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热搜风暴与婚礼序曲
李沛然和许湘云忽然感到一阵天旋地转。他们通过时光隧道回到了现代。
手机在桌面上嗡嗡作响,仿佛一只被惊扰的蜜蜂,急切地想要挣脱束缚。屏幕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时明时暗,犹如沛然心中波涛汹涌的情绪一般,久久不能平息。
就在不久前,他刚刚挂断了与出版社陈编辑长达一个小时的通话。这场漫长而激烈的讨论让他感到口干舌燥、筋疲力尽,但内心深处却又充满了期待和兴奋。然而,还没等他喘口气或者喝口水缓解一下紧张的心情,一连串红色的数字便映入眼帘——微信朋友圈里那个醒目的99+未读消息以及微博上源源不断弹出的新粉丝关注提醒,如同一股强大的洪流般向他袭来。
这些信息像是一群饥饿的猛兽,张牙舞爪地扑向他,用它们特有的方式宣泄着自己的存在感。每一条消息都像是一把火,点燃了沛然原本已经有些疲惫不堪的神经,让他再次陷入到一种狂热之中。式,宣告着某种他们始料未及的变化——风暴,来了。
事情的源头,要追溯到三天前。在最终敲定诗集《黄鹤楼遇李白:一场南柯梦回的诗酒邂逅》现代版初稿后,湘云灵机一动,提议道:“沛然,咱们老是等着出版社按部就班的宣传,太被动了。不如先在社交媒体上‘投石问路’,放点片段出去,看看水花?”
沛然对此并无异议,只嘱咐她挑选一些意境优美、但相对不那么惊世骇俗的篇目。湘云兴致勃勃,精心挑选了几首沛然在唐代黄鹤楼与李白、杜甫唱和时写下的七律,又配上了一张她亲手拍摄的、晨曦中现代黄鹤楼的剪影,发布在了她的个人微博和几个热门的诗词论坛上,配文只写了:“偶得友人旧作,梦回盛唐黄鹤,共谪仙醉饮,与诗圣同游。此间风骨,愿与君共赏。”
起初,只是零星几个好友点赞,评论也多是“写得真好”、“有古风韵味”之类的常规褒奖。然而,转折发生在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知名历史博主“考据狂人小孙”的转发。小孙不仅转发了湘云的微博,还附上了一段长篇分析:
“诸位细品!这几首七律,对仗工稳,气韵沉雄,深得盛唐精髓,尤其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化用王维而别有新意,‘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契合崔颢原意却又拓开新境!更关键的是,其中提及的唐代江夏城坊名称、物产风俗,与敦煌残卷及部分唐笔记小说记载若合符节!这绝非寻常仿古之作能达到的精度!博主这位‘友人’,莫非是得了什么失传的秘本?还是……#李白神秘弟子#?”
“#李白神秘弟子#”这个标签,如同投入滚油的一滴水,瞬间炸开了锅。网友们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有人惊叹于诗词本身的磅礴大气,有人围绕着“考据”结果争论不休,更有甚者,开始人肉搜索湘云口中的“友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沛然和湘云的社交媒体账号访问量呈指数级增长。湘云那条原本平平无奇的微博,转发评论迅速突破十万,并稳稳地挂上了同城热搜榜前三。出版社陈编辑的电话,便是被这波突如其来的热度给“炸”来的。
“李先生!许小姐!你们可真是给了我一个大惊喜啊!”陈编辑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现在全网都在讨论你们的诗!社里领导高度重视,决定立刻调整宣传方案,提前预热,加大投入!你们手里还有没有更多类似的材料?照片、创作手记、甚至是创作时的趣事,越多越好!”
挂断电话,沛然和湘云面面相觑,既感到兴奋,又有几分不真实的恍惚。他们预料过诗集出版后可能会引起一定反响,却万万没想到,仅仅是一个预热,就掀起了如此巨大的风浪。
“沛然,”湘云滑动着手机屏幕,看着那些或赞叹或质疑的评论,语气带着一丝困惑与调侃,“他们叫你‘李白神秘弟子’欸!你说,要是他们知道你这‘弟子’不仅见过本尊,还和他拼酒拼到桌底下,会是什么表情?”
沛然无奈地摇摇头,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怕是会更觉得我们是在写小说了。不过……这热度倒是省了我们不少事。”他拿起那份散发着墨香的诗集初稿,轻轻摩挲着封面上的楚漆器云纹,“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果然,随着热度攀升,不同的声音开始出现。一个认证为“某大学文学系副教授”的网友发表了一篇长文,标题颇为耸动:《是天才横空出世,还是精心策划的文学骗局?》。文中虽然承认诗词本身质量极高,但重点质疑其真实性,认为如此成熟且与唐代史料高度契合的作品,不可能出自无名之辈之手,极有可能是幕后团队根据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的“高级仿写”,并斥责其利用“#李白神秘弟子#”的标签进行噱头营销,是对古典文学的不尊重。
这篇言论获得了一部分严谨派学者和读者的支持,网上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争论。支持者力挺诗词的艺术价值,认为即便真是“仿写”,能达到如此境界也属难得;反对者则要求作者拿出更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些诗作的“源源”。
就在这争议声中,沛然和湘云却无暇过多理会。因为另一件人生大事,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他们的婚礼。
两人早已认定彼此是跨越时空的唯一,回归现代,安定下来后,便将结婚提上了日程。他们拒绝了酒店千篇一律的婚宴流程,决定举办一场独具特色的、融合了荆楚民俗的婚礼。
“我才不要穿那种蓬蓬的婚纱呢,”湘云挽着沛然的手臂,在汉正街一家定制礼服店里挑选着布料,“我们要穿楚风婚服,红黑为主色,绣上凤鸟纹样,多大气!”
