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青衣江湾,层林尽染,静谧而厚重。生态湖的水面泛着淡淡的蓝紫色光晕,岸边的枫叶红似火焰,银杏叶黄如金箔,微风拂过,落叶簌簌飘落,铺满了指挥中心门前的小径;庭院里的菊花傲然绽放,黄的、白的、紫的花朵在秋日的阳光下格外鲜艳,散发着清幽的香气。室内的大屏幕上,全球生态治理永续深化期的进展地图正缓缓刷新 —— 大洋洲墨累 - 达令河流域、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等区域已标注 “永续深化达标” 的深青色标识,而北美洲西部的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区与南美洲北部的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退化区,却被醒目的紫红色 “永续深化预警” 覆盖,像两块需要深度守护的生态瑰宝,预警区域内跳动的 “流域缺水” 与 “雨林退化” 图标,意味着这两处的生态修复已进入 “深化永续成果、构建生态系统长效平衡机制” 的关键阶段。
陈守义站在大屏幕前,手中捧着《2066 全球生态治理永续深化期重点区域报告(北美洲与南美洲专项)》。封面的卫星影像清晰呈现出两大生态困境: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区域,原本宽阔的蓝色河道呈现出狭窄的浅褐色,流域内的湖泊水位大幅下降,其中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段、内华达州米德湖段的水资源短缺最为严重,河道干涸率达 85%;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区域则呈现出不规则的黄褐色斑块,这些是雨林退化导致的植被消失区,马瑙斯市周边、帕拉州东部的黄褐色斑块扩张速度最快,雨林退化率达 78%。报告中的文字字字沉重:“北美洲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区,近五年因降水锐减和过度用水,流域年径流量从 200 亿立方米降至 80 亿立方米,主要湖泊水位下降 15 米;农业灌溉与城市供水矛盾加剧,玉米、苜蓿产量暴跌 65%,周边 120 万居民面临用水限制,流域生态系统已进入‘永续深化关键阈值’,若不能建立水资源长效循环利用机制,前期修复成果将面临倒退风险。南美洲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退化区,近五年因非法砍伐和农业扩张,雨林退化面积扩大至 12 万平方公里,其中 4 万平方公里雨林已退化为农田;美洲豹、金刚鹦鹉等珍稀动物因栖息地破坏数量锐减 —— 美洲豹数量从 5 万只降至 1.5 万只,金刚鹦鹉数量从 10 万只降至 3 万只;周边 180 万印第安部落居民失去传统生存环境,雨林碳汇能力下降 50%,若不能实现雨林修复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深度协同,将永久失去‘地球之肺’的生态功能。”
“陈叔!科罗拉多河流域与亚马逊雨林边缘的最新生态监测数据出来了!” 小满抱着平板电脑快步冲进指挥中心,深棕色的工装外套上沾着些许枫叶碎片,他一边轻轻拂去碎片,一边将平板递到陈守义面前,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您看科罗拉多河流域的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段 —— 去年一年,这里的河道干涸率又上升了 7%,现在已达 92%;1.5 万平方公里农田因缺水无法耕种,玉米产量从每年 500 万吨降至 120 万吨,苜蓿产量从每年 300 万吨降至 60 万吨;周边 35 万农民因粮食减产失去收入来源,很多人不得不放弃农场,前往洛杉矶、凤凰城等城市谋生。”
小满点开实地拍摄的视频,画面中出现美国生态学家安娜的身影。她站在科罗拉多河流域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段的干涸河道旁,脚下的河床布满龟裂的缝隙,最大的缝隙能容纳一个成年人的手臂,河道里的鹅卵石被晒得发白,偶尔能看到干枯的水生植物残骸。安娜穿着户外冲锋衣,手中拿着水资源检测仪,屏幕上显示的河道含水量仅为 3%,远低于生态安全标准(25%):“十年前,这里的科罗拉多河河水奔腾不息,大峡谷两岸绿意盎然,每年都有上百万游客来这里欣赏壮丽的河景;现在河道干涸,峡谷周边植被枯萎,很多地方变成了‘褐色荒漠’。上个月我们在河道周边调查,发现有 180 多户农民因为无法灌溉,已经变卖了农场,看着空荡荡的谷仓,让人心里格外难受。” 视频镜头转向远处的农场,破旧的围栏歪歪扭扭,院子里的收割机锈迹斑斑,农场门口的 “转让” 标牌在秋风中摇晃;几位留守的老人坐在农场的门廊上,望着干涸的河道,眼神中满是失落;农场周边的灌溉水渠早已废弃,渠底长满了杂草。
