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的春节来得早,腊月二十三小年刚过,沧溟岛的街巷就飘起了年味。码头边的石板路被清扫得干干净净,家家户户的门框上都贴上了鲜红的春联,“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乐安康”这样的句子,成了今年最抢手的联语——这是岛民们对三五规划五年变迁最真切的写照。
李大海扛着半扇猪肉,手里还提着两斤红糖和一卷花布,脚步轻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是外贸码头的装卸工,五年前还在村里种着几亩薄田,一年到头刨不出多少粮食,过年能吃上顿白面馒头就不算亏。如今不同了,码头扩建后活儿多了,工资从每月32元涨到了65元,家里不仅顿顿有肉,还添了台“沧溟造”收音机,每天能听新闻、唱大戏。
“李哥,又办年货呐?”路边杂货店的王老板探出头打招呼,柜台上摆满了糖果、鞭炮和崭新的搪瓷缸,“你要的电池给你留着呢,刚从电池厂运来的,耐用!”
“谢了老王!”李大海笑着应着,接过电池塞进兜里,“今年生意不错吧?看你这货堆得快溢出来了。”
“可不是嘛!”王老板笑得合不拢嘴,“五年前我这小店就几样油盐酱醋,现在啥都有,光钟表就进了十好几块,昨天还卖出去三台收音机呢!你看街东头的张婶,以前过年就给孩子缝件打补丁的衣裳,今年也扯了花布做新棉袄了。”
李大海顺着王老板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张婶领着孙女在布摊前挑选布料,小女孩攥着一块碎花布,眼睛亮得像星星。张婶以前是寡妇,带着孩子靠捡码头的废货过日子,三年前被招进了钟表厂做包装工,日子渐渐有了起色。此刻她摸着布料,脸上的皱纹里都嵌着笑:“以前哪敢想这些,能吃饱就不错了。现在厂里效益好,发了年终奖,得给孩子添件新的。”
傍晚时分,李大海家的小院里飘起了肉香。妻子正在灶台前炖排骨,儿子趴在桌边摆弄着新换的铅笔盒——那是爸爸用加班工资买的,印着“好好学习”的字样。“孩他爸,你看隔壁老陈,今天从电子厂领了奖状,还发了台收音机当奖品呢!”妻子擦着手从厨房出来,语气里满是羡慕。
“咱也不差!”李大海掏出工资袋拍了拍,“码头下个月要评先进,我要是评上了,也给咱家装台收音机!对了,年后厂里要招装卸组长,我报了名,要是选上了,工资还能涨!”
儿子突然抬起头:“爸,我明年也要考中学,就去工业区旁边的新中学,以后进电子厂当技术工人!”
李大海哈哈大笑,摸了摸儿子的头:“好小子,有志气!现在日子好了,好好读书,以后比爸有出息!”
除夕夜,沧溟岛的夜空被烟花照亮。码头区的工人宿舍里,几户人家凑在一起守岁,收音机里播放着新年贺词,桌上摆着鱼、肉、饺子,还有从外地运来的水果。以前过年连顿像样的饭都没有,现在不仅物资充足,邻里间还能互相送些年货,笑声传遍了整个街巷。
老农技员周大爷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烟花,手里摩挲着崭新的搪瓷杯——这是农业局发的奖励,表彰他推广高产种子有功。五年前,他还在为粮食歉收发愁,如今粮食自给自足,经济作物还能出口,农民的收入翻了近一倍。“真是变了天喽!”周大爷感慨道,“以前盼着吃饱,现在盼着日子更红火,这都是规划搞得好啊!”
喜欢我建国了,怪谁啊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建国了,怪谁啊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