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集:气行经络
晨露还凝在草叶上时,轩辕已静坐于河畔的青石上。这石是他特意选的,背依老槐,面朝东流的河水,恰合他近日参悟的“背阴向阳、气顺如流”之意。自崆峒山归来,他总在静坐时试着捕捉体内那股若有若无的“气”,时而如风中残烛般微弱,时而又如断线的丝线般消散,直到三日前,他才在一次深长呼吸后,真切觉出一丝暖意从丹田升起,缓缓淌向手臂。
“师父,该煎药了。”弟子雷公捧着陶罐走近,见轩辕双目微阖,眉峰间凝着一丝专注,脚步不由放轻。这半年来,他跟着轩辕记录经络节点,临摹脏腑图,早已习惯了师父时常陷入这般“入静”的状态。
轩辕缓缓睁眼,眸中带着初醒的清明:“雷公,你且坐下,试试随我呼吸。”
雷公依言盘腿坐下,学着轩辕的样子调整气息。他自幼在山林间长大,呼吸本就比常人绵长,可一刻意控制,反倒憋得胸口发闷。“师父,弟子总觉气堵在喉咙,沉不下去。”
轩辕轻笑:“气如流水,越想逼它,它越抗拒。你且放下心念,只想着吸气时,那气是顺着鼻腔、喉咙,慢慢溜进心窝里的;呼气时,又从心窝里悄悄钻出来,顺着原路飘走。”
雷公依言放松,果然觉得气息顺了些。正凝神间,忽听轩辕低喝:“凝神!随气走!”
他猛地集中精神,竟真觉一股极淡的热流从胸口出发,沿着上臂内侧缓缓向上,快到肘部时,却像被什么东西挡住,倏地散了。“师父!我感觉到了!像……像蚂蚁爬!”
轩辕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昨日已在雷公身上标记出手臂经络的走向,此刻见他能感应到气行,更确信“经络为气之通道”的猜想非虚。“那是‘尺泽’穴附近,气行至此易滞。你且每日清晨静坐,顺着经络走向引导气息,一月后再看。”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喧哗。一个中年汉子被人搀扶着走来,他面色青紫,左手捂着右肩,疼得直咧嘴。“轩辕先生!您快救救他!”搀扶者急道,“他昨日砍柴时被毒蛇惊了,从坡上滚下来,肩膀磕在石头上,如今整条胳膊都动不了,还阵阵发麻!”
轩辕让汉子坐下,轻轻抬起他的右臂。刚触到腋下,汉子就疼得抽了一下。“此处是否酸胀?”轩辕指尖点在一处凹陷,见汉子点头,又沿手臂内侧向下按压,“这里呢?”
“麻……像有小虫子在钻……”
轩辕心中一动。这轨迹,恰与他标记的“手少阴经”相合。“你昨日滚下坡时,是否用右手撑地?”
汉子愣了愣:“是!当时急着稳住身子,右手狠狠按在石头上!”
“这就对了。”轩辕道,“气在经络中运行,如河水在河道里流淌。他肩臂受创,经络如河道被石块堵塞,气行不畅,便会痛、会麻。”
众人听得似懂非懂。有个老者忍不住问:“先生,那‘气’看不见摸不着,怎知它真在走?”
轩辕未答,只对雷公说:“取艾灸来。”
雷公很快取来陈年艾草制成的艾绒。轩辕捏起一撮,搓成麦粒大小,点燃后轻轻按在汉子手肘内侧的“少海”穴上。艾绒燃烧的温热透过皮肤渗入,汉子先是皱眉,随即舒了口气:“暖……这暖意顺着胳膊往上走了!到肩膀时,那股疼竟轻了些!”
这下不用轩辕解释,众人都信了。那暖意的走向,不正是轩辕标记的经络吗?
轩辕待艾绒燃尽,又取出银针——这是他从西方部落学来的技法,经自己改良后,针身更细,针尖更圆钝,不易伤及皮肉。他捏起一根,对准汉子手腕处的“神门”穴,缓缓刺入。
“有何感觉?”
“胀……胀得厉害……”
轩辕轻轻捻转银针,见汉子眉头舒展,又道:“试着抬抬手指。”
汉子迟疑着动了动,原本僵硬的手指竟能微微弯曲了。“能动了!真能动了!”
轩辕拔出银针,笑道:“艾灸能温通经络,如暖阳融冰;针刺能激发经气,如用木桨拨水。两者配合,可助气行畅通。”他又取来活血化瘀的草药,捣成泥状敷在汉子肩上,“每日换药,同时照我教雷公的法子静坐,引导气息沿手臂运行,不出十日,必能痊愈。”
汉子千恩万谢地被扶走了。雷公在一旁看得入神,忽然问:“师父,气行经络,为何有时热,有时麻?”
轩辕望向河水,岸边的芦苇被风吹得微微弯曲,却始终顺着水流的方向。“气足而顺,则温;气滞而郁,则麻;气阻而塞,则痛。如这河水,丰沛时灌溉田野,欢畅流淌;遇浅滩则湍急,遇暗礁则激荡。”他顿了顿,又道,“昨日我静坐时,气行至‘曲池’穴,忽觉如遭针刺,想来是此处经络有淤堵。你看——”
他抬起左臂,果然在肘部外侧有一块淡淡的淤青。“前日教孩童导引术时,不慎撞到树干,当时不觉,竟是气行至此才显露出伤来。”
雷公恍然大悟:“原来经络不仅能行气,还能显病!就像河道若有淤泥,水流必会变缓,一看便知!”
“正是。”轩辕点头,“昨日我便是顺着气行的阻滞处,才发现这处淤伤。可见经络如镜,能照出体内潜藏的病患。”
接下来的几日,轩辕每日清晨都带着弟子们静坐行气。他让雷公记录每个人气行的轨迹和感应:有的弟子气行至腿部“足三里”穴时会发痒,有的气行至胁肋时会觉得胀,还有的气行至头顶时会一阵清明。这些细微的差别,都被一一记在竹简上,渐渐勾勒出不同经络与脏腑、情志的关联。
那肩膀受伤的汉子每日来换药,总能说出新的感受:“今日暖意到了腋窝,昨日还麻的地方不麻了”“早上静坐时,觉得气像小溪似的,绕着肩膀转了一圈”。到第七日,他已能抬臂举过头顶,只是还稍显无力。
这日午后,汉子来谢轩辕,恰好遇到之前那位全身酸痛的患者。两人一聊,竟发现彼此的病症虽不同,却都能在经络按压时找到痛点,经调治后,又都能感觉到气行的变化。
“先生,您说这经络,是不是人人体内都有?”患者好奇地问。
轩辕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山间有看不见的风在流动,才有了草木的摇曳、云雾的聚散。“天地有脉络,江河湖海是也;人体有经络,气血运行是也。只因常人气息散乱,心神不宁,才难以察觉。若能收心凝神,如观天地运行般体察自身,便能见气行之迹,知经络之妙。”
他转身对雷公说:“取笔墨来。”
雷公连忙铺开竹简。轩辕拿起刻刀,在竹简上写下:“经络者,气血之通道,脏腑之桥梁。内连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气行则通,通则不痛;气滞则塞,塞则为病……”
刻刀在竹简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极了气在经络中流淌的声音。阳光透过老槐的枝叶洒下来,落在轩辕专注的脸上,也落在那渐渐成形的文字上。雷公望着师父的侧脸,忽然觉得,这些刻在竹简上的字句,就像一条条看不见的经络,正将零散的医理串联起来,慢慢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森林。
想知道轩辕还能从气行经络中发现什么奥秘?且看下集分解。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古人的智慧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