“科罗拉多河流域水资源短缺还导致‘水生生物灭绝’和‘城市供水危机’。” 小满调出水生态与城市供水报告,“近五年,科罗拉多河流域的水生生物数量减少 95%,其中科罗拉多鲈鱼数量从 8 万条降至 5000 条,虹鳟鱼数量从 12 万条降至 8000 条;流域内的主要湖泊(如米德湖、鲍威尔湖)水位下降 15-20 米,湖泊面积缩小 60%,以湖泊为栖息地的水鸟数量减少 85%,其中白头海雕数量从 3000 只降至 500 只;同时,周边 90 万城市居民面临严格用水限制,每户居民每月用水量从 30 立方米限制至 8 立方米,很多城市实行‘分时段供水’,居民需要提前储存生活用水,每立方米水的价格从 1.5 美元升至 12 美元。” 视频中,安娜站在米德湖岸边,原本被湖水覆盖的区域现在裸露着黄色的湖床,湖床上的裂缝清晰可见;城市供水站外,居民排着长长的队伍,手中提着水桶等待取水;实验室里,研究员将少量河水样本放在检测仪器上,屏幕上显示的水质含盐量超标 8 倍,含有大量污染物;几位居民拿着水桶,无奈地说:“我们以前打开水龙头就有干净的水,现在不仅要限量,水还又咸又涩,根本没法直接喝;孩子们因为缺水,连正常的洗澡都成了问题,身上经常有异味。”
手指继续滑动,画面切换到科罗拉多河流域的内华达州米德湖段。小满的语气愈发沉重:“这里的原住民生活也受到严重影响。当地的美国原住民(霍皮族)世代依赖科罗拉多河流域的水资源生存,他们靠捕鱼、种植玉米和传统编织工艺为生,现在河流干涸,农作物绝收,传统编织工艺因缺乏原材料(如芦苇)无法制作,去年霍皮族的人均年收入从十年前的 3000 美元降至 700 美元,贫困率从 18% 上升至 90%;更严重的是,霍皮族的传统水资源祈福仪式无法举行,他们的文化习俗面临失传。” 视频中,霍皮族长老托马斯站在科罗拉多河的一处传统祈福场地,场地中央的祈福石上布满灰尘,周围的芦苇荡早已枯死,只剩下干枯的茎秆。托马斯手中拿着一个传统的水罐,水罐空空如也:“这是我们霍皮族的圣物,以前每年雨季,我们都会在这里举行水资源祈福仪式,祈求河水充足;现在河里没水,祈福仪式也无法举行,孩子们只能从老人口中听说我们的传统,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传承下去。上个月族里的年轻人想学习传统捕鱼技术,却因为没有河水,只能放弃,大家都很伤心。”
镜头转向内华达州的霍皮族村落,村落的房屋大多是传统的土坯房,院子里的水井已经干涸,几位年轻人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前往城市。村民露西说:“我们不想离开家乡,可这里没有水,没有粮食,实在无法生活;我父亲一辈子都在这里捕鱼、种玉米,现在只能每天坐在河边,望着干涸的河床,唉声叹气。”
画面跳转至南美洲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退化区,小满调出雨林生态监测数据面板,各项指标均呈现 “红色预警”:“亚马逊雨林边缘的马瑙斯市周边区域,近五年雨林退化面积达 5 万平方公里,其中 1.8 万平方公里雨林已被开垦为农田;美洲豹因栖息地破坏和食物短缺,数量从 2 万只降至 6000 只,它们的活动范围缩小 75%,很多美洲豹因找不到食物,饿死在雨林边缘;周边 50 万卡雅波族印第安部落居民,因雨林退化失去传统的狩猎和采集场所,人均年收入从 1500 美元降至 400 美元。”
小满点开实地考察视频,巴西生态学家卡洛斯的身影出现在画面中。他站在亚马逊雨林边缘的马瑙斯市周边,眼前是大片被砍伐的树木,树桩密密麻麻,远处的农田里种植着大豆和玉米,雨林与农田的交界处像一道丑陋的伤疤。卡洛斯穿着防蚊服,手中拿着雨林植被检测仪,屏幕上显示的植被覆盖率仅为 15%:“十年前,这里是茂密的亚马逊雨林,树木参天,动物成群,每年都有大量科研人员来这里研究生物多样性;现在雨林被大量砍伐,野生动物失去了家园,科研价值也大幅降低。上个月我们在雨林边缘发现了 20 多只饿死的美洲豹,它们的尸体已经腐烂,让人看着心疼。” 视频镜头转向远处的卡雅波族印第安部落村落,村落周围的雨林已被砍伐殆尽,几位部落居民正在用简陋的工具开垦土地,他们的脸上满是疲惫;部落的狩猎场地,原本用于追踪动物的小径已被农田覆盖,周围的树木只剩下树桩。
