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月28日,沧溟岛军政与科教主管部门联合召开三五规划专项补充会议,岛政核心领导、教育系统负责人、现有学校校长及华夏驻岛联络专员共同参会。会议针对当前海岛发展中地质勘探人才匮乏、矿产资源家底不清、海洋矿产勘探滞后等问题,结合工业、军事建设对资源的迫切需求,决定将“地质人才培育与勘探体系建设”纳入三五规划重点补充内容,明确以“建学院、育人才、强勘探”为核心,为海岛长远发展筑牢资源根基。
一、选拔优质生源,组建沧溟地质学院
会议确定,以现有岛内中学为基础,通过考核选拔方式组建沧溟地质学院,定向培育本土地质专业人才。
(一)生源选拔标准与流程
1961年3月启动生源选拔工作,面向全岛所有中学的初三及高中在校生,筛选250名符合条件的学生。选拔采用“文化考核+综合评估”模式:文化考核侧重数学、物理、化学及地理学科,占比60%;综合评估包括身体素质、动手能力及对地质勘探的意愿度,由教育部门、岛政代表及华夏地质专家共同评审,占比40%。1961年4月底完成选拔,5月初正式组建沧溟地质学院,校址设于中心城区科教园区,紧邻行政中心,便于统筹协调资源。
(二)学院办学定位与规模
地质学院定位为“应用型地质专业院校”,初期设置3个核心专业方向:矿产勘探、地质地貌测绘、海洋地质基础,学制3年。首次招生250人,按专业分为3个班级,每班配备专职班主任与教学助理。学院配套建设基础实验室3个(地质标本室、测绘实验室、矿物分析实验室),1961年下半年完成实验室搭建,由华夏支援基础勘探设备(包括地质锤、罗盘、水准仪、简易矿物分析仪等),确保教学实操需求。
二、构建“本土教学+华夏支援”培育体系
为保障教学质量,会议明确构建“内外联动”的人才培育模式,依托华夏地质领域优势资源,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一)引进华夏地质专家驻岛授课
通过华夏驻岛联络专员对接,1961年9月前邀请5名华夏资深地质专家驻岛任教,分别负责3个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教学。专家团队需制定系统的教学大纲,涵盖地质基础理论、矿物识别、测绘技术、勘探实操等内容,其中实操课程占比不低于50%,确保学生掌握实用技能。同时,每年邀请2-3名华夏地质行业领军人才来岛开展短期讲座,介绍地质勘探前沿技术与海洋矿产开发趋势。
(二)分阶段组织学生赴华夏进修
采用“本土学习+异地进修”分段培养模式:1961年5月至1962年12月,学生在岛内完成基础理论学习与初步实操训练;1963年1月至1963年12月,选拔100名优秀学生赴华夏重点地质院进修,重点学习矿产勘探进阶技术、地质测绘精准方法及海洋地质基础理论;1964年1月至1964年12月,剩余150名学生分两批赴华夏地质勘探现场实习,参与实际勘探项目,积累实战经验;1965年1月至1965年6月,全体学生返回岛内,结合本土地质情况开展综合实训,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考核。
(三)建立实践教学与考核机制
学院与岛内现有矿山、基建项目合作,建立3个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参与现场勘探、标本采集、地形测绘等实操活动。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考核”结合方式: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实践记录,占比40%;终结性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实操技能测试、毕业设计,占比60%,考核合格者方可结业,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三、明确勘探任务,衔接规划目标
会议结合三五规划时间节点,明确地质人才结业后的核心勘探任务,为海岛资源开发与长远发展提供支撑。
(一)岛内地质勘探全面覆盖
1965年7月起,结业学生按专业分为3个勘探小队,开展全岛地质勘探工作:
1. 矿产勘探小队:重点勘探岛内钢材、铜矿、煤炭等工业与军事急需矿产,全面排查资源分布、储量及开采条件,1966年底前完成全岛矿产资源普查报告,划定10-15处可开采矿点,为钢铁厂、兵工厂等工业项目提供资源坐标。
2. 地质地貌测绘小队:采用专业测绘技术,对全岛地形地貌进行精准测量,绘制1:5000比例尺的沧溟岛地形图,标注山脉、河流、平原、滩涂等关键地貌单元,1966年中期完成初稿,为城市规划、基建工程(如高速公路、水库)提供精准地理数据。
3. 基础地质调查小队:调查岛内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地质灾害风险,划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易发区域,制定基础防灾预案,为居民点布局、重大工程选址提供安全依据。
(二)海洋地质勘探前期筹备
将海洋矿产勘探作为长远核心任务,1965年底至1966年初启动前期准备工作:
1. 组建海洋地质勘探筹备组,由赴华夏进修过海洋地质方向的学生为骨干,联合华夏地质专家,开展海岛周边海域(50公里范围内)的基础资料收集,包括海水深度、海底地形初步测绘等。
2. 依托华夏技术支持,采购简易海洋勘探设备(如回声测深仪、海底采样器),组织筹备组人员开展设备操作培训,掌握海洋地质采样与初步分析技能。
3. 1966年初完成《沧溟岛周边海洋地质勘探初步方案》,明确后续勘探重点(如油气资源、海底矿产、滨海砂矿等),为“四五”规划期间大规模海洋勘探奠定基础。
(三)建立资源档案与共享机制
1966年上半年,建立沧溟岛地质资源数据库,整合矿产储量、地形测绘、海洋地质等所有勘探数据,形成电子与纸质双重档案。数据库对工业、基建、军事等相关部门开放共享,实现资源信息高效利用,确保矿产开发、工程建设与地质安全的科学统筹。
会议强调,地质人才培育与勘探工作是决定沧溟岛长远发展的“源头工程”,直接关系到工业升级、军事建设及海洋资源开发的成败。教育部门需全力保障地质学院教学推进,华夏联络专员要做好专家引进与进修对接工作,各勘探小队需严格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相关部门每季度汇报进展,及时解决教学与勘探中的难题,确保三五规划补充内容落地见效,为海岛未来成为“资源强岛”夯实基础。
喜欢我建国了,怪谁啊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建国了,怪谁啊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