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的霜气打在窗棂上,结了层薄薄的白,院角的菊却开得正盛,紫的像浸了酒的绸缎,黄的像熔了的金子,瓣上沾着霜珠,反倒更显精神,风一吹,香得清冽,像掺了冰的蜜。思砚蹲在花丛边,数着花瓣玩,指尖刚碰着瓣尖,霜珠就化了,凉丝丝的水痕留在花瓣上,像谁悄悄哭过。
“别碰花苞,冻着了开不出。”外婆拎着竹篮来摘花,篮里铺着棉布,“你外婆总说‘寒露赏菊,清头目’,这花得趁霜没化时摘,晾干了泡茶,带着股冽香,比春花耐品。”她掐下朵半开的黄菊,花瓣层层叠叠的,“这朵给你泡茶喝,读书累了抿一口,脑子亮堂。”思砚把鼻子凑过去闻,香得他直眯眼:“比灶上的陈皮香。”
苏晚在檐下晒菊花,竹匾里摊着刚摘的花,紫的黄的混在一起,像块花毯。母亲寄来的陶罐摆在旁边,罐口蒙着细纱布,“这是你外婆存菊花的罐,”她把晒半干的花往里装,“说‘寒露的菊要阴干,晒得太狠就失了香’。”思砚跑过去,从匾里捡了朵最小的紫菊,夹在书里当书签,“要给远方的表姐留罐菊花茶,让她做题时闻闻香。”
来老先生的孙女挎着竹篮过来,里面是她家蒸的菊花糕,米糕上嵌着整朵的白菊,像落了层雪,“我爷爷说,寒露的菊花糕要放冰糖,甜里带清苦,吃着败火,”她把竹篮放在石阶上,帮苏晚把晒歪的花摆正,“我们的糕配着你的茶,一蒸一泡,能吃出秋天的静。”
思砚立刻从匾里捏了朵黄菊递过去,两个孩子蹲在竹篮边,看菊花糕上的花瓣慢慢舒展,像刚从枝头摘下来似的。思砚的裤脚沾着草屑,是刚才在花丛里蹭的,他却不在意,指着天边的云说“那朵像外婆的绒线帽,软软的”。老先生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用菊花煮着水,烟气袅袅地绕,“这菊花啊,看着娇,其实最耐寒。寒露一到,别的花都谢了,就它顶着霜开,像硬气的人,越冷越精神。你外婆不就总说‘菊有傲骨,人得学这点劲’?”
街坊们来讨菊花时,手里都带着些暖物。张奶奶端来碗羊肉汤,“刚炖的,撒了把胡椒粉,喝着驱寒”;老板娘拎着袋炒栗子,“糖炒的,剥着吃,配菊花茶正好”;思砚举着他的书,给每个人看书签上的紫菊,花瓣掉在栗子袋上,惹得大家直笑“思砚给栗子加了花香”。
菊花茶泡好时,玻璃杯里的菊朵慢慢绽开,黄的蕊,白的瓣,在水里转着圈,汤色浅黄透亮,香得清冽。思砚捧着杯子,小口抿着,苦中带甜的味顺着喉咙往下滑,他咂咂嘴说:“比夏天的凉茶有后味。”外婆给他剥了颗栗子,“慢点喝,你外婆说‘寒露的茶要细品,才尝得出风骨’。”
“要给表姐寄包菊花茶,”苏晚把阴干的花装进纸袋,里面塞了张画,是思砚画的菊花,歪歪扭扭的,却涂得鲜亮,“让她做题累了就泡一杯,说我们的菊花开得正盛,等她回来一起赏。”思砚把画贴在纸袋上,糨糊被风吹得半干,纸边卷起来,却像片要飞的花瓣。
傍晚,夕阳把菊花染成金红色,枝头还剩些晚开的菊,在霜气里挺着,像不肯睡的孩子。苏晚用菊花炖了雪梨,锅里的汤“咕嘟”响,菊香混着梨的甜,思砚捧着碗,连汤带肉都吃了,说“比冰糖炖梨多了股清劲”。外婆给他夹了块羊肉,“慢点吃,寒露的肉要吃暖,才抵得住夜里的凉”。
夜里,菊香顺着窗缝钻进来,混着远处的犬吠。思砚躺在被窝里,手里攥着那朵书里的紫菊,花瓣已经干了,却还留着点香,说是“给表姐的小礼物,梦里也能闻见”。苏晚坐在床边,给他讲菊花的故事,说“这花在枝头熬了小半年,经了秋阳,受了寒霜,才把最清的香献出来,像我们等表姐回来,盼了那么久,见面时才更觉亲”。
外婆走进来,手里拿着件新做的棉马甲,是用母亲寄来的碎花布缝的,里子絮着新棉,“明天穿这个去学堂,”她把马甲放在床头,“早晚冷了,这棉絮软和,像裹着菊香的暖。”苏晚摸着布面的柔,突然觉得这寒露的菊花里,藏着最清劲的盼——是孩子画的花,是老人的栗子,是街坊的羊肉汤,把秋天的凉都酿成了暖。
这个寒露,没有惊天动地的芬芳,只有院角的菊、杯里的茶和家人的相守,却比任何华丽的篇章都更动人。因为他们都知道,最坚韧的香,从来都藏在这些耐霜的风骨里——是思砚沾着菊瓣的指尖,是老先生的茶盏,是苏晚装花的手,是寒露夜里那缕清冽的香,藏着岁月的清劲与期盼。
而那些开在霜里的菊,那些泡在杯里的香,那些藏在袋里的念,终将像这渐浓的寒意一样,在时光里慢慢沉淀,让每个等待的日子,都带着菊花的清,带着相聚的暖,等那个最牵挂的人,笑着推开院门,说声“这菊花开得真好,比我去年见的还精神呢”。
《雾里余温》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雾里余温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雾里余温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