“亚马逊雨林边缘的帕拉州东部区域,情况稍好,但也面临着‘森林火灾频发’的问题。” 小满继续介绍,“帕拉州东部是金刚鹦鹉的主要栖息地,原本有 6 万平方公里的雨林区域,现在因退化,雨林区域缩小至 2.5 万平方公里;金刚鹦鹉的繁殖率从每年 40% 降至 10%,很多幼鸟因缺乏食物和躲避火灾的场所而死亡;周边 45 万阿马帕族印第安部落居民,因森林火灾影响,每年有 4 个月无法进入雨林采集,人均年收入减少 70%。” 视频中,巴西生态学家索菲亚站在帕拉州东部的雨林边缘,远处的森林火灾正在燃烧,浓烟滚滚,天空被黑色的烟雾笼罩,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味道。索菲亚拿着火灾监测仪,屏幕上显示的火灾等级为 10 级,远超安全标准(4 级):“以前森林火灾每年只发生 3-4 次,现在每月都会发生 6-7 次,火灾不仅破坏雨林,还会影响居民的健康,很多人因为吸入过多烟雾,患上了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亚马逊雨林边缘的罗赖马州北部区域,虽然雨林退化率相对较低(70%),但面临着‘生物多样性流失’的威胁。” 小满调出生物多样性报告,“近五年,因雨林退化,罗赖马州北部的特有物种数量减少 60%,其中亚马逊河豚数量从 5000 只降至 1000 只,巨獭数量从 3000 只降至 800 只;周边 35 万瓦里族印第安部落居民,因生物多样性流失,传统的草药采集无法开展,很多部落居民因缺乏草药治疗,患上疾病后无法得到有效救治;每年因雨林退化和生物多样性流失,造成 1500 人死亡。” 视频中,巴西生态学家马科斯正在罗赖马州北部的雨林中考察。他蹲在地上,看着一株枯萎的珍稀草药,无奈地摇头;几位瓦里族印第安部落居民拿着空的草药篮,站在雨林中,眼神中满是无助。马科斯说:“以前这片雨林里有很多珍稀草药,能治疗各种疾病;现在草药越来越少,我们只能去更远的地方寻找,很多时候根本找不到,部落居民生病后只能硬扛。”
“北美洲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的原住民部落和南美洲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的印第安部落,还保留着一些与自然共生的传统智慧,这对生态修复很有帮助。” 小满的语气稍缓,调出传统智慧资料,“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的霍皮族掌握着‘流域水资源保护’的传统方法。他们会在河流上游建设‘蓄水塘坝’,用石头和黏土搭建塘坝,收集雨水和河水用于灌溉;同时,霍皮族还会种植‘节水作物’,如耐旱玉米、矮生苜蓿等,这些作物能在缺水环境下生长,减少水资源消耗;他们还掌握着‘水资源净化’的传统技术,将河水通过沙子、木炭过滤后用于饮用和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这种方法已有 2500 多年历史,现在在霍皮族保留的传统流域区域,水资源利用率比其他区域高 75%,农作物产量多 65%。” 视频中,霍皮族村民正在建设蓄水塘坝,他们用石头垒砌塘坝的堤坝,然后用黏土涂抹缝隙,防止漏水;几位长老则在种植耐旱玉米,玉米的幼苗呈现出深绿色,在干旱的土地上显得格外坚韧;村民们还在搭建水资源净化系统,用沙子和木炭过滤河水,过滤后的水清澈透明,用于饮用和灌溉。
“南美洲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的卡雅波族,也有‘雨林守护’的传统技术。” 小满继续介绍,“卡雅波族世代生活在雨林中,他们掌握着‘雨林补种’和‘可持续采集’的传统方法 —— 在雨林退化区域种植‘原生树种’,如亚马逊橡胶树、巴西坚果树等,这些树种生长迅速,能快速恢复雨林植被;同时,他们会根据雨林生态情况调整采集时间和数量,避免过度采集破坏雨林;他们还会‘森林防火’,在雨林中挖掘防火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去年,采用这种方法的区域,雨林恢复速度比其他区域快 85%,野生动物数量多 75%。” 视频中,卡雅波族印第安部落居民正在雨林退化区域种植亚马逊橡胶树,他们将树苗种在树坑中,然后用树叶覆盖根部,保持土壤湿润;几位部落成员则在调整采集路线,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在防火隔离带挖掘现场,部落居民用砍刀和锄头清理杂草和灌木,形成一条宽阔的隔离带。
