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下半年至1963年初,全球及南星地区的局势持续动荡,新的矛盾与冲突不断涌现,沧溟岛的情报部门几乎每周都能收到来自各方的最新动态,这些外部变化也间接影响着“三五”规划的推进节奏。
全球层面,谷吧导弹危机虽在1962年10月以双方妥协告终——毛熊撤回谷吧导弹,鹰酱承诺不入侵谷吧,但两大阵营的对抗并未降温,反而从军事对峙转向“代理人战争”和科技竞争。鹰酱加大对航天领域的投入,宣布计划在10年内实现载人登月,试图通过科技优势压制毛熊;毛熊则加速研发新型核武器和洲际导弹,同时在非洲、中东地区扶持亲熊政权,与鹰酱展开全球范围的势力争夺。这种竞争导致全球军备竞赛升级,不少国家被迫增加军事开支,挤压了经济和民生发展的资源。
南星地区的冲突则愈发具体。菲南宾在鹰酱的军事援助下,完成了海军的初步扩编,新增3艘巡逻舰和1艘轻型护卫舰,开始频繁在南部海域进行“巡航”,甚至多次非法登临过往渔船检查,引发周边国家的不满。1962年底,菲南宾军队还在靠近沧溟岛的一座无人岛修建临时据点,虽未直接挑衅,但威慑意图明显。沧溟岛的侦察船发现这一情况后,林彻当即下令加强东海岸和南部海岸的岸防巡逻,同时让造船厂加快战列舰的建造进度——外部压力倒逼沧溟海岛军事建设提速。
越国的局势进一步恶化。南北双方的武装冲突从边境摩擦升级为大规模战事,南部越政权在鹰酱的支持下,出动战机轰炸北越城镇,北部越则依靠华夏和毛熊提供的武器装备,开展游击战反击。战争导致大量难民涌入周边国家,越国北部的工业设施也遭到严重破坏,原本计划援助沧溟岛的部分技术专家,因战事被迫滞留,影响了海岛部分工业项目的推进。林彻得知后,当即决定调整技术引进渠道,重点对接华夏内陆的专家团队,减少对东南亚地区的依赖。
经济领域,全球出现首次战后经济波动。鹰酱因军备开支过大,加上国内种族矛盾引发的罢工潮,经济增速放缓,对南星国家的农产品需求下降,导致菲南宾、马来亚等国的出口收入锐减。菲南宾为维持财政收入,开始提高关税,限制外来商品进入,这直接影响了沧溟岛部分渔产品和茶叶的外销——原本沧溟岛有10%的茶叶出口菲南宾,关税提高后,出口量骤降50%。林彻在中枢议事会上提出:“必须拓宽外销渠道,重点对接华夏内陆和周边市场,同时发展内部需求,让工业产品更多满足岛内和军事需求。”
马来亚联邦则在1963年面临分裂危机。新加坡因与联邦政府在税收和种族政策上的分歧,提出独立诉求,国内局势动荡导致橡胶和锡矿出口停滞,全球橡胶价格暴涨。沧溟岛的纺织厂依赖马来亚的橡胶原料,原料价格上涨直接增加了生产成本。为此,工业部紧急与华夏对接,从云省采购橡胶,同时在岛南的丘陵地区试种橡胶树,试图逐步实现原料自给——外部经济风险让沧溟岛意识到产业自主的重要性。
政治层面,南星国家的“反殖民”浪潮虽未停歇,但内部矛盾日益凸显。印尼总统苏加诺提出“反帝反殖”口号,却在国内推行独裁统治,打压反对势力,导致政局不稳;菲律宾则爆发反对亲鹰酱政府的示威游行,民众抗议政府将大量资源用于军事,而忽视粮食生产和民生改善。这些国家的内部动荡,让沧溟岛更加警惕“民生不稳引发社会混乱”的风险,林彻在后续的规划调整中,特意增加了农业补贴和民生工程的预算,确保岛内民众生活稳定——稳定的内部环境是应对外部变局的根基。
1963年初,林彻在军事与经济协同会议上,总结外部局势对沧溟岛的影响:“全球阵营对抗、区域冲突频发、经济波动加剧,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外部环境。但危机也是机遇,我们要借机加快军事自主、产业自主和人才自主,五年内必须建成稳固的防御体系和完整的工业雏形,这样才能在任何外部变局中站稳脚跟。”
此时,沧溟岛的战列舰已完成主体建造,橡胶试种基地初见成效,地质学院的首批学生也开始参与矿产勘探。外部的风云变幻没有打乱沧溟海岛的发展节奏,反而让全岛上下凝聚起更强的斗志——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唯有自身强大,才能守护好属于沧溟岛的安宁与繁荣。
喜欢我建国了,怪谁啊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建国了,怪谁啊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