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侍卫的铁拳带着风声直扑面门,张一斌甚至能看清对方拳骨上因长期练武留下的厚茧。这一拳若砸实了,鼻梁骨断裂是最轻的下场。电光石火间,一个荒谬的念头闪过张一斌的脑海:在永乐大帝朱棣面前用跆拳道打架,这经历怕是能写进穿越者吉尼斯纪录了。
庐山大天池畔,临时辟出的皇家营地戒备森森。朱棣端坐在黄罗伞盖下,面色沉静如水,目光却锐利如鹰,在跪伏于地的四人组身上缓缓扫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凝固的威压,那是属于绝对权力者的气场,压得人喘不过气。欧阳菲菲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她强迫自己冷静,回忆着陈文昌紧急恶补的明代礼仪,生怕一个细微的差错就引来杀身之祸。
“尔等自称海外遗民,言语服饰确乎奇异,”朱棣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然身怀异术,又恰逢‘那个人’踪迹再现,叫朕如何不疑?”他并未直言“建文”,但在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郑和静立在朱棣身侧,眼观鼻,鼻观心,如同泥塑木雕,但偶尔投向四人组的眼神中,却含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探究与审度。正是他,在双方几乎要爆发冲突的边缘,建议将四人“请”至御前,而非直接锁拿。
就在气氛僵持之际,朱棣身后一名魁梧侍卫突然踏前一步,声若洪钟:“陛下,末将观此人(指张一斌)步履沉稳,似习武之人。海外蛮技,未必能及我天朝上国武功精髓。末将请旨,愿与之切磋,一则可验其成色,二则亦可为陛下助兴。”
这请求看似唐突,实则是朱棣惯用的试探手段。他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张一斌身上:“准。点到为止。”
张一斌心里叫苦不迭,这可是在皇帝面前打架,赢了会不会被认为折了皇家颜面?输了会不会更被看轻,甚至……他不敢细想。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拉开了跆拳道的起手式。
· 场地: 庐山之巅,云雾缭绕,皇家仪仗肃杀。天然擂台,背景板是历史巨头。
· 动作: 侍卫招式刚猛,大开大合,典型的古代军中搏杀术。张一斌的跆拳道则以闪避、腿法为主,高踢、侧踢,动作迅捷凌厉,画风迥异。
· 观感: 朱棣初时漫不经心,渐露讶异,身体微微前倾。郑和眼中精光闪烁,默默记忆奇特步法。欧阳菲菲紧张攥拳,罗子建差点喊出“小心下盘!”。陈文昌内心oS:这要拍下来,点击量绝对爆表……
几个回合下来,张一斌凭借灵活的步法和远超这个时代格斗理念的腿法,竟与那魁梧侍卫斗了个旗鼓相当。侍卫久攻不下,有些焦躁,低吼一声,使出蛮力,企图硬撼。张一斌瞅准空档,一记漂亮的转身后踢,眼看就要击中对方胸口——
“够了。”朱棣淡淡开口。
两人立刻收势。侍卫满脸不甘,却不敢违逆。张一斌暗自松了口气,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朱棣的目光转向欧阳菲菲:“女子亦通武艺?”
欧阳菲菲连忙俯首:“民女……民女只略通些鉴古辨物之技。”她心念电转,必须展现价值,才能保命。她鼓起勇气,从怀中取出那枚曾用来识别建文帝玉佩纹样的手机(已调成飞行模式,且用深色布袋精心包裹,只露一角),恭敬道:“陛下,此乃海外带来的‘鉴宝镜’,或可一观。”
内侍接过,小心翼翼呈上。朱棣看着那光可鉴人的“镜面”(手机黑屏),又摸了摸冰凉的金属边框,眼中闪过一丝惊奇。欧阳菲菲趁机道:“此镜需在特定光线下,方能显影。”她请求移至稍暗的帐幔旁,利用屏幕反光和自己对明代玉器纹样的知识,对朱棣随身佩戴的一块玉璜进行了一番“鉴定”,说得头头是道,引经据典,实则核心信息都来自陈文昌的速成培训。
朱棣不置可否,但眼神中的兴趣明显浓了几分。他忽然指着罗子建背负的、用布包裹的吉他(四人组谎称是异域乐器):“此物何用?”
罗子建硬着头皮解下吉他。陈文昌急中生智,上前一步:“陛下,此乐器音色独特,或可……模拟天地之声,辅助观测天象。”他脑中飞速运转,想到了下一个关键点——如何应对朱棣对“海外仙器”(尤其是那部被扣押的手机)的追问。他一边示意罗子建弹奏一段舒缓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一边恭敬回话:“陛下,那‘千里传音匣’(手机)能量有限,需吸收日精月华方能再次使用,强行开启恐损其灵性。”
为了增加说服力,他悄悄将手伸进装有少量自热火锅残渣和石灰的小布包(本是用于野外取暖),假借演示“聚灵”之名,趁侍卫不备,将布包投入旁边盛水的铜盆。一阵轻微的“嗤嗤”声后,铜盆内竟冒出缕缕白气,水面微沸。
这小小的“化学实验”让周围的侍卫一阵骚动,连朱棣的眉头都挑动了一下。陈文昌心中暗叫侥幸,这简易版“自热效应”在这个时代,足以被视作神异了。
一番文武“才艺”展示,加上郑和从旁缓和(提及四人组所言海外风物与下西洋所见略有印证),朱棣脸上的冰霜似乎融化了些许。他并未立即发还手机,但也未再咄咄相逼。
“暂且安置于偏帐,好生看管。”朱棣挥挥手,目光重新投向云雾深处的山峦,“待朕查明碧云剑之事,再行发落。”
四人被侍卫“护送”回临时帐篷,暂时脱离了直面龙颜的生死危机。帐内,四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劫后余生的庆幸与深深的忧虑。
“暂时过关了,”欧阳菲菲压低声音,“但朱棣明显没完全相信我们。”
“他把我们留在身边,就是想就近观察,甚至……当诱饵。”张一斌揉着因紧张而发僵的手臂。
罗子建忧心忡忡地看着帐外晃动的守卫身影:“建文帝那边不知道怎么样了,碧云剑的消息到底泄露了多少?”
陈文昌则眉头紧锁,回忆着刚才的细节:“最麻烦的是,郑和……他看我们的眼神不对。他好像对我们那些‘现代词汇’特别感兴趣。我担心……”
就在这时,帐帘被轻轻掀开,进来的不是送饭的仆役,而是一名身着普通军士服装、却气质沉稳的中年人。他手中端着的托盘上,除了简单的饭食,还有一小壶酒。
四人立刻噤声,警惕地看着他。
那军士放下托盘,并未立即离开,而是目光扫过四人,最后落在陈文昌脸上,用一种极低却清晰的声音说道:
“郑公公命我传话:诸位口中的‘无人机’,可是能令‘天狗食月’再现之神物?陛下今夜欲观星象,望诸位早作准备。”
说完,他不等四人反应,躬身一礼,便退了出去。
帐篷里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四人组如遭雷击,陈文昌手中的水碗差点滑落。
郑和不仅看穿了他们用无人机冒充“天狗食月”救场的意图……他甚至还主动提出了这个计划?这位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他究竟想做什么?今夜观星,是福是祸?他们那架电量本就不多的无人机,真的要在这六百年前的大明夜空,上演一场“神迹”吗?
帐外,山风呼啸,仿佛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喜欢庐山藏宝图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庐山藏宝图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