陈守义接过平板电脑,指尖在屏幕上缓缓滑动,每一个画面都让他心情沉重。他点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北美洲与南美洲办公室发来的实时数据文档,文档中的动态图表不断更新:北美洲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区,近五年河道干涸长度达 1800 公里,其中 800 公里河道已永久干涸;玉米产量从每年 1200 万吨降至 300 万吨,苜蓿产量从每年 800 万吨降至 150 万吨;周边 120 万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 3000 美元降至 700 美元,贫困率从 18% 上升至 90%;霍皮族等原住民的传统水资源祈福仪式无法举行,部落人口流失率达 92%;每年因缺水和粮食短缺,造成 1 万人死亡。
南美洲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退化区的数据同样严峻:近五年雨林退化面积扩大至 12 万平方公里,其中 4 万平方公里雨林退化为农田;美洲豹数量从 5 万只降至 1.5 万只,金刚鹦鹉数量从 10 万只降至 3 万只,亚马逊河豚数量从 5000 只降至 1000 只;雨林碳汇能力下降 50%,每年释放二氧化碳达 1000 万吨;周边 180 万印第安部落居民的人均年收入从 1500 美元降至 400 美元,贫困率从 20% 上升至 95%;每年因雨林退化和森林火灾,造成 1.6 万人死亡,50 万人无家可归。
居民生计方面的数据更是令人揪心:科罗拉多河流域有 100 万农民依赖农业生存,其中 80 万人因缺水失去收入来源,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 3000 美元降至 700 美元;周边的农产品加工厂因原料短缺,有 95% 已倒闭,25 万名工人失业;90 万城市居民面临饮用水安全风险,每年有 7000 人因饮用受污染的水患上肾炎、胃病等疾病。亚马逊雨林边缘有 160 万印第安部落居民依赖雨林生存,其中 130 万人因雨林退化失去传统生计,被迫迁往城市;部落居民的人均年收入从 1500 美元降至 400 美元,贫困率从 20% 上升至 95%;周边的生态旅游企业因雨林破坏,有 92% 已倒闭,18 万名员工失业;40 万居民因森林火灾失去家园,住在临时安置点,生活条件恶劣。
陈守义放下平板电脑,走到窗边,望着外面五彩斑斓的江湾,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 2056 年第一次去科罗拉多河流域考察的情景:那时的科罗拉多河河水湍急,霍皮族村民在河边举行水资源祈福仪式,热闹非凡;而现在,河流干涸,村民失去了传统生计,曾经的 “美国西南水脉” 变成了生态危机的重灾区。他又想起去年去亚马逊雨林边缘考察时的情景:马瑙斯市周边的雨林被大量砍伐,美洲豹瘦骨嶙峋;帕拉州东部的森林火灾肆虐,阿马帕族印第安部落居民流离失所。这些画面像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上。
“陈叔,科罗拉多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和亚马逊雨林边缘的退化,修复难度太大了,而且现在处于永续深化期,需要构建生态系统长效平衡机制,我们真的能实现永续深化目标吗?” 小满站在陈守义身边,声音里带着一丝担忧,“科罗拉多河流域涉及美国多个州,水资源分配和长效利用协调难度很大;亚马逊雨林边缘涉及巴西多个地区,加上非法砍伐和农业扩张的影响,跨国协同治理的难度不小。”
陈守义转过身,看着小满,眼神坚定地说:“小满,永续深化期的任务虽然艰巨,但我们必须坚持。科罗拉多河流域是美国西南部最重要的水资源来源,它的永续稳定关系到美国西南地区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亚马逊雨林边缘是‘地球之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态状况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我们在亚洲、南美洲、欧洲、南极洲、大洋洲积累的‘传统智慧 + 现代技术’‘跨国协同治理’经验,都可以根据科罗拉多河流域和亚马逊雨林边缘的实际情况调整应用。”
