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秋,沧溟岛的加工厂里机器轰鸣,首批从马来亚收购的橡胶经过加工,制成了2000双胶鞋和500米橡胶管;锡矿则被送往钢铁厂,熔炼成特种钢材,一部分用于舰艇建造,另一部分制成小型机械零件。商务部的周明轩带着这些成品,登上了前往毛熊远东港口的货轮——这是林彻定下的关键一步,打通毛熊市场,就能解决未来的产品销路问题。
出发前,林彻特意召见周明轩,反复叮嘱:“毛熊重工业发达,但轻工业落后,民生用品缺口极大,咱们的胶鞋、纺织品、食品这些都是他们急需的。谈判时,价格可以稍低,但要争取长期供货合同,还要以货易货,用咱们的成品换他们的钢铁和武器零件,减少现金交易的风险。”他深知毛熊未来的经济困境,用实物交易既能规避货币波动,又能补充海岛急需的工业和军事原料。
周明轩不负所托,经过半个月的谈判,终于和毛熊远东贸易公司达成协议:沧溟岛每月向毛熊供应1万双胶鞋、2000米棉布和50吨鱼罐头,毛熊则每月提供1000吨钢铁和50套步枪零件,合同期限两年。消息传回沧溟岛时,林彻正在视察新建的纺织厂,听到消息后,当即下令:“纺织厂立刻扩招200名工人,新增两条生产线;食品加工厂扩大罐头生产规模,优先保障毛熊订单。”
然而,好景不长,菲南宾得知沧溟岛的贸易动向,开始从中作梗。1963年11月,一艘载着棉布和罐头的沧溟贸易船,在前往毛熊港口的途中,被菲南宾巡逻舰拦截,以“未经许可进入其海域”为由,扣押了货物和船员。
消息传来,军事部部长赵诚怒不可遏,请求出兵抢回船员和货物:“菲南宾这是故意挑衅,咱们不能忍!”
林彻却异常冷静,他知道现在不宜和菲南宾正面冲突,否则会打乱整体布局。“先派外交人员和菲南宾交涉,就说商船是误入海域,愿意缴纳少量罚款。同时,让军事部派两艘护卫舰,伪装成渔船,在附近海域待命,一旦交涉失败,就强行救人,但尽量避免开火。”
交涉持续了三天,菲南宾见沧溟岛态度“软弱”,又贪图罚款,最终释放了船员,但扣下了一半货物。船员返回后,向林彻汇报:“菲南宾的巡逻舰最近活动频繁,不仅拦截咱们的船,还在周边海域驱赶咱们的渔船,怕是想垄断附近的贸易航线。”
林彻眉头紧锁,当即调整策略:“改变贸易航线,从岛北绕道前往毛熊;同时,让民间商行在菲南宾境内暗中布局,联系当地的反对势力和侨商,从内部打通渠道,收购他们的铜矿和木材——既然明着来不行,就暗着来。”
为了加快资源收购,林彻还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允许民间商行自主定价,只要能收购到资源,可抽取10%的利润作为奖励;对于配合的侨商和当地商户,给予长期合作的优先权。这一政策出台后,沧溟岛的贸易网络迅速扩张,短短一个月,就有十几名马来亚和印尼的侨商主动联系,愿意帮忙收购当地资源。
1964年初,沧溟岛的贸易额迎来爆发式增长,每月向毛熊出口的轻工业产品翻了一番,同时从周边国家收购的矿产和农产品也增加了三成。工业部的加工厂昼夜运转,工人的工资涨了20%,不少乡镇的民众纷纷涌到沧溟镇找工作,岛上的经济一派繁荣景象。
林彻却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菲南宾的骚扰只是开始,随着沧溟岛的贸易规模扩大,必然会引起更多势力的注意。他在中枢议事会上强调:“贸易和军事要齐头并进,造船厂要加快第二艘战列舰的建造,岸防炮兵团新增4门岸防炮,务必确保贸易航线和海岛的安全。”
此时,距离华夏进入特殊时期还有不到一年,林彻看着桌上的贸易报表和军事建设进度表,心里的焦灼稍减,但依旧不敢懈怠。他清楚,只有牢牢抓住贸易和军事这两个关键点,才能在未来的风雨中,为沧溟岛撑起一片天。
喜欢我建国了,怪谁啊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建国了,怪谁啊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