有不少或明或暗的目光投射过来。
皇帝赵璟与太后端坐主位,皇后、四妃依次在侧。柳昭仪的位置颇为靠前,她今日打扮得格外明艳,只是投向李梦瑶的目光,冷得像冰。
宗室王公、各部重臣及其家眷们按品级落座,气氛看似融洽,实则暗流涌动。李梦瑶看到了那位传说中的李将军——李擎云,他坐在德妃下首不远,身形魁梧,面容刚毅,眼神锐利,即使穿着常服,也难掩一身行伍之气。他似乎感受到了李梦瑶的注视,目光淡淡扫来,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随即移开,并未多作停留。
宴席流程按部就班。歌舞升平,觥筹交错。李梦瑶低眉顺眼,默默观察。她看到几位老王爷对柳昭仪颇为客气,而一些文官清流则对德妃和李将军那边更多关注。
终于,到了戏单环节。当《满床笏》、《木兰从军》等剧目依次上演,获得阵阵喝彩时,李梦瑶能感觉到皇帝和太后微微颔首,显然颇为满意。柳昭仪的脸色则越来越难看。
压轴的,便是临时更换的《瑶池赴会》灯彩戏。
当亭台水榭间的灯火次第熄灭,唯有舞台上亮起由纸、绢、竹木构筑的“瑶池仙境”时,全场响起了一片低低的惊叹。
没有琉璃的炫目光华,但灯影朦胧,绢纱如梦,仙娥穿梭其间,衣袂飘飘,配以空灵的古乐,竟营造出一种琉璃无法企及的缥缈仙意和古朴韵味。尤其当核心的“蟠桃树”灯组旋转亮起,光影流动,更是美不胜收。
太后看得目不转睛,脸上露出孩童般的欣喜:“好!这灯彩,别致!比那冷冰冰的琉璃,更有味道!”
皇帝赵璟也微微侧身,对太后笑道:“母后喜欢便好。此乃李才人应急之策,看来,歪打正着了。”
这话声音不高,但在寂静的观赏时刻,清晰地传到了附近不少人的耳中。
李梦瑶心中一定,知道这一关,算是过了。
然而,就在全场沉浸在这份古韵仙意之中时,一个略带尖锐的声音不大不小地响起,出自一位坐在柳昭仪附近的老宗室之口:
“灯彩虽巧,终究是应急之物,失了皇家气派。听闻原定的琉璃灯盏乃江南巧匠心血,如今被山匪所毁,实在可惜。只是……这京郊皇商遇袭,多年未闻,偏偏在寿宴筹备的关键时候出事,也未免太过巧合了些。”
这话看似感慨,实则将矛头隐隐指向了负责此环节、并提出更换方案的李梦瑶——是不是你能力不足,找了个借口,用次品替代了贡品?
现场气氛微微一滞。
柳昭仪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李梦瑶心头一紧,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她正欲起身回话,却有人抢先了一步。
“王叔此言差矣。”
开口的,竟是德妃。她声音清朗,带着将门女的爽利:“臣妾倒觉得,这灯彩匠心独运,返璞归真,更显诚意。况且,皇商遇袭,李才人一介深宫女子,如何能预料?她能临危不乱,迅速拿出此等替代良策,确保寿宴无虞,已是功大于过。若论失察,内务府、京城守备,岂不更该担责?何以苛责一个献策之人?”
德妃一番话,有理有据,直接将李梦瑶从“嫌疑人”的位置摘了出来,把矛头引向了更广泛的责任部门,既维护了李梦瑶,也暗中敲打了可能与此事有牵连的势力。
那老宗室被德妃一噎,面色有些讪讪,不好再言。
皇帝赵璟适时开口,一锤定音:“德妃所言甚是。李才人献策有功,应变及时,当赏。”他目光扫过全场,带着帝王的威压,“至于皇商遇袭一案,朕已责令有司严查,必会给天下一个交代。”
一场风波,暂时平息。
李梦瑶感激地看了德妃一眼,德妃却只是端起茶杯,若无其事地抿了一口。
宴席继续,但李梦瑶注意到,李擎云将军在德妃发言后,与皇帝有过短暂的眼神交流,皇帝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试宴接近尾声,李梦瑶寻了个更衣的借口,暂时离席,想透透气。刚走到一处僻静的回廊,一个低沉的男声在她身后响起:
“李才人留步。”
李梦瑶心中一凛,回头一看,竟是李擎云将军。他如何离席跟来了?
李擎云快步走近,脸上没有任何寒暄的表情,迅速将一件小小的、冰凉的东西塞进她手里,声音压得极低,语速极快:
“才人冒险传递消息,李家承情。此物是关键证物,来自漠北,宫中恐不安全,望才人设法转交安公公,或……直接面呈陛下。切记,勿再经他人之手!”
说完,他不等李梦瑶回应,迅速转身离去,消失在夜色中。
李梦瑶摊开手掌,借着月光,看到掌心是一枚造型奇特的青铜箭头,上面似乎还沾染着暗红色的……血迹?
这箭头,来自漠北?它证明了什么?李将军为何不自己呈报,要绕这么大圈子通过她?
喜欢瑶才人的绩效革命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瑶才人的绩效革命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