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集:呼吸与食
初夏的风带着草木的清气,拂过轩辕临时搭建的药庐。檐下挂着的艾草与紫苏在风中轻摇,药香混着远处田垄里新麦的气息,漫过整个部落的聚居地。
这日清晨,轩辕刚将新采的山药切成薄片晾晒,就见一个身影踉跄着挪到庐前。是部落里的妇人阿芸,她一手按着小腹,眉头拧成个疙瘩,额上沁着细密的汗,说话时气息都带着滞涩:“轩辕……我这肚子,又胀得慌了……”
阿芸是部落里出了名的快手,舂米、织布总比旁人快半分,吃饭也向来狼吞虎咽。前几日她就来找过轩辕,说饭后总觉胸口堵得慌,像塞了团湿棉絮,躺卧时更甚。当时轩辕按她腕脉,脾脉沉缓,知是运化不力,给了些炒香的麦芽让她泡水喝,虽有好转,却总反复。
“先进来坐。”轩辕扶她到庐内竹凳上,见她坐下时腰都不敢挺直,便取了个蒲团垫在她腰后,“今日早饭吃了什么?”
“两个麦饼,还有一碗菜羹。”阿芸揉着肚子,声音发闷,“我吃得快,想着吃完要去割猪草,可刚放下碗,这肚子就开始胀,像揣了个鼓,沉甸甸的。”
轩辕蹲下身,指尖轻轻按在她的胃脘处,阿芸立刻“哎哟”一声,身子往后缩。“硬邦邦的,”他收回手,眉头微蹙,“你吃饭时,是不是总像有狼在后面追?”
阿芸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娘说干活得利落,吃饭也不能磨蹭,我从小就吃得快,一碗粥呼噜呼噜几口就没了。”
“你且看这陶罐。”轩辕指着灶边一个陶罐,里面盛着半罐昨日熬的杂粮粥,“若要往罐里装新米,是不是得先把罐里的粥倒出来?”
阿芸点头:“自然是。”
“人体的脾胃,就像这陶罐。”轩辕拿起木勺,舀起一勺粥,慢慢倒进另一个空罐,“你吃饭太快,嘴里的食物还没嚼烂,就急匆匆咽下去,好比往没倒空的罐里硬塞新米,旧的没消化,新的又堵上,可不就胀了?”
他又取来两块麦饼,一块自己拿着,慢慢掰碎,放进嘴里细细咀嚼,另一块递给阿芸:“你试试,像我这样,每一口都嚼到没渣子再咽。”
阿芸依言将麦饼放进嘴里,可几十年的习惯难改,没嚼几下就想往下咽。轩辕轻轻按住她的手腕:“别急,感受一下,食物在嘴里和唾液混在一起,是不是会变甜?”
阿芸停下动作,仔细品味,果然尝到一丝淡淡的甜味,脸颊微微发烫:“以前从没留意过……”
“这甜味,就是脾胃要的‘引子’。”轩辕解释道,“唾液里有化食的精气,食物嚼得越细,这精气就越能裹住它,到了胃里,好比带着钥匙开门,省力得多。你吃得太快,食物囫囵吞下,脾胃得费十倍的力气去磨,磨不碎的就堵在那里,气也跟着滞住了,能不胀吗?”
说话间,他已将那小块麦饼嚼得没了踪影,又端过一碗温水,慢慢喝了一口:“你再看呼吸。我嚼的时候,是不是没憋气?”
阿芸回想方才的情景,点头道:“你嚼一下,好像就轻轻呼口气。”
“正是。”轩辕坐到她对面,“吃饭时,气要顺。你试试,一口饭嚼十下,每嚼三下,就轻轻呼气一次,像风吹过树叶那样自然。”
阿芸拿起麦饼,这次刻意放慢速度,嘴里的饼渐渐化成糊状,她试着配合呼吸,每嚼三下就缓缓吐气,果然觉得胸口没那么闷了。一碗杂粮粥喝下来,竟比往常多花了两刻钟,可奇怪的是,非但没觉得胀,反而觉得肚子里暖暖的,松快了不少。
“这就对了。”轩辕见她眉宇舒展,笑道,“你方才吃饭,是不是觉得呼吸和嚼动合在了一处?”
