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茶在青瓷碗里舒展时,思砚正坐在竹桌前画蜂翅的纹路。新沏的茶水泛着淡绿,叶片在水里打着旋,像一群刚从花架上飞下来的绿蝴蝶。茶烟袅袅升起,混着架上牵牛花的紫香,在晨光里织成层薄纱,把竹桌的木纹都晕得模糊了。
“茶得晾晾再喝,”苏晚把刚摘的薄荷叶放进竹篮,“今年的新叶比去年的嫩,沏出来的茶带着点甜。”她瞥见思砚画的蜂翅,上面用极细的笔描了脉络,像蝉蜕的纹路,“这翅画得真细,比我绣帕子的线还密。”
林砚扛着竹梯从院外进来,梯阶上沾着槐花瓣。“该摘槐花了,”他把梯子靠在老槐树上,“张婶说要做槐花蜜,给她小孙子泡水喝。”他往思砚手里塞了个竹钩,“钩高处的,那边的花瓣没沾着露水,晒出来的蜜更纯。”
思砚爬上梯子,槐花的甜香扑面而来,比薄荷茶的清苦更腻人,却让人心里踏实。他想起去年摘槐花时,竹篮没系牢,半篮花全撒进了薄荷田,苏晚蹲在地里捡了一下午,指尖被花刺扎得通红,却笑着说“正好给薄荷当肥料”。
外婆坐在花架下,用槐花和薄荷叶编香包,绿的叶、白的花在她膝间缠成小团,清香混着阳光的暖,像把春天缝进了布里。“你娘也爱做这个,”她把香包挂在竹架上,“说‘夏天挂在画案上,能驱蚊虫’。”思砚看着香包在风里轻轻晃,突然想在画里添个,让蜂儿也闻闻这香。
午后,来老先生带着幅《品茗图》过来,画里的人坐在竹荫下喝茶,茶烟和树影缠在一起,像幅流动的墨。“你看这茶烟,”他指着画,“得用淡墨扫,才有缥缈的劲,太实了就像黑烟,没了雅气。”思砚赶紧调了点清水,在画稿的竹桌旁扫了几笔,果然有了茶烟浮动的感觉。
林砚在院里晒槐花,竹匾里的花瓣白得像雪,在阳光下慢慢缩成小团。“得晒三天才能收,”他翻了翻花瓣,“张婶说晒太急会发酸,跟做人一样,得慢慢来才稳当。”思砚想起自己画蜂时总着急画完,结果翅尖总画歪,确实该学这槐花,慢慢晾,慢慢成。
苏晚端来刚做的槐花糕,放在竹桌上,米白的糕上嵌着碎花瓣,像撒了把碎雪。“配着薄荷茶吃,”她给每人递了块,“甜而不腻,正好解茶的苦。”思砚咬了口糕,槐花的甜混着茶的凉,在舌尖化开,看画里的蜂儿仿佛也闻到了香,翅膀扇得更急了。
傍晚收工时,画稿上的《茶烟蜂影图》已经有了模样:竹桌、茶碗、香包、蜂群,茶烟在其间流动,像把整个院角的暖都裹在了里面。林砚把晒好的槐花收进陶罐,苏晚在给薄荷田浇水,外婆坐在竹椅上数着香包,说“够挂满整个凉棚了”。
思砚捧着空茶碗坐在竹桌前,看夕阳的光透过花架,在画稿上投下斑驳的影,像幅没干的水印。他想起茶里的叶、糕里的花、画里的蜂,突然觉得这茶烟里的夏信,不仅在味里,更在这些寻常里——摘花的手、晒瓣的耐心、缝包的暖,还有身边人递来的糕,都像这薄荷茶,初尝带点苦,细品却有回甘,把每个日子都泡得清清爽爽的。
夜风带着槐花香吹过竹架,茶碗里的余温还在,像藏着点没散尽的暖。思砚知道,等夏天真的来了,薄荷会更绿,槐花蜜会更甜,而他会继续画下去,把这茶烟里的盼,都画进墨里,让每个等待的瞬间,都像这慢慢晾着的茶,在岁月里慢慢沉,越来越清,越来越醇。
《雾里余温》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雾里余温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雾里余温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