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桑掀起的舆论风波,在网络上持续发酵了整整两天。
在这四十八小时里,他的拥趸们气焰愈发嚣张。
他们像复读机一样,在各个平台重复着罗桑的核心“暴论”:
“科幻不需要爱国绑架”;
“李扬在搞低级红”;
“支持罗老师就是支持独立思考”。
每当有网友试图反驳,便会立刻被扣上“战狼”、“小粉红”的帽子,并被嘲讽道:
“除了人身攻击你们还会什么?”
“有本事就像罗老师一样摆事实讲道理啊!”
一种焦虑和无力感在李扬的支持者中蔓延。
他们能感觉到罗桑的话不对劲,但对方那套包装在“理中客”外衣下的逻辑,却像一团粘稠的蛛网,让他们难以有效反击。
“李导到底什么时候回应啊?”
“再这样下去,路人真的要被他们带偏了!”
“难道我们就只能看着这群人上蹿下跳吗?”
就在舆论天平开始倾斜,罗桑阵营最为得意忘形之际,李扬出手了。
他没有选择召开新闻发布会,也没有让团队代笔撰写长篇大论的声明。
在二月最第一个周日的晚上八点,这个流量最高的黄金时段。
李扬直接登上了自己的微博账号,发布了三条连续的反问。
这三条微博,如同三柄经过精密计算、直刺敌人逻辑要害的飞刀,刀刀见血。
第一问,击破“绑定爱国”的伪命题:
“@罗桑,按你的逻辑,《阿凡达》中人类对潘多拉星的资源掠夺,是否在影射西方殖民历史?”
“美军陆战队的英勇作战,是否在‘绑定美国精神’?”
“卡梅隆塑造的纳美人守护家园,是否在宣扬某种‘政治正确’?”
“为什么他们表达自身文化内核被称为‘普世价值’,我们中国人表达对故土家园最朴素的情感,就成了你口中的‘狭隘叙事’和‘政治宣传’?”
“你这套严于律中、宽以待外的‘双标’理论,莫非是你那位‘天花板’一样的扶桑国老师亲授的?”
这条微博一出,全网寂静了三秒,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回应。
“卧槽!李导牛逼!!”
“哈哈哈哈致命一问!双标狗原地爆炸!”
“我怎么就没想到可以这样反驳?用《阿凡达》的例子打脸太爽了!”
李扬没有陷入对方“爱国”与否的语境纠缠,而是直接用对方推崇的好莱坞经典作为镜子,照出了罗桑言论中赤裸裸的双标。
他将罗桑精心构筑的“高级”话语体系,一把拉回到了“公平对比”的擂台之上。
第二问,击破“科幻无国界”的空中楼阁:
“@罗桑,你口口声声说科幻应超越国界。”
“请问,科幻的想象力源自何处?”
“是源自真空吗?!”
“刘慈欣的《三体》对宇宙社会学的深刻构想,源于他对中国历史周期律的思考。”
“《流浪地球》‘带着家园流浪’的终极浪漫,源于中华文明‘安土重迁’的文化基因。”
“剥离了文化母体的科幻,才是无根浮萍,才是你所谓的‘宣传品’。”
“你否定文化身份在艺术创作中的必然体现,不是清醒,是真正的无知。”
这一问,直指罗桑理论根基的虚浮。
他巧妙地将“文化特色”与“狭隘叙事”区分开来,指出真正伟大的创作必然扎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
罗桑那种要求科幻“绝对纯净”、脱离一切文化背景的论调,在此刻显得如此苍白和可笑。
“给李导跪了!这才是文化自信!”
“罗桑那种‘世界公民’的调调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文化虚无主义!”
“说得太对了!没有中国文化底蕴,哪来的《流浪地球》?”
最后一问,终极诛心——击破其“精神扶桑”的立身之本:
“@罗桑,你一直以‘国际视野’自居,言必称扶桑。”
“我很好奇,你推崇备至的扶桑‘工匠精神’,其核心是否是‘一生悬命’,将自己分内之事做到极致?”
“我,李扬,一个中国导演,尽我所能,想拍出一部不辜负观众期待、能体现我们国家当前电影工业水平的科幻作品。”
“这,算不算是在中国电影这个领域,践行你最欣赏的‘工匠精神’?”
“而你,一个中国人,对自己国家同行倾注心血、挑战不可能的作品百般挑剔、极尽挖苦之能事,对你理想中的国度却卑躬屈膝、赞不绝口。”
“请问,你这套对己马克思主义、对人自由主义的‘精神分裂式’价值观,到底是你所谓的‘独立思考’,还是单纯的……”
“思考障碍?”
这第三问,已不再是辩论,而是一场公开的“逻辑处刑”。
李扬没有在“爱国”问题上继续纠缠,而是悍然跳出了对方设定的战场,用对方最崇拜的“扶桑精神”作为武器,反手给予了最致命的一击。
他精准地描绘出了罗桑这类“精神扶桑人”最真实的画像:
对抽象的外国无限崇拜,对具体的本国无比苛刻。
“杀人诛心!这是真正的杀人诛心啊!”
“李导简直是逻辑鬼才!罗桑的脸都被抽肿了!”
“‘思考障碍’!哈哈哈这个总结太精辟了!”
这三条微博,以摧枯拉朽之势,瞬间逆转了舆论战局。
之前被压着打的网友和影迷,如同拿到了“辩论圣经”,纷纷用李扬的逻辑框架去向罗桑及其拥趸发起总攻。
罗桑的微博评论区瞬间沦陷。
他试图狡辩,发了一条“请不要人身攻击,我们就事论事……”。
但这条微博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被数万条嘲讽的评论淹没。
他过往那些“扶桑天花板论”、“国内企业一百年追不上”的“精扶桑”言论被大量挖出,反复鞭尸。
一位资深媒体人在朋友圈感叹:
“这已不是辩论,而是一场降维打击。”
“李扬不仅是个导演,更是一个洞察人心、精通逻辑的思辨者。”
“他这三问,足以写进危机公关的教科书。”
经此一役,罗桑辛苦经营的“理性公知”人设彻底崩塌,沦为了全网笑柄。
再无人敢轻易在逻辑层面挑战李扬。
而《流浪地球》的声势,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波后,不降反升。
民众的期待值,被这场精彩绝伦的反击战,推向了新的高峰。
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个名叫李扬的年轻人,不仅有能力拍出震撼视觉的电影,更有能力,守卫他所坚信的价值。
喜欢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