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的北港码头,赵成带着贸易队登上前往华夏广州的货轮时,怀里揣着两样“宝贝”:一是纺织厂新织的20匹细布,每匹布面上都织着简单的海浪纹,比普通粗布看着精致不少;二是兵工厂生产的100把手工刀具,刀身泛着青光,刀柄裹着防滑的麻绳,是林彻特意让人按未来军工标准改良的。
“这刀能砍断钢筋吗?”货轮航行途中,船员拿着一把刀试砍船板,刀刃划过木头,轻松留下一道深痕。赵成笑着夺过刀:“别瞎试,这是咱们的‘敲门砖’,华夏商家要是看中了,以后每月就能稳定出货。”他心里没底——以前贸易队只卖过布匹、罐头,从没卖过刀具,能不能打开市场还是未知数。
抵达广州后,赵成直奔小商品市场。他在市场角落租了个摊位,把刀具摆出来,还特意准备了一块废铁。“走过路过看一看,沧溟岛的特种钢刀,能砍铁不卷刃!”他吆喝着拿起刀,对着废铁砍下去,“当”的一声,废铁上留下一道缺口,刀刃却完好无损。周围的商贩立刻围了过来,有人拿起刀掂量:“这刀够沉,看着就耐用,多少钱一把?”
“1龙币一把,批量买还能便宜!”赵成心里一喜,赶紧报出价。一个做五金生意的王老板当场订了500把:“我要运到北方去卖,那边冬天砍冻肉,就需要这种锋利的刀。”当天下午,100把样品就卖光了,赵成还和3个商家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每月供应2000把刀具,光这一项就能带来2000龙币的收入。
与此同时,东部丘陵的果园里,老农李建国正带着村民给桃树疏果。树枝上挂满了青绿色的小桃子,每根枝条只留2-3个果实,其余的都要剪掉。“以前觉得果子越多越好,现在才知道,疏了果才能长得大、长得甜。”李建国手里的剪刀咔嚓作响,“林岛主说,年底这些桃子能卖到华夏去,一斤能卖0.1龙币,咱们这100亩果园,就能卖不少钱。”
为了让桃子早点成熟,农业部还从华夏引进了“早霞桃”品种,嫁接在本地桃树上。农技员小张每天都来果园查看,教村民给桃子套袋:“套上袋子,虫子咬不到,品相好,卖价能更高。”村民们虽然觉得麻烦,但想到能多赚钱,都跟着学——毕竟以前种粮食,每亩地一年只能赚5龙币,种水果要是能赚10龙币,日子就能松快不少。
10月底,第一批桃子成熟了。粉红色的桃子挂满枝头,咬一口汁水四溢,甜得让人眯起眼睛。赵成从广州回来,正好赶上收桃,立刻联系华夏的水果商。对方派来的采购员尝了桃子后,当场拍板:“这桃子品质好,我以每斤0.12龙币的价格收,每月要5000斤。”
看着一筐筐桃子装上货轮,李建国笑得合不拢嘴:“以前哪敢想,咱们种的果子能卖到华夏去!以后我要多种几亩,让家里的日子再红火点。”而赵成则拿着订单,马不停蹄地去了纺织厂——细布在广州也打开了市场,有商家愿意以每匹2.5龙币的价格收购,比粗布多赚0.8龙币,他要让纺织厂赶紧扩大细布产量。
11月底,财政部的报表终于有了起色:刀具和桃子带来了1.2万龙币的收入,细布销量增长30%,财政缺口从4万龙币缩小到2万龙币。老陈拿着报表找到林彻,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林岛主,照这个势头,明年上半年就能收支平衡,不用再担心发不出工资了。”
林彻看着报表,心里却没放松。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突围,要想真正解决经济问题,还得找更稳定的增长点。窗外,兵工厂的烟囱冒着白烟,他突然有了个想法——兵工厂的技术能不能用来造民用产品?要是能把军用钢材做成农具、厨具,说不定又是一条赚钱的路。
喜欢我建国了,怪谁啊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建国了,怪谁啊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