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影掠过云层,玄阳自高空俯冲而下,足尖轻点山门石阶。九道金光尚在峰顶盘旋,符阵轮廓未散,余韵震荡于岩壁之间。他立定片刻,拂尘垂落,眉心符纹微颤,感知着昆仑深处涌动的三股道意——一者深静如渊,一者规整如律,一者锐利如刃。三者原本同源,此刻却隐隐相斥,仿佛天地气机被撕开一道无形裂口。
他抬步前行,未至论道台,便闻声止步。
“尔等高台自居,视万灵如草芥,何谈传道?”
通天教主立于玉台东侧,青萍剑横于臂前,剑锋朝天,周身气流如漩。元始天尊立于西侧,三宝玉如意握于手中,神色不动,袍袖微扬。
“截教广纳旁门,妖鬼精怪皆可入列,岂不污了清净道统?”元始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大道有序,根行不足者强修,反乱天机。”
“天机?”通天冷笑,“天数若定,何须修行?我截教所求,正是为那些无出身、无背景者争一线生机。你不救,我来救。”
玄阳缓步上前,万灵拂尘轻点地面,太极符印自足下悄然展开,一圈微光荡开,将两人之间的压迫之势稍稍缓释。他未开口,只立于台前,目光扫过二人。
元始天尊转头看他,眸光一凝:“你也来了。东海之事我已知晓——你助人族脱困,调和诸族,看似行善,实则逆天而行。”
玄阳抬眼:“何为天行?”
“天数自有定轨。”元始道,“人族初生,本应弱小挣扎,历劫磨砺方可渐启灵智。你以符箓启其心智,引其模仿,此乃揠苗助长。今日之利,恐成他日之患。”
“那便任其蒙昧?”玄阳反问,“任妖物屠戮,任风雨灭族?若道是冷眼旁观,那修道何益?”
“道在顺应。”元始语气沉稳,“非强改,非干预。你动了因果,便背了气运。气运缠身,终将受其所累。”
通天侧目而笑:“听听,这就是你阐教的‘顺天’——实则是懒政。天若不公,便该有人逆之。你不敢争,便说莫争;你不愿救,便说不可救。”
“争?”元始冷声道,“你广收异类,不论善恶,不辨忠奸,将来祸乱三界,谁来收场?”
“至少我给了他们机会。”通天声音渐冷,“而你,连试都不试,便判其死刑。”
两人言语交锋愈烈,气机碰撞,台面石纹寸寸龟裂。玄阳闭目,通天箓运转,识海中三股道意清晰浮现——老子的无为如静水深流,包容万象;元始的规整如宫墙森严,界限分明;通天的锐意则如孤峰挺立,直刺苍穹。
他忽有所悟:三清并非因私怨而生隙,而是从根上走的路不同。一者求稳,一者求净,一者求变。若无调和,终将越行越远。
他退至台侧,不再言语。
元始天尊扫他一眼,拂袖而去。通天教主冷哼一声,转身踏空,青萍剑光划破长空,瞬息远去。唯有那股锐意残留半空,久久不散。
玄阳静立原地,良久,才缓缓睁眼。
他转身,朝玉虚崖走去。
崖面平整,背风临谷。他盘膝坐下,拂尘横于膝上,指尖轻抚尘穗。识海中,人族孩童围坐沙地、描画符形的画面浮现眼前——那歪斜的圆,那相触的指尖,那毫无杂质的笑容。
元始说,那是逆天。
可若一切皆由天定,修行何用?若命运不可动,符箓为何存在?他所修之道,本就是以符改势、以文载道。若连一丝变数都不许,那万法皆空,何必存争?
可通天之法,又是否太过激进?为争一线生机,不惜与天道对峙,广纳万灵,良莠不齐,终将引来祸端。道统若失序,教化成空谈,又如何真正庇护弱者?
他以灵根感应天地,察觉三股道意仍在昆仑上空交织,形成一股微妙涡旋。三者同出一源,却彼此排斥,如三股风流撞于一处,既难相融,又无法彻底分离。
就在此时,山风骤起。
风过崖壁,竟将三股道意残韵卷入石面。刹那间,三道符痕自发凝现——左侧一道圆融无缺,如环无端,显人教无为之意;右侧一道森严规整,棱角分明,现阐教秩序之念;中央一道锋锐直上,破空而起,乃截教争命之志。
三符并列,彼此排斥。片刻之后,圆融符率先崩裂,碎成数段;紧接着,锋锐符斩向规整符,两相撞击,轰然溃散。
玄阳凝视残痕,眉心微跳。
强行融合,只会崩解。道不同,不可强合。但若放任不管,三清渐行渐远,终有一日,同门成陌路,道统成对立。
他取出石笔,于崖面另画一环。此环不触三符,却将其尽数纳入其中。三符各自独立,却又共处一域,若即若离,似分似合。
他盯着那环,良久,轻声道:“道不同,未必不相容。分家可,断情不可。”
符不在纸,在心在天。若将三清道意视为三种言语,或可借符文并载其声。不求统一,但求共存;不改其道,但系其情。
念头一起,眉心符纹忽亮一线,似有某种契机悄然萌发。他未动声色,只将石笔轻轻放下,闭目沉息。
风渐止。
崖面四符静立,新环完整,旧痕残存。
他仍坐原地,拂尘未动,呼吸平稳,似已入定。
远处昆仑主峰,一道紫气悄然流转,无声无息,笼罩全山。老子未曾现身,亦未言语,唯有那股无为之道,如天幕低垂,默观一切。
玄阳忽睁眼。
他望向主峰方向,目光平静,却有深思流转。
片刻后,他抬起右手,指尖轻点膝上拂尘。尘穗微颤,一道极细的符线自指尖溢出,悬于空中,未落纸,未成形,只如一道将发未发的意念。
他盯着那线,缓缓收紧五指。
符线断裂,消散于风中。
喜欢洪荒万符之祖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洪荒万符之祖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