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军政府的议事厅内,地图上被红、蓝两色标记的区域格外醒目——红色是复国军新控制的“南线”(真定府及周边五州县),蓝色是北线清军阿济格部活动的“威胁区”。赵罗手里拿着两份急报,一份是北线侦察骑兵团传回的“清军万余兵马已抵保定,正整备粮草,似有南犯之意”,另一份是南线粮秣处的“新控制区秋收统计,亩产较去年增两成,可征集军粮五千石”。一急一缓,一攻一守,恰是复国军“双线经营”的真实写照。
“北线是生存线,南线是根基线,两条线都不能松。” 赵罗将急报拍在桌上,对着围坐的核心成员下令,“赵虎,你率磐石师全师、锐锋师第三团及炮兵旅主力,即刻北上,进驻正定县——那里是真定府的北部门户,依托之前构筑的防御工事,与清军对峙,务必挡住他们的第一波进攻,为南线整合争取时间。”
赵虎起身领命:“大都督放心,北线有炮兵旅的后膛炮与磐石师的防御经验,清军想南下,得先踏过我的尸体!” 他转身就要去点兵,赵罗却叫住他:“记住,以守为主,不要主动出击。若清军来攻,先用炮火消耗,再以步兵依托工事防御,保存有生力量最重要。”
赵虎率部北上后,立刻对正定县的防御工事进行加固。磐石师本就擅长防御,加上锐锋师第三团的协助,三日之内就完成了“三层防御网”:
外层警戒:侦察骑兵团分出两个连,在保定至正定的官道上设置“流动哨”,每日往返巡查,一旦发现清军动向,用烟火弹传递信号;
中层阻击:在正定以北十里的开阔地,挖掘反坦克壕与散兵坑,架设多管步枪与迫击炮,形成“第一道阻击线”,由锐锋师第三团驻守;
核心防御:正定县城墙加筑沙袋掩体,城墙上每五十步布置一门迫击炮,城内架设四门75毫米后膛炮,瞄准城外的清军可能进攻路线,由磐石师主力驻守。
几日后,清军先锋两千骑兵抵达正定以北二十里处,试图试探性进攻。赵虎按计划,先让中层阻击线的迫击炮开火,霰弹在骑兵队伍中炸开,逼退清军;待清军后续步兵推进时,城墙上的后膛炮又精准打击其阵型密集处,连续击毁清军两门红衣大炮。清军见复国军防御严密、火力凶猛,不敢贸然强攻,只能在二十里外扎营,与复国军形成对峙。
“清军虽人多,但粮草运输困难,对峙越久,对我们越有利。” 赵虎站在城头,看着远处的清军营地,对身边的参谋说,“传令下去,每日派小股部队袭扰清军粮道,让他们不得安宁。” 此后,北线虽战事未歇,却始终牢牢掌控在复国军手中,为南线经营筑起了坚实屏障。
北线稳住的同时,南线的经营整合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赵罗将南线事务分为“经济、行政、治安”三部分,分派得力人手各司其职:
经济整合:均田与生产——由赵远叔负责。新控制区的秋收刚结束,赵远叔就带着粮秣官深入各村,督促“均田令”的最后落实:对之前漏登的无主土地重新丈量,给缺地农户补足;同时推广工造司改良的曲辕犁与高产麦种,在各村开设“农具工坊”,由孙铁匠等本地工匠负责打造农具,按成本价卖给农户。在栾城县,农户刘老栓用新犁耕种,加上分到的水浇地,秋收后不仅留足了口粮,还向粮秣处出售了三百斤余粮,手里有了余钱的他,特意给村公所送了一面“复国军恩深似海”的锦旗。
行政整合:基层与新政——由陈秀才负责。在已有的村公所基础上,陈秀才推动建立“县一级行政署”,每个县设“行政官”(由复国军指派)与“议事会”(由各村村长与百姓代表组成),共同处理县域事务。新政推行也同步展开:废除清军的“人头税”,改按土地亩数征收“低额粮税”(每亩仅收一成);在各县设立“讲习所分校”,招收适龄儿童免费读书,教材除了识字内容,还加入“抗清保家”的思想教育;在藁城县,行政署还组织百姓修复被清军破坏的灌溉水渠,解决了数十亩农田的浇水问题,赢得了百姓的一致认可。
治安整合:清匪与维稳——由周毅(暂代南线军事主官,率疾风师第一团留守)负责。新控制区仍有少量清军溃兵与地方匪患,周毅采取“清剿+招抚”的策略:对拒不投降的顽匪,派骑兵快速突袭,十日之内就剿灭了三支盘踞山寨的匪患;对愿意投降的溃兵与小股匪盗,经审查后,或编入地方治安队,或遣送回家种地。在井陉关,周毅还与李定国的独立营配合,清剿了周边的清军斥候,确保了南线与北线的通讯畅通。
双线经营的关键,在于南北资源的高效调配。赵罗通过情报司与粮秣处,建立了“每日通报、每周调度”的机制:
南线的秋收粮食,优先调拨五千石运往北线,确保守军粮草充足;工造司在南线的工坊,每月生产的步枪弹药,三成送往北线炮兵旅;
北线缴获的清军马匹与武器,一部分调往南线,补充水师与治安队的装备;北线侦察到的清军动向,也会及时通报南线,让行政署提前做好百姓疏散准备。
在正定县的北线阵地,士兵们吃着南线运来的新米,擦拭着南线工坊生产的步枪,士气高涨;在真定府的南线工坊,工匠们用北线缴获的清军铁器,打造出更精良的农具,百姓们的生产积极性也愈发高涨。南北两线虽各司其职,却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协同运转。
当月底,赵罗收到两份汇报:北线清军对峙月余,粮草耗尽,已退回保定;南线新控制区的县行政署全部建立,治安队扩招至五百人,百姓主动报名参军的青年达三百余人。他站在地图前,看着红色的南线区域愈发稳固,蓝色的北线威胁逐渐减弱,心里清楚——复国军的“双线经营”已初见成效:北线守住了生存空间,南线筑牢了发展根基,这种“能打能治”的多线管理能力,正是复国军区别于清军与南明军阀的核心优势。
夜色渐深,议事厅的灯光依旧亮着。赵罗拿起笔,在地图上圈出南线与大运河交界的区域——那里,将是内河水师下一步的重点布防地;而北线的保定,也将是复国军未来北上的重要目标。双线并行,攻防兼备,复国军的抗清大业,正沿着这条坚实的道路,稳步向前。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