沛然自然依她。他们找到了本地一位研究传统服饰的手工艺人,定制婚服。又联系了婚庆公司,要求将仪式地点定在离黄鹤楼不远的一处临江园林,仪式流程要参考古礼,尤其是唐代“六礼”中的“亲迎”环节,并进行适当的现代化改编。
“交杯酒要用真正的匏瓜(葫芦)剖开做成两瓣,”湘云认真地跟婚礼策划师沟通,“这叫‘合卺’,象征夫妻一体,同甘共苦。”策划师是个年轻姑娘,听得一愣一愣的,努力在本子上记录这些对她而言颇为陌生的要求。
“还有,”沛然补充道,“迎亲的时候,我想安排一队鼓乐,不吹西洋乐,演奏《楚歌》改编的曲子。”他脑海中浮现出在唐代江夏时,听闻的民间嫁娶鼓乐,那苍茫而热烈的调子,远比《婚礼进行曲》更让他心潮澎湃。
婚礼的请柬也独具匠心,采用了仿楚简的设计,以隶书书写,内容则嵌入了沛然为湘云写的一首五言诗,诗中化用了《楚辞·九歌》中“湘夫人”的意象。收到请柬的亲友们无不称奇,纷纷表示期待这场别开生面的婚礼。
然而,筹备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双方父母虽然开明,但对一些过于“复古”的细节表示了担忧。湘云的母亲悄悄拉着她问:“云云啊,用葫芦喝酒……卫生吗?还有那凤鸟纹的衣服,是不是太扎眼了?跟演戏似的。”
湘云只好耐心解释,这是文化传承,意义非凡。沛然则负责与婚庆公司反复磨合,确保仪式既保留古韵,又不至于让现代宾客完全无法理解和接受。就在他们为婚礼细节忙得脚不沾地时,网上关于诗集的争议,似乎正悄然酝酿着新的变化。
这天傍晚,沛然和湘云刚刚与策划师敲定了最终版的婚礼流程,拖着疲惫却幸福的身子回到公寓。湘云习惯性地打开电脑,查看社交媒体上的最新动向,忽然“咦”了一声。
“沛然,你快来看!”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
沛然凑过去,只见屏幕上是一个新注册的账号,发布了一条没有任何配文,只有一组高清图片的微博。图片内容,赫然是几页泛黄的、纸质特殊的古旧书页,上面用毛笔写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而那字迹——沛然瞳孔猛地一缩——他太熟悉了,狂放不羁,力透纸背,正是李白的亲笔!
那几页书稿的内容,似乎是一些散乱的诗句和日常杂记,其中一页的角落,清晰地写着“……与沛然兄、湘云妹子黄鹤楼醉后戏笔……”字样,旁边还画了一个小小的、歪歪扭扭的酒壶。发布者的微博Id只有一个简单的句点:“。”,没有任何自我介绍,却因为发布了这组“李白手稿”照片,瞬间被顶上了热门,评论区彻底沸腾。
“实锤了?!真有李白手稿存世?”
“这字迹!这内容!我的天,那个‘沛然兄’‘湘云妹子’难道就是……”
“#李白神秘弟子#原来是真的?!快@李沛然 @许湘云!”
“这个发布者是谁?考古界的?还是私人收藏家?”
沛然和湘云的心脏同时漏跳了一拍。这手稿,他们自然认得,是李白某次大醉后信手涂鸦之作,离别时塞给沛然留作纪念的,他们回归时一同带回,一直妥善珍藏,从未示人。这照片,角度精准,清晰度极高,绝非翻拍自他们已公开的任何资料。
是谁?在什么时候?拍下了这些手稿的照片?这个神秘发布者“。”,目的又是什么?是友是敌?
喜悦、震惊、疑惑、一丝隐隐的不安……种种情绪交织涌上心头。沛然握住湘云微微发凉的手,目光投向窗外暮色中巍峨的黄鹤楼剪影。诗集的预热远超预期,婚礼的筹备步入尾声,这本是双喜临门之时,但这突如其来的“神秘手稿”,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荡开的涟漪,预示着他们回归现代后的生活,恐怕再难真正平静了。
风暴,似乎才刚刚开始。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黄鹤楼情缘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