“对于北美洲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区,我们要从‘水资源长效循环利用’和‘农业产业深度转型’两方面入手。” 陈守义继续说道,“一方面,借鉴霍皮族的‘蓄水塘坝’和‘水资源净化’技术,结合现代的‘智能水循环’和‘再生水利用’技术,在科罗拉多河流域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建设大型蓄水设施和再生水处理厂,同时修建跨州输水管道,保障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生态用水;另一方面,推动‘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产品’深度发展,推广霍皮族的传统节水作物种植技术,开发耐旱玉米深加工产品、节水花卉种植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南美洲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退化区,我们可以借鉴卡雅波族的‘雨林补种’和‘森林防火’技术,结合现代的‘雨林修复’和‘生态监测’技术,在亚马逊雨林边缘建设雨林修复工程,种植原生树种,建设森林火灾预警系统,同时开发雨林生态旅游,保障印第安部落居民生计,实现雨林生态的永续深化。”
陈守义走到大屏幕前,手指在屏幕上轻轻一点,调出北美洲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与南美洲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生态修复永续深化规划图:“我们制定了‘三期永续深化’方案。第一期是‘基础深化’,在 2066 年 12 月底前,在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区,建设 180 个水资源循环利用站和 90 个再生水处理厂 —— 水资源循环利用站配备智能水循环系统和蓄水设施,每年收集雨水和再生水 60 亿立方米,通过跨州输水管道输送至缺水区域;再生水处理厂采用先进的膜分离技术,每年生产再生水 40 亿立方米,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非饮用水。在亚马逊雨林边缘退化区,建设 220 个雨林修复站和 70 个森林火灾预警站 —— 雨林修复站配备原生树种种植设备和植被监测仪器,每年种植原生树种 4 亿棵,恢复雨林面积 3 万平方公里;森林火灾预警站配备红外监测设备和预警系统,每年预警森林火灾 95% 以上,减少火灾损失。”
“第二期是‘系统深化’,在 2067 年 6 月底前。” 陈守义的手指继续滑动屏幕,“在科罗拉多河流域,推广‘节水农业 + 生态农产品深度发展’模式,与美国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等政府合作,为农民提供节水作物种植资金和技术培训,培训 7 万名农民掌握传统节水作物种植技术和生态农产品加工技术;同时在流域周边建设 60 个生态农产品加工厂和 40 个节水花卉种植基地,开发耐旱玉米淀粉、节水花卉精油等产品,每年增加农产品产值 350 亿美元。在亚马逊雨林边缘,开展‘雨林修复 + 生态旅游深度发展’工程,与巴西马瑙斯市、帕拉州等政府合作,帮助印第安部落居民建设生态旅游设施,培训 6 万名部落居民掌握雨林补种技术和生态旅游服务技能;同时建设 30 个雨林生态科研中心和 20 个传统草药加工厂,开展雨林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传统草药开发,每年增加部落居民收入 250 亿美元。”
“第三期是‘长效深化’,在 2067 年 12 月底前。” 陈守义的眼神更加坚定,“我们要与美国各州政府和巴西各级政府签订‘生态永续深化协议’,建立生态系统长效平衡机制 —— 在科罗拉多河流域建设 700 个水资源永续深化监测站,实时监测河流水量、地下水位、水质和农作物生长情况;在亚马逊雨林边缘建设 500 个雨林生态永续深化监测站,监测雨林退化程度、植被覆盖率、野生动物数量和森林火灾情况。同时,开展‘北美洲与南美洲生态教育’,在科罗拉多河流域和亚马逊雨林边缘周边的 900 所学校、科研机构开设生态保护课程,培训 9 万名‘生态永续深化守护者’,其中 50% 是霍皮族等原住民和印第安部落居民,让他们参与生态永续深化的日常维护;建立‘北美洲与南美洲生态永续深化基金’,每年投入 300 亿美元,用于水资源循环利用补贴、部落发展扶持和原住民文化保护,确保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文化传承同步推进。”
“这个方案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还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协同配合,我们能实现吗?” 小满看着规划图,还是有些担心。
