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3月中旬,沧溟岛的工业区里,产能整合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按照林彻的要求,工业部将原本的3家纺织厂合并为1家“沧溟纺织厂”,2家胶鞋厂整合为“沧溟制鞋厂”,食品加工厂则保留核心生产线,专注于高端罐头和特色食品,统一使用“沧溟造”品牌。
整合初期难免混乱。原纺织厂的工人担心岗位被裁,不少人聚集在工厂门口抗议。李伟急得满头大汗,连忙向林彻汇报。林彻赶到现场时,工人们正围着厂区大门举着牌子,看到林彻到来,立刻安静下来。“大家放心,整合不是裁员,”林彻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大声说道,“合并后的工厂会扩大高端产品生产,需要更多技术工人,愿意学技术的,厂里会组织培训,工资还能涨20%;不想留在轻工业的,也可以转到新建的电子零件厂,同样有培训和补贴。”
这番话打消了工人们的顾虑。35岁的女工张桂兰原本在第二纺织厂做工,听说有培训机会,立刻报了名:“我想学着做高端面料,听说那东西能卖好价钱,工资高了,就能给儿子攒学费了。”像张桂兰这样的工人有很多,短短三天,就有500多名工人报名参加技术培训,还有300人主动申请转到电子零件厂。
品牌标准的制定也在同步推进。林彻亲自召集设计和技术人员,敲定“沧溟造”的品牌定位:胶鞋要采用加厚耐磨鞋底,鞋面用优质橡胶,每双鞋都要经过三次质量检测;棉布要选用埃及进口的长绒棉,织密度达到每英寸80根以上,染色采用环保颜料,确保不掉色;罐头则选用新鲜食材,保质期标注清晰,包装上印上沧溟岛的海浪标志。
“品牌就是信誉,”林彻在质量管控会议上说,“咱们的‘沧溟造’要做到毛熊人一提就认可,这样就算产量少,利润也能上去。质量不过关的产品,一律销毁,谁也不能搞特殊。”为了确保质量,他还成立了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每天深入工厂抽查产品,一旦发现问题,直接追究厂长责任。
与此同时,移民安置工作也进入了关键阶段。南港码头的临时安置点已经搭建完成,3万多名外来移民陆续入住。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安置点的粮食供应出现短缺,部分移民因为争抢物资发生冲突;还有不少移民没有技能,找不到工作,情绪低落。
林彻带着后勤部和安保部的人赶到安置点时,正看到两名男子因为一袋粮食扭打在一起,周围围了不少人起哄。“住手!”林彻厉声呵斥,安保人员立刻上前拉开两人。“粮食会按时供应,不用抢,”林彻对围观的移民说,“每个人每天都能领到定量的粮食和水,有困难的可以找安置点的工作人员登记,我们会尽力解决。”
他当即调整安置策略:后勤部从粮仓调拨1000吨粮食,确保安置点供应充足;成立“移民就业服务站”,每天举办招聘会,工厂、农场、基建队的招工负责人现场招人,对没有技能的移民,开展为期一周的短期培训,内容包括基础农活、工厂杂务等;安保部增派人员巡逻,维护安置点秩序,同时设立调解室,处理移民之间的矛盾。
来自越国的年轻小伙阮文浩,原本是个农民,没有什么技能,通过短期培训后,加入了基建队,负责搬运建筑材料。“每天能领到工资,还有饭吃,比在越国打仗强多了,”阮文浩笑着说,“我要好好干活,以后在沧溟岛安个家。”
3月下旬,移民安置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已有2万多名移民找到了工作,其中8000人进入工厂,1万人加入基建队,2000人到农场做工。安置点的临时学校和诊所也开始运转,孩子们的读书声、医生的问诊声交织在一起,原本混乱的安置点渐渐有了秩序。
林彻在视察安置点时,看到一名来自华夏内陆的老教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课,黑板上写着“沧溟是我家”五个大字。他心里暖暖的,对身边的移民管理处负责人说:“要尽快给这些移民办理正式的居住手续,让他们真正把这里当成家。人口多了,力量就大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咱们的产业转型和海岛建设一定能成。”
回到政务中心,李伟带来了好消息:“岛主,第一批‘沧溟造’胶鞋和棉布已经生产出来了,质量全部达标,周部长带着样品去毛熊谈判了,应该很快就有消息。”林彻点点头,拿起桌上的电子零件厂建设图纸,心里充满期待——产业转型的第一步已经迈出,移民安置也渐趋稳定,接下来,就是要抓住技术引进的机会,为电子产业打下基础。
喜欢我建国了,怪谁啊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建国了,怪谁啊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