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城的巷战余温未散,空气中混杂着硝烟、血腥与腐烂的气息。街道上,断裂的步枪、炸碎的盾牌与双方士兵的尸体交叠在一起,暗红的血渍浸透了青石板,又被雨水冲刷成蜿蜒的细流。几名医疗兵正蹲在墙角,给一名断腿的士兵包扎,士兵咬着布巾,额头上的冷汗混着尘土往下淌,却一声不吭。赵罗踩着碎砖,缓缓走进这座刚被拿下的城池,靴子碾过地上的弹壳,发出细碎的声响——没有胜利的欢呼,只有一片死寂的凄凉。
“大都督,统计报告。” 统计官捧着账本,声音发颤,指尖因用力而泛白。赵罗接过账本,目光落在第一页的“兵员损失”上,瞳孔骤然收缩:此战复国军共投入八千余人,战死一千二百余,重伤八百余,伤亡合计超过三分之一。更刺眼的是备注栏里的一行小字:“阵亡者中,含铁石山血战老兵三百七十人;重伤员中,赵小山等十余名中层军官生命垂危。”
铁石山血战——那是复国军初创时最艰难的一战,当时跟着赵罗杀出重围的老兵,是军队的骨血。赵罗攥着账本,指节发白,那些熟悉的名字在眼前浮现:总爱抢着扛炸药包的李二牛、能在马背上连射十发子弹的王栓柱、总给新兵讲战场经验的老班长周叔……如今都成了阵亡名单上冰冷的文字。他抬头看向身边的赵虎,对方正盯着城墙上的弹孔,脸色苍白如纸,往日洪亮的声音此刻细若蚊蚋:“那些老兵……跟着我们从真定到徐州,没想到栽在了济宁。”
账本的第二页,是弹药消耗统计:十六门后膛炮的炮弹仅剩三发,还是受潮无法使用的哑弹;步枪子弹合计剩余不足五千发,人均摊下来不足十发;手榴弹、炸药包基本告罄,军械官在报告里写道“后续防御,恐无弹药可用”。赵罗翻到第三页,心又沉了一截——瘟疫扩散的记录密密麻麻:随军医生确诊的霍乱病例已达两百余人,多是冲锋时饮用了不洁溪水的士兵;更可怕的是,非战斗减员还在增加,每天都有士兵开始上吐下泻,隔离帐篷从最初的三顶加到了二十顶,草药却已所剩无几。
就在众将沉默时,一名亲兵匆匆赶来,递上一封来自后方的急信。赵罗拆开一看,眉头拧得更紧——信是铁石山矿场的守卫写的:因主力北上,矿场外围防御空虚,一股上千人的土匪趁机袭击,不仅抢走了刚开采的铁矿,还烧毁了两座冶炼作坊,守矿的五十名士兵战死大半。铁石山的铁矿,是工造司制造子弹和火炮的关键原料,这一损失,等于断了复国军军械补给的“根”。
“哈哈哈……” 一阵刺耳的冷笑突然传来。众人转头看去,是被押解过来的清军守将之子——一名穿着副将盔甲的青年,他父亲战死时,他被复国军俘虏,此刻嘴角淌着血,眼神却满是嘲讽,“你们占了济宁又如何?伤亡过半,弹药打光,瘟疫缠身,后方还被土匪劫了矿场!这济宁就是座孤城,我大清的援军用不了半月就到,到时候看你们怎么守!”
亲兵想上前堵住他的嘴,却被赵罗抬手拦住。青年的话像一把刀,精准地戳中了复国军的痛处——他们赢了济宁,却把自己逼到了绝境。赵罗看着青年癫狂的表情,又低头看向手中的账本,那些阵亡名单、弹药数字、瘟疫记录,还有后方矿场的急信,像无数根针,扎得他心口发疼。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我们错了。”
这三个字,让在场的将领们浑身一震。赵虎抬头看向赵罗,眼里满是惊讶——自复国军成立以来,赵罗从未说过“错了”这两个字,哪怕是最艰难的铁石山之战,他也始终坚定如初。
“不该在弹药不足、瘟疫未控时强行进攻。” 赵罗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里带着深深的自责,“我们只想着用胜利提振士气,却忘了军队的根基——老兵、弹药、健康的士兵,这些比一座城池更重要。现在,我们占了济宁,却成了无根的浮萍。”
他将账本合上,重重放在身边的石墩上,眼神重新变得坚定:“传我命令。第一,全军立即停止一切进攻行动,锐锋师守北门,疾风师守南门,轻骑兵营负责巡逻城郊,严防清军援军和土匪袭扰,转入全面防御。第二,医疗营将所有病患集中到城西空宅,派专人看守,焚烧所有染病衣物,全军必须饮用开水,违者按军法处置;同时派快马回真定府,调运所有储备草药,优先救治重伤员和老兵。第三,赵虎带两百人,护送所有轻伤员和非战斗人员回后方,协助加固铁石山矿场防御,顺便转运一批粮食和布匹到济宁。”
最后,他看向济宁城中心的方向,那里是清军残部投降的地点,也是粮库的位置:“我们不贪多,也不冒进了。接下来,就在这济宁城,好好恢复下伤口——先把人保住,把瘟疫控住,把弹药补上来,等根基稳了,再谈其他。”
那名被俘的清军副将还在冷笑,却没人再理会他。将领们看着赵罗,之前的迷茫与痛苦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毅——他们知道,这场惨胜的代价虽沉重,却让统帅看清了方向,也让这支疲惫的军队,找到了喘息与重生的路。
夕阳西下,济宁城的阴影被拉得很长。隔离帐篷里,医生还在给病患喂药;城墙上,士兵们默默地修补着弹孔;粮库旁,民夫们开始清点缴获的粮食,动作缓慢却有条不紊。赵罗站在北门的城楼上,望着北方清军援军可能到来的方向,心里清楚:接下来的日子会更难,防御、防疫、补给,每一件事都关乎生死,但只要守住济宁,守住这支历经磨难的军队,就还有翻盘的希望。
惨胜的代价,是鲜血与牺牲,却也让复国军在疯狂的进攻中清醒过来——战争从不是只靠勇气,更要靠理性与坚韧。而此刻的济宁城,既是他们的战场,也是他们疗伤的港湾,等待着他们养精蓄锐,再次出发。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