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馆的药香还在山坳里弥漫,战兵的操练声日渐齐整,可赵罗站在了望塔上,目光总越过铁石山的崖壁,望向远方的城镇方向。他知道,铁石山再坚固,若像井底之蛙般困守于此,迟早会被外界的风浪吞没——刘坤会不会请府城的兵?周边流寇有没有合股?开春后粮价会不会涨?这些消息若等敌人打到门口才知道,一切都晚了。
“得有双眼睛,能看到山外的事。”赵罗把赵虎和几个最信任的伍长叫到山洞里,桌上摆着一张粗糙的地图,标注着周边的几个城镇:西边的“柳泉镇”,南边的“青石县”,还有更远些的“沂州府”。
赵虎看着地图,挠了挠头:“小罗,你是说……派人出去打听?可外面乱得很,流寇、官兵到处跑,派人出去太危险了。”
“危险也得去。”赵罗指着地图上的青石县,“刘坤就在青石县,他若要调兵,肯定先在县里集结;柳泉镇是个集散地,粮商、货郎都去那,能知道物价、流寇动向;沂州府离得远,却能探官府的大动静。咱们不出去,就像闭着眼守寨,迟早要吃大亏。”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不止要打听消息,还得试着找路子——咱们的精钢、山货,能不能偷偷换些硝石、硫磺,甚至是咱们缺的盐和布?总不能一直靠缴获。”
众人都沉默了。道理都懂,可派人出去,意味着要让族人深入险地,谁也不敢轻易点头。
“我来挑人。”赵罗看出了他们的顾虑,“要机灵的,嘴严的,不是光有力气就行。伪装成流民、货郎,平时在镇上混,不轻易暴露身份。”
接下来几日,赵罗挨个找族里的后生谈话。他没挑最勇猛的,专挑那些眼神活泛、会说话、甚至有点“市井气”的——比如赵小石,这后生不光练火枪时稳,平时还爱跟山外跑来的货郎打听事,嘴甜,会装憨;还有个叫赵栓柱的,以前在赵家村时跟着父亲跑过短途货,懂点买卖门道,人也机灵。
最后挑了五个人,都是二十出头,既有胆识,又够细心。
“你们出去,不是去打仗,是去‘过日子’。”在医馆旁边的空山洞里,赵罗给五个探子训话,洞门用布帘挡着,外面听不见动静,“赵小石,你装成逃荒的流民,去柳泉镇,平时在镇外的破庙混,跟其他流民搭话,听他们说啥——流寇在哪抢了,官兵抓了谁,都记下来。”
他递给赵小石一件打满补丁的破棉袄,一双露脚趾的草鞋:“别穿得太干净,也别太狼狈,就像刚逃出来,想找点活干的样子。”
又对赵栓柱:“你装成走村串户的货郎,挑个空担子,上面挂些不值钱的针线、小铁环(工坊做的边角料),去青石县——离刘坤的县衙近,多去茶馆、酒肆听,看有没有衙役、差人吹牛,说要调兵、要搜山,都记牢。”
给每个人都分了任务:谁去哪个镇,伪装成啥身份,重点打听啥,说得明明白白。
“最重要的是保密。”赵罗的眼神沉了下来,“不管遇到啥,都不能说自己是铁石山的。若被盘问,就说家乡遭了灾,出来讨活路。记消息不用纸笔——怕被搜,用‘暗记’:比如听到官兵要动,就往回带一把带刺的茅草;听到有粮商来,就带一块青石板。真要写,用炭笔写在贴身的布条上,看完就烧。”
他又给每人发了一小袋碎银(之前缴获的),够在镇上混个月,还有个小陶罐,装着提纯的酒精和干净布条——万一受伤,自己处理,别去医馆露馅。
“怎么回来报信?”赵小石小声问,“总不能天天跑吧?”
“每十天,找个没人的夜里,到山外的老槐树下——就是咱们之前设陷阱的那棵,把记的消息藏在树洞里,用石头压住。咱们会派人去取。急事就放三堆小石子,没事就放一堆。”赵罗指着地图上的标记,“别靠近山口,就在老槐树下,天亮前必须走。”
五个后生听得认真,把每一条都记在心里。赵栓柱攥着那袋碎银,手有点抖,却没说一句怕的话:“小罗放心,我们记着。”
出发选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里。
山坳里静悄悄的,只有高炉偶尔传出“噼啪”声。五个探子换上伪装的衣裳,背着简单的行囊,没跟家人告别——怕走漏消息,只跟赵罗和赵虎辞行。
“活着回来。”赵虎拍了拍每个人的肩,没多说,眼里却满是叮嘱。
赵罗站在山口的阴影里,看着五个人的身影消失在夜色里——赵小石佝偻着背,真像个逃荒的;赵栓柱挑着空担子,脚步轻快,装作赶路的货郎。他们的身影很快融进山路的黑暗,只留下淡淡的脚步声,渐渐远去。
直到看不见人影了,赵虎才低声道:“能行吗?这几个后生……”
“能行。”赵罗望着他们消失的方向,声音很轻,却很笃定,“他们不是一个人,是铁石山的眼睛和耳朵。眼睛亮了,耳朵尖了,咱们才知道该往哪走,该防着谁。”
山口的风刮过,带着寒意。了望塔上的哨兵握紧了火枪,警惕地盯着四周。
赵罗知道,这只是开始。情报网络不是一天能建起来的,可能会有探子暴露,可能会传回来假消息,甚至可能……有人再也回不来。但他没得选。
乱世里,闭着眼的人,最先被淘汰。
铁石山的眼睛,从今夜起,要望向山外的世界了。而那些消失在夜色里的身影,将成为铁石山伸向外界的第一缕触角——微弱,却至关重要。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