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2月,沧溟岛的街头年味未散,红灯笼还挂在电线杆上,林彻却已投入到紧张的规划调整中。随着贸易利润逐月攀升,每月稳定在15万元以上,他深知“乱世之中,民生稳则人心齐”,若只重军事和工业,忽视民众生活,一旦遭遇危机,岛内极易陷入混乱。因此,他在中枢议事会上明确提出:“贸易利润按3:3:4分配,3成用于军事建设,3成投入民生工程,4成留作资源收购和应急储备。”
民生工程的首要任务是粮食储备与农业升级。沧溟岛90%人口集中在沧溟镇,粮食需求巨大,虽“二五”期间扩建了农田,但仍依赖部分进口。林彻带着农业部负责人来到岛北农业区,这里是全岛的粮食主产区,1958年建成的灌溉渠道已出现多处破损,部分农田因缺水只能改种耐旱作物。“马上组织人手修补灌溉渠道,从工业部调拨50吨水泥,半个月内完成主体修复。”林彻吩咐道,同时提出推广双季稻种植,“联系华夏的农业专家,引进早熟高产的稻种,在岛北试点1000亩,成功后再全面推广,争取年底粮食自给率从70%提升到90%。”
为保障粮食储存,林彻下令在沧溟镇西侧修建两座大型粮仓,采用防潮、防鼠的钢结构设计,配备通风设备,可储存粮食5万吨,足够全岛民众食用一年。粮仓旁同步建设应急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压缩饼干和脱水蔬菜,作为战备物资储备。“粮食是民生根本,也是战备底线,必须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林彻在粮仓奠基仪式上强调。
医疗和教育的完善也提上日程。此前规划的工人子弟学校已竣工,首批招收了400名学生,但师资仍有缺口。林彻从教育专项基金中拨款,从华夏聘请10名资深教师,同时扩大师范班招生规模,将每年培养的本土教师从50名增加到80名。“教育不仅是育人才,更是稳人心,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让家长们无后顾之忧。”他在视察子弟学校时,看到孩子们坐在崭新的教室里读书,脸上露出了难得的轻松笑容。
医疗方面,沧溟镇中心医院的扩建工程启动,新增病房50间,采购了从毛熊换来的2台x光机和一批常用药品;同时在西坡镇、南港镇各建一所乡镇卫生院,村级医疗站实现全覆盖,医疗防疫部的医护人员定期下乡义诊。此前在纺织厂视察时遇到的女工李娟,其婆婆的腿病在乡镇卫生院得到了及时治疗,她特意带着感谢信找到林彻:“谢谢岛主建了卫生院,我再也不用带着婆婆跑几十里路去沧溟镇看病了!”林彻握着她的手说:“你们安心干活,家人的健康,我们来守护。”
民生稳的同时,战备建设丝毫没有松懈。造船厂的第二艘战列舰“沧溟战-02”已完成主炮安装,进入海试阶段;第三艘护卫舰的龙骨铺设也已启动,林彻要求造船厂加快进度,务必在1965年底前形成“2艘战列舰+3艘护卫舰”的基础舰队规模,保障贸易航线安全。岸防阵地新增6门130毫米岸防炮,覆盖全岛海岸线,军事部还组建了一支200人的海上侦察队,配备高速快艇,专门监控菲南宾和鹰酱舰船的动向。
1965年3月初,一份紧急情报送到林彻手中:鹰酱加大了对菲南宾的军事援助,新增了2艘驱逐舰和一批战机,菲南宾军方计划在近期开展大规模海上演习,演习区域靠近沧溟岛专属海域。林彻当即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应对措施:“侦察队24小时监控演习动态,岸防炮兵团进入一级戒备,护卫舰在岛南海域巡逻;同时,让商务部暂停与菲南宾的明面上的中转贸易,所有资源运输改走夜间秘航线,避免与菲南宾舰船正面接触。”
会议结束后,林彻独自来到政务中心露台,望着远处训练的舰队,心里清楚,距离华夏进入特殊时期越来越近,外部威胁也日益加剧。但看着脚下热闹的沧溟镇——工厂机器轰鸣,学校书声琅琅,卫生院里秩序井然,他又多了几分底气。民生与战备,如同海岛的两条腿,唯有齐头并进,才能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站稳脚跟。他拿出笔记本,在之前的计划旁补充:“3月底完成粮仓储粮,4月前护卫舰海试完毕,6月前实现粮食自给——务必抢在变局来临前,筑牢所有防线。”
喜欢我建国了,怪谁啊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建国了,怪谁啊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