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集:导引辅疗
雨后的清晨,草叶上还凝着晶莹的水珠,轩辕踏着湿漉漉的泥土走向部落的临时疗伤处。昨日傍晚,三个年轻猎手在围猎时被受惊的野鹿撞伤,其中两人只是皮肉擦伤,唯有最年轻的阿木伤得重些——肋骨被撞得隐隐作痛,躺了一夜仍难翻身,连呼吸都带着牵扯的钝痛。
“轩辕大哥,”守在一旁的阿木母亲红着眼眶迎上来,声音发颤,“阿木这孩子,昨晚疼得直哼哼,连口水都咽不下,您快看看吧。”
轩辕点点头,俯身查看。阿木脸色苍白,额上渗着冷汗,胸口微微起伏,每一次吸气都下意识地绷紧肩膀,像是怕牵动了伤处。“试着动一动左臂?”轩辕轻声问。
阿木咬着牙抬臂,刚抬到一半就疼得闷哼一声,额角的汗珠子滚落在草席上。“疼……像有根筋扯着骨头。”他喘着气说。
轩辕伸手按了按他的肋骨两侧,避开明显压痛的地方,又摸了摸他的手腕脉象,沉缓无力。“骨头没断,但气血瘀住了。”他站起身对阿木母亲说,“瘀血堵在经络里,气行不畅,才会这么痛。单靠草药活血,怕是慢了些。”
一旁的岐伯刚诊完另一个猎手,闻言走过来:“外伤初愈,最忌气血停滞。就像河道被泥沙堵住,水行不动便会泛滥,气血堵了,病痛就去不了。”
轩辕望着阿木痛苦的神情,忽然想起早年在东方部落学到的呼吸导引之法。那时见渔民们出海前会做一套伸展动作,说是能壮筋骨、通气血,当时只当是强身之术,此刻却觉得或许能派上用场。“阿木,我教你一套动作,跟着我试试,或许能舒服些。”
阿木虽疼,却信得过轩辕,虚弱地点点头。
轩辕先让他平躺着,自己也俯下身,放缓了声音:“先别急着动,闭上眼睛,慢慢吸气……想象气息从鼻子钻进,顺着喉咙往下,一直到肚脐那里, hold住……再慢慢从嘴巴呼出来,像吹羽毛一样轻。”
阿木跟着照做,起初呼吸还带着急促,几次下来,胸口的起伏渐渐平稳了些。轩辕见他气息匀了,才继续说:“现在试着把右腿慢慢弯起来,脚掌贴着床,不用太高,感觉到腰腹有些拉伸就好。”
阿木咬着牙屈膝,右腿刚抬到半空,胸口又是一阵疼。“不行……”他皱紧眉头,额上又冒了汗。
“别急,”轩辕按住他的膝盖,帮他轻轻放下,“我们换个简单的。躺着,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掌心朝上,慢慢把肩膀往两边打开,像要把肩胛骨贴到床上似的,同时吸气……”他一边说,一边自己做着示范,“然后呼气,肩膀放松回原位。”
这个动作幅度小,阿木试着做了一次,没那么疼了。“再做一次,”轩辕鼓励道,“感受气息随着肩膀的开合在胸口流动,就像风吹过洼地,把瘀住的地方慢慢吹通。”
阿木跟着做了五六次,额上的汗少了些,脸色也缓和了些。“好像……没那么闷了。”他轻声说。
轩辕笑了笑,转头对围过来看的族人说:“人身上的气血,就像天地间的江河,要流动才不会腐坏。受伤后气血停滞,就像河道淤塞,导引之术就是帮着疏通河道的法子,配合呼吸,让气带着血走,瘀堵散了,病自然就好了。”
这时,旁边一个瘸着腿的老者拄着拐杖走过来,他是去年狩猎时伤了腿,虽能走路,却总觉得膝盖发僵,阴雨天更甚。“轩辕首领,这法子对老伤管用不?”
“不妨试试。”轩辕让老者坐在石头上,“您把右腿伸直,脚尖朝上,慢慢往回勾,感受小腿后面的筋被拉住,然后放松,重复几次。”老者依言做着,起初动作僵硬,做了十几下,忽然“咦”了一声:“膝盖好像松快些了。”
众人见了都来了兴致,纷纷围着轩辕请教。轩辕索性在空地上教大家几个简单的导引动作:晨起时伸腰如弓,能唤醒全身气血;久坐后扩胸如鸟展翅,可疏理胸中郁气;睡前摩腹绕脐而行,能助脾胃运化。他一边教,一边讲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身体也该跟着时节动。春天多伸懒腰,像草木拔节;夏天多舒展四肢,像枝叶繁茂;秋天多做收势,如果实归仓;冬天宜收敛,动作轻缓如蛰虫藏土。”
阿木母亲看着儿子在草席上慢慢做着肩开的动作,呼吸越来越匀,不由得红了眼眶。她想起半年前,阿木的父亲就是因为狩猎时被熊抓伤,伤口虽愈,却总说胸口发闷,后来竟一病不起。那时若是有这样的法子,或许……她抹了把泪,听得更认真了。
傍晚时分,轩辕又去看阿木。他正靠着石壁坐着,试着做转腰的动作,虽然幅度不大,却已能自己翻身。“轩辕大哥,”他脸上有了些血色,“刚才试着喝了点粥,没那么呛了。”
“再试试这个。”轩辕站在他身后,双手轻轻按在他的肩胛骨上,“慢慢吸气,我数到三,你试着把后背往我手上靠,就像要把后背的筋往中间聚……一、二、三……”阿木跟着用力,后背微微拱起,轩辕的手轻轻一推,“好,呼气放松,让气从后背散出去。”
这一下,阿木忽然觉得胸口像是有什么东西散开了,疼感减轻了大半。他惊喜地睁大眼睛:“通了!好像有股暖流从后背淌下去了!”
轩辕笑了:“这就是气行则血行。明日我再教你‘五禽戏’,学熊的沉稳,虎的刚劲,鹿的舒展,猿的灵活,鸟的轻扬,模仿禽兽的动作,让全身经络都动起来。”
消息很快传遍部落,连邻近部落都有人来请教。轩辕索性让少师把这些导引动作和呼吸配合的法子记下来,详细注明每个动作对应的病症、时节、宜忌。少师拿着骨笔在竹简上记录,时不时问:“轩辕首领,摩腹时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对吗?”“扩胸时吸气宜长,呼气宜缓,是这样吗?”
轩辕一一解答,忽然想起早年在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时,广成子说“抱神以静,形将自正”,那时只懂静的道理,如今才明白,动静相生才是养生之道。静能养神,动能活血,就像天地间既有静谧的夜晚,也有喧嚣的白昼,阴阳调和,方能长久。
夜深了,少师还在灯下整理竹简,上面密密麻麻刻着导引的口诀:“发宜常梳,面宜常搓,目宜常运,耳宜常弹……”轩辕走过来看了一眼,提笔在旁边添了一句:“气血流通,百病不生。”
少师抬头问:“这些法子,该记在医书的哪一部分?”
轩辕望着窗外的星空,星空如人体的经络图,星辰流转如气血运行。“就放在‘养生篇’里,”他说,“医道不止是治病,更是教人保命。让人学会顺着自己的身体本性去动,去呼吸,去生活,这才是治未病的根本。”
这时,远处传来阿木的笑声,他大概是能自己走动了。少师握着骨笔,忽然觉得手中的竹简变得沉甸甸的,上面刻的不只是法子,更是让族人好好活着的希望。
想知道这些导引之术会如何融入《内经》,又会治好多少人的病痛?且看下集分解。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古人的智慧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