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行辕的书房,烛火燃到了尽头,晨光透过窗棂,在案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赵罗伏案坐了一夜,面前摊着三样东西:郑成功的亲笔信、淮河防御战的伤亡名册、标注着南明各政权势力范围的地图。他眼底布满血丝,指尖却依旧稳,缓缓划过地图上“滇南”二字,那里是永历帝的驻地,远在千里之外,被吴三桂的清军追得东躲西藏,却仍是南明名义上的“正统核心”。
“直接拒了,郑氏必然翻脸。” 赵罗低声自语,指尖移到厦门、金门的位置,“他们握着南洋航线,水师战船数百艘,真要是断了咱们的硫磺和铜矿,军工工坊不出三月就得停摆。更别说,万一郑氏转头与清廷虚与委蛇,咱们腹背受敌,江淮就危险了。”
可若完全接受呢?他拿起郑成功的信,目光落在“接受册封、听候调遣”几字上,眉头紧锁。昨夜吴谦私会郑氏使者的事,像根刺扎在他心里,连自己麾下的将领都能被“正统”二字拉拢,真要是全盘归附,复国军的兵权、财权、行政权迟早会被郑氏渗透,到时候,江淮就不是复国军的江淮,而是郑氏的“附庸之地”。更遑论南明政权早已腐朽,永历帝连自身都难保,跟着这样的“共主”,不过是自缚手脚。
“既不能拒,也不能从,那就得找条中间路。” 赵罗站起身,走到墙边的大地图前,手指在“复国军”与“郑氏”的势力范围之间画了一道线。他想起前世史书里的藩镇格局,名义上归中央管辖,实则军政财自主,这不正是眼下复国军最需要的状态?
一个念头渐渐清晰:名义归附,实质独立。
承认永历帝的“天下共主”地位,上表拥戴,但只认永历一系,绝不受南京弘光、福建隆武等其他南明政权节制,那些政权要么早已覆灭,要么被郑氏掌控,接受他们的节制,就是把刀柄递给别人。复国军在行政上,仍由淮安行辕自主管理江淮州县,官员任免、赋税征收一概自定;军事上,水师、陆师的指挥权完全归赵罗,郑氏不得干预调遣;财政上,南洋贸易可以合作,但关税、利润分配需另行约定,绝不接受郑氏“统筹分配”。
“这样一来,郑氏得了‘正统联盟’的名头,能安抚其内部的拥明派,也能向天下彰显其‘抗清盟主’的地位;咱们则保住了核心利益,还能借‘南明’的旗号招揽人心,同时获取郑氏的贸易和技术支持。” 赵罗越想越透彻,这不是妥协,是借力,借永历的名,借郑氏的势,壮大自己的根基。
他拿起笔,在纸上快速写下三条底线:一、只拥戴永历帝,拒认其他南明政权;二、军政财完全自主,郑氏不得干预;三、贸易合作需平等互利,技术支援不得附加政治条件。这三条,一条都不能让。
就在这时,侍卫长推门而入,神色急促地递上一封密报:“大都督,安全局急报,清廷已通过细作得知郑成功派使者来淮安,摄政王多尔衮已下令,让江南总督马国柱暗中联络荷兰东印度公司,想借荷兰舰队封锁长江口,同时调兵加强黄河防线,企图趁咱们与郑氏谈判期间,突袭淮河上游!”
赵罗瞳孔一缩。清廷这是要“趁火打劫”,既想切断复国军与郑氏的海上联系,又想从陆路施压,打乱他们的谈判节奏。这也从侧面证明,“联郑”势在必行,单凭复国军,难以同时应对清廷和荷兰人的夹击,必须借助郑氏的水师,才能守住长江口,打通南洋航线。
“看来,谈判得加快节奏,但底线绝不能松。” 赵罗将密报揉成团,眼神变得更加坚定。他立刻下令:“传李锐、陈璘、张彦、王辰即刻来书房议事!”
半个时辰后,核心幕僚和将领齐聚书房。李锐一进门就问:“大都督,是不是要拒绝郑氏的条件了?” 陈璘也附和:“大不了咱们自己闯南洋,就算慢些,也比受人牵制强!”
赵罗摆了摆手,将昨夜构思的“名义归附,实质独立”方略和三条底线一一说明。张彦起初还有些抵触,认为“既归附,便需守臣节”,可听到“只认永历,拒认其他政权”时,也沉默了,他本就反感郑氏借隆武之名揽权,赵罗的方案,至少保住了“永历正统”的纯粹性。
“张参军,你是大明旧臣,该知道永历帝远在滇南,无力节制咱们。” 赵罗看向张彦,语气诚恳,“咱们认他,是为了‘大义’,不是为了做他的‘臣子’。江淮的百姓,复国军的弟兄,才是咱们要守的根本。”
张彦叹了口气,点了点头:“大都督考虑周全,此举既能全大义,又能保自主,是万全之策。”
李锐和陈璘也松了口气,只要兵权、财权不失,名义上的归附不过是个幌子,还能换来郑氏的支援,确实比硬抗或妥协强。
“清廷的阴谋,你们也看看。” 赵罗将密报递给众人,“他们想借荷兰人封锁长江口,还想突袭淮河上游。咱们必须尽快与郑氏谈妥,联手守住长江口,不然军工的硫磺就断了。”
“那吴谦和郑氏使者接触的事?” 陈武问道。
“暂时压下。” 赵罗眼神冷冽,“谈判期间,不能自乱阵脚。等谈妥了,再慢慢清理内部。”
众人齐声应下,之前的分歧和疑虑,在赵罗清晰的方略和紧迫的局势面前,彻底消散。书房里的气氛从凝重转为坚定,每个人都明白,接下来的谈判,不仅是与郑氏的博弈,更是复国军争取生存空间的关键一战。
“王辰,你立刻草拟给郑成功的回信,把‘名义归附,实质独立’的核心条款写清楚,语气要委婉,但底线不能含糊。” 赵罗开始布置任务,“李锐,你去加强淮河上游的防御,防止清军突袭;陈璘,你去水师营地,让‘肇基号’‘开拓号’做好战备,随时应对荷兰人的舰队;张参军,你去安抚拥明派的官员,统一思想,别让他们在谈判期间添乱。”
“是!” 众人领命,快步走出书房,各司其职。
赵罗独自留在书房,望着窗外升起的朝阳,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了几分。一夜未眠的疲惫被决心取代,这条“中间路”不好走,谈判必然艰苦,清廷和荷兰人的威胁也近在眼前,但这是复国军能走的最优解。
他拿起案上的“镇河”炮炮弹模型,指尖摩挲着冰冷的铜壳,心里清楚:接下来,既要和郑氏谈出有利条件,又要守住江淮防线,还要防备清廷的阴谋,每一步都不能错。但只要复国军上下一心,守住“实质独立”的底线,就一定能在这场复杂的博弈中,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谈判的序幕,即将拉开;新的风暴,也已在酝酿。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