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行辕的正厅,案几被重新布置成谈判桌,两侧各置四张座椅,中间摆着一壶刚沏好的雨前龙井,水汽氤氲,却压不住空气中的紧绷。赵罗身着藏青色常服,腰束玉带,端坐主位,身后站着李锐和陈璘,神色沉稳;对面的徐孚远则依旧是绯色官袍,两侧是郑氏的两名幕僚,一人持笔记录,一人手按腰间燧发枪,目光警惕。
“赵大人,昨日徐某已将我家王爷的提议言明,今日便请大人给个准话。” 徐孚远端起茶盏,却没喝,只是用杯盖轻轻刮着浮沫,语气看似温和,实则带着逼问,“永历圣上已在滇南下诏,若复国军肯上表拥戴,即封大人为‘江淮总督’,节制江淮水陆兵马,官居从一品,此等荣宠,乃是圣上对大人抗清功绩的认可,也是我郑氏在圣上面前力荐的结果。”
他放下茶盏,目光直视赵罗:“只是,既受朝廷册封,便需遵朝廷法度。复国军的兵马需造册上报,官员任免需经朝廷核准,赋税也需按例上缴三成,以充国库,这是臣子的本分,也是联盟的根基。”
“徐先生此言差矣。” 赵罗抬手打断,语气平静却带着锋芒,“复国军的兵马,是弟兄们在铁石山用锄头拼出来的,是淮河岸边用命守下来的,不是朝廷‘赏赐’的;江淮的官员,是百姓认可的,是能为他们谋生计的,不是靠朝廷‘核准’的;赋税是用来养兵、修工事、造战船的,是江淮百姓的血汗,不能拿去填南明国库的窟窿,这不是‘不遵法度’,是复国军的根本。”
他顿了顿,拿起案上的淮河防务图,推到徐孚远面前:“先生请看,去年清军南下,淮河防线告急,南明的兵马在哪里?是复国军七千弟兄战死,才守住了这条生命线。今年造‘肇基号’,工匠们熬了三个月,用的是咱们自己炼的铁、铸的炮,不是郑氏的支援,也不是朝廷的拨款。复国军能有今日,靠的是自主,不是依附。”
徐孚远脸色微沉,放下茶盏:“赵大人这是要‘裂土自治’?既奉明室正朔,又不受朝廷节制,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若是如此,与割据军阀何异?我家王爷恐难应允。”
“割据军阀?” 赵罗冷笑一声,声音提高几分,“若南明有能力抗清,有能力保百姓安宁,复国军自然愿俯首称臣。可如今,永历帝被吴三桂追得流离失所,鲁监国困守舟山,朝廷连自身都难保,如何能节制江淮?徐某,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郑氏要的,是‘正统联盟’的名头,好招揽天下义士;复国军要的,是自主发展的空间,好守住江淮、对抗清军。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他站起身,走到厅中央,目光扫过郑氏的幕僚:“我可以答应奉永历正朔,用永历年号,公文上署‘大明江淮复国军’;也可以在抗清战场上与郑氏呼应,互不掣肘。但地盘、军队、赋税、官员任免,复国军必须完全自主,郑氏不得调遣一兵一卒,不得干预一官一吏,更不得索要分毫赋税。这是底线,绝无商量余地。”
“赵大人这是把话说死了?” 徐孚远也站起身,语气带着不满,“我家王爷诚心结盟,愿开放贸易、支援技术,换来的却是‘只认名分,不认节制’?如此联盟,与互不往来何异?”
“当然不同。” 陈璘忍不住开口,“咱们可以联手守住长江口,对抗荷兰人的封锁;可以共享清军的情报;可以在南洋贸易中合作,郑氏出航线,咱们出货物,利润均分,这才是平等的联盟,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施舍。”
徐孚远的目光落在陈璘身上,又转向赵罗,沉默片刻,突然话锋一转:“赵大人,我家王爷久闻复国军的‘肇基号’,不用风帆,能逆水而行,舰炮威力更是惊人。昨日徐某去船厂参观,见那蒸汽机组精巧非凡,实乃当世奇技。” 他语气放缓,带着一丝暗示,“我家王爷对这蒸汽炮舰技术,颇为感兴趣。若是复国军肯在技术上‘互通有无’,或许……王爷对‘自主’一事,能多些通融。”
赵罗心中了然,这才是郑氏的另一层诉求。他们想要蒸汽船技术,想用“放宽节制”来换。但他早有准备,当即回应:“技术互通,可。但需在联盟达成后,以平等的方式交流,郑氏教咱们造西洋舰炮,咱们教郑氏造蒸汽机组,互不藏私。但这绝不能与‘自主’挂钩,更不能作为交换条件。”
徐孚远脸色阴晴不定,他没想到赵罗如此强硬,既不肯让步实权,又把技术交流与联盟分得清清楚楚。他本以为用“正统”和“技术支援”能拿捏住复国军,却没想到赵罗对核心利益寸步不让,反而把郑氏的诉求看得通透。
“赵大人,此事关乎重大,徐某做不了主。” 徐孚远终于松口,语气带着无奈,“需修书回厦门,请示王爷定夺。”
赵罗点头,语气缓和几分:“理应如此。本督也需时间安抚内部,毕竟拥明派的同僚,对‘自主’一事仍有顾虑。” 他抬手示意,“今日暂且到这里,徐某可随时修书,本督会派人护送信件,确保尽快送达厦门。”
徐孚远拱了拱手,不再多言,带着幕僚起身离去。走到厅门口时,他回头望了一眼赵罗,眼神复杂,有敬佩,有不满,也有几分无奈。他知道,这场谈判绝不会轻松,赵罗不是那些可以用“正统”轻易拉拢的军阀,而是一个有自己章法、有坚定底线的对手。
厅内,李锐看着徐孚远的背影,忍不住道:“大都督,郑氏肯定不会轻易答应,接下来怕是还要拉锯。”
“拉锯就拉锯。” 赵罗坐回原位,端起早已凉透的茶,“咱们有时间耗,清廷和荷兰人却未必。只要咱们守住底线,郑氏迟早会妥协,他们比咱们更需要联盟,毕竟,单凭郑氏,也挡不住清廷和荷兰人的联手。”
陈璘点头:“没错,‘肇基号’的技术是咱们的筹码,他们想要,就得拿出诚意。”
赵罗望着窗外,目光深远。第一轮谈判虽无果而终,却也摸清了彼此的底线,郑氏想要名分和技术,复国军想要自主和支援。接下来的博弈,就看谁能沉住气,谁能抓住对方的软肋。而他心里清楚,时间站在复国军这边,因为清廷的阴谋已在酝酿,郑氏若不尽快结盟,恐怕连厦门的防线,都要岌岌可危。
唇枪舌剑的第一回合结束,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