阿芸连连点头:“就像走路时手脚配合着动,不费劲。”
“天地之间,万物都讲个‘和’字。”轩辕望着窗外,田埂上几个孩童正追着蝴蝶跑,呼吸急促,笑声清脆,“你看那孩子跑急了,是不是会停下来大喘气?因为跑的时候,气都往上提,顾不上往下沉,脾胃就得不到气的滋养。吃饭也是这个理,气沉不下去,脾胃怎么有力气干活?”
他想起去年秋天,部落里秋收,几个壮汉为了赶在暴雨前把谷子收完,午饭时蹲在田埂上,手里抓着麦饼,嘴里塞得鼓鼓的,还边吃边往谷堆上搬粮,结果当天晚上就有三个闹肚子,还有两个像阿芸这样胀得整夜睡不着。当时他只知用草药帮他们消胀,却没细想根源在此。
“我给你编个口诀,你记着。”轩辕拿起一根柴禾,在地上画了个吃饭的小人,“‘一口饭,三呼吸,嚼到化,再咽急。’每口饭嚼够二十下,嚼的时候,吸气要轻,呼气要匀,就像春风拂过麦田,不疾不徐。”
阿芸跟着念了两遍,把口诀记在心里,又问:“那我以前吃下去的积食,怎么办?”
轩辕起身到药架上取了些陈皮和砂仁,用布包好递给她:“这两味药,你回去煮水喝,陈皮能顺气,砂仁能醒脾。但更重要的是,从今日起,吃饭时把心收回来,别想着割猪草,也别念着织布,就专心感受食物的味道,让气跟着食物往下走。”
他送阿芸到庐门口,见阳光正好,又道:“明日早饭,你到河边去吃。看着流水,想着食物像小船一样,顺着气的河流漂到胃里,保管更舒服。”
阿芸捧着药包,脸上的愁云散了大半,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次日傍晚,阿芸又来找轩辕,这次脸上带着笑:“轩辕,你说的法子真灵!我今早到河边吃麦饼,看着水慢慢流,我就慢慢嚼,每口都数着呼吸,吃完肚子竟没胀!刚才还帮着娘舂了半袋米,一点不觉得累。”
正说着,几个妇人听见动静,也围了过来。其中一个叫阿芷的妇人开口道:“轩辕,我家汉子也是吃饭快,每次吃完就打嗝,是不是也犯了这毛病?”
轩辕看向众人:“你们谁吃饭时,总觉得嗓子眼发紧,咽东西像卡着根刺?”
好几个妇人都举起了手。
“这都是气和食没合上拍。”轩辕让大家围着坐下,“食物是土,气是风,风推着土走,才能长出庄稼;气推着食走,脾胃才能长力气。你们回去都试试,吃饭时每口嚼二十下,配合呼吸,三天后再来告诉我怎么样。”
三日后,药庐前挤满了人,个个脸上都带着笑意。阿芷高兴地说:“我家汉子按你说的做,这三天没打过一次嗝,昨晚还说饭比以前香了!”
一个老者拄着拐杖走上前:“轩辕,我牙口不好,嚼不动硬东西,怎么办?”
轩辕笑道:“牙口不好,就多喝粥,把粥熬得稠稠的,用勺子慢慢舀着喝,每勺喝下去前,先在嘴里含一下,让气跟粥打个招呼,一样管用。”
他望着众人,忽然想起岐伯曾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以前总不解“食气”二字,如今才算明白——食与气本是一体,就像禾苗离不开阳光,食物也离不开呼吸的滋养。
暮色渐浓,众人散去后,轩辕坐在药庐前,望着天边的晚霞,提笔在竹简上写下:“食贵缓,气贵匀,缓则食化,匀则气行,食化气行,脾胃自安。”
写完,他吹了吹竹简上的墨迹,心中忽然亮堂起来:医道之事,原不在玄奥,而在日用。一碗饭,一口气,处处都是阴阳相济的道理。
想知道轩辕还能从日常小事中悟出哪些医理?且看下集分解。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古人的智慧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