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电话,罗明又翻开《供应商评级实施细则》,在“观察期”章节旁加了一行手写批注:“观察期内供应商需每月提交《改进报告》,内容包括质量控制措施、交货安排、售后服务情况,由材料供应部和工程部联合审核”。他打算在下周的部门会议上,把这个补充条款提出来,完善评级制度——之前的细则只说了观察期,没说具体的跟踪措施,这次跟赵总的沟通,正好暴露了这个漏洞,得及时补上。
中午吃饭的时候,罗明碰到了工程部的老宋,特意跟他提了黄陂苗圃的事:“宋部长,城西保障房的 10棵香樟,让你们部门的小郑跟我一起验收吧,他懂绿化,能帮着看看苗木的长势,要是有问题,也能及时提出来。”
“没问题!小郑正好在城西项目,让他跟你一起验收,放心。”老宋爽快地答应道。
下午,罗明又把小林叫到办公室,让她在库存系统里新增一个“供应商观察期”模块:“把黄陂苗圃的 10棵香樟需求录进去,设置两个提醒:10月 20日提醒对接送货,10月 25日提醒验收,别漏了。”
小林在电脑前操作着,笑着说:“罗部长,您考虑得真周到,这样就不怕忘了。”
罗明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光标,心里踏实了——处理供应商投诉,不是签完协议就结束,而是要把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好,从对接送货到现场验收,再到后续跟踪,每一步都不能马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倒逼供应商提升质量,才能为常青花园、城西保障房这些民生工程,筑牢材料供应的“第一道防线”。
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洒进来,落在桌上的桂花枝上,花瓣上的露水折射出细碎的光芒。罗明拿起搪瓷杯,喝了口温水,心里暗道:供应商是伙伴,不是对手。把伙伴的质量提上去,公司的项目才能做好,业主才能住得放心——这才是供应商评级的真正意义。
.........
周五下午,三镇的秋阳斜斜地照进华建公司材料供应部办公室,老式吊扇在天花板上“嗡嗡”转着,吹得桌上油印的《三季度采购成本报表》边角微微翻动。罗明坐在木桌前,指尖捏着报表的边缘,眉头越皱越紧——报表上“钢筋采购”一栏的数据,像根刺扎在他眼里:城东项目 100吨 hRb400Eφ20mm钢筋,单价 3200元\/吨;城西项目 80吨同规格钢筋,单价 3180元\/吨;城北项目 50吨φ18mm钢筋,单价 3250元\/吨。
他从抽屉里翻出一本泛黄的《三镇建筑材料市场价格手册》,这是市建管局每月印发的,上面标注着 11月 hRb400E钢筋的市场价:φ18mm 3000元\/吨,φ20mm 2900元\/吨。“城东的φ20mm钢筋,比市场价高了 300元\/吨,差了 10%还多。”罗明用铅笔在报表上画了个圈,又算了笔账,“三季度三个项目总共买了 230吨钢筋,按市场价算该花 66.7万,实际花了 74.3万,多花了 7.6万——这可不是小数目,够买两台 486电脑了。”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采购部的老吴端着个搪瓷杯走进来,杯里泡着枸杞,是他每天下午必喝的。“罗部长,您叫我?”老吴看到报表上的红圈,心里大概有了数,拉了把椅子坐在旁边,“是不是钢筋采购成本的事?”
“老吴,你看看这数据。”罗明把报表推过去,手指点在单价上,“城东 3200,城西 3180,城北 3250,都比市场价高,有的差了 10%。咱们为什么不把需求汇总起来,集中采购?量上去了,价格自然能谈下来。”
老吴叹了口气,拿起报表翻了翻,手指在“城东 10月 5日采购”“城西 10月 12日采购”的日期上划了划:“罗部长,不是没试过。1995年的时候,咱们试过一次集中采购钢筋,三个项目汇总了 150吨,结果城东要得急,10天内就得要,城西能等 20天,城北要φ16mm的,跟另外两个项目规格不一样。供应商说要么按最早的时间一起送,要么分三批送但不加价不接单,最后只能按最早时间送,城西的钢筋堆在仓库里,没地方放,还潮了点,后来用的时候除锈花了不少功夫,成本没降多少,还惹了麻烦。”
他又补充道:“而且每个项目的规格需求也乱,有的要φ18mm,有的要φ20mm,有的要φ25mm,供应商说‘规格多了,不好批量生产,没法给低价’。后来领导就说‘还是让项目自己买吧,别集中了’,这事儿就搁下了。”
罗明没说话,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脑子里过着老吴说的问题:需求时间不统一、规格不统一——这两个是集中采购的核心难点。他抬头看向墙上的《四季度项目进度表》,上面标着每个项目的材料需求时间:城西保障房 11月 10日要钢筋,城北商业楼 11月 15日要,城中学校 11月 20日要,时间差在 10天以内;规格方面,城西要φ18mm(80吨)、φ20mm(120吨),城北要φ20mm(60吨)、φ25mm(40吨),城中要φ18mm(50吨)、φ20mm(50吨)——规格虽然多,但主要集中在φ18、φ20、φ25三种,而且φ20mm的需求量最大,三个项目加起来有 230吨。
“老吴,我有个想法。”罗明拿起铅笔,在纸上画了个表格,“咱们按‘材料类型+需求周期’来集中:第一,按材料类型分,先从钢筋开始,因为规格相对集中,而且用量大,先跑通流程,再推广到水泥、卷材;第二,按需求周期,每月 5日前,各项目报当月的钢筋需求,包括规格、数量、最晚送货时间,我们汇总后,按‘最晚送货时间’分批次,比如 11月 10日前送一批(城西的),15日前送一批(城北的),20日前送一批(城中的),但都算一个月的总采购量,跟供应商谈总价折扣;第三,规格方面,同一规格的汇总成一个大订单,比如φ20mm的 230吨,让供应商按批次送不同项目,这样供应商能批量生产,我们也能拿到低价。”
老吴凑过去看表格,手指在“分批次送货”那里点了点:“供应商能同意分批次送吗?以前他们说‘分批次麻烦,要加运费’。”
喜欢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