“资金方面,我们已经向联合国申请了 2500 亿美元的北美洲与南美洲生态永续深化专项资金,中国、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国家和美洲国家组织承诺提供 1500 亿美元援助,总共 4000 亿美元,能满足永续深化期的需求。” 陈守义回答,“技术方面,我们组织了全球 4000 多名顶尖专家,包括水资源生态学家、雨林修复专家、农业专家等,他们下个月就会前往北美洲和南美洲开展实地调研,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国际协作方面,我们已经与美国各州政府和巴西各级政府进行了多次沟通,他们表示愿意全力配合 —— 美国各州同意共建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推广节水农业;巴西各级政府承诺加强雨林保护和非法砍伐打击;霍皮族等原住民和印第安部落居民也愿意参与生态永续深化工作。”
就在这时,指挥中心的电话突然响起,小满快步接起电话,听了几句后,兴奋地对陈守义说:“陈叔!好消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批准了 2500 亿美元的专项资金,还有 65 个国家愿意派遣专家加入永续深化团队 —— 中国派了 800 名水资源生态学家和雨林修复工程师,美国派了 500 名农业专家,巴西派了 350 名雨林生态学家,他们下个月下旬就能抵达北美洲和南美洲!”
陈守义接过电话,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简短交流后,挂断电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小满,我们的北美洲与南美洲生态永续深化工作,可以正式启动了。明天我们就带队前往科罗拉多河流域和亚马逊雨林边缘,实地推进方案落地。”
“我跟您一起去!” 小满的眼神里充满了斗志,“我已经整理好了科罗拉多河流域与亚马逊雨林边缘的生态资料、原住民和印第安部落传统技术手册,还带了节水作物种子和原生树种幼苗,一定能为永续深化工作出力。”
第二天清晨,陈守义和小满带领专项永续深化团队,登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经过 35 小时的飞行,他们首先抵达美国凤凰城,随后兵分两路:陈守义带领一队前往北美洲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区,小满带领另一队前往南美洲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退化区。
陈守义的团队首先来到科罗拉多河流域的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段,见到了生态学家安娜和霍皮族长老托马斯。安娜带着他们参观了干涸的河道和荒芜的农田,看着眼前的景象,陈守义的心情格外沉重。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附近的农业合作社会议室里,陈守义向安娜和托马斯介绍了水资源循环利用和节水农业方案,当提到要结合霍皮族的传统技术建设蓄水塘坝时,托马斯激动地说:“我们早就想解决缺水问题了,可不知道该怎么做,现在有你们的帮助,我们终于能让科罗拉多河重新有水,让我们的传统水资源祈福仪式重新举行了!”
随后,团队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段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站和再生水处理厂。团队成员与当地农民、霍皮族村民一起,按照传统方法建设蓄水塘坝,同时采用现代技术建设智能水循环系统,将收集的雨水和再生水处理后的水通过输水管道输送至农田;在再生水处理厂建设现场,团队成员安装膜分离设备,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转化为再生水,同时建设蓄水罐,储存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非饮用水。陈守义蹲在地上,手把手教农民操作智能水循环系统:“这个系统能根据农田需水量、城市用水量和生态用水量,自动调整供水量和水质,确保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同时,我们要定期监测河流水量、地下水位和水质,根据监测数据调整循环方案,确保水资源持续供应。” 农民们认真地学习着,安娜看着正在建设的蓄水塘坝,眼中充满了希望:“再过几年,这些塘坝和再生水处理厂就能发挥作用,科罗拉多河会重新有水,我们又能像以前一样,收获金黄的玉米和嫩绿的苜蓿了。”
在节水农业现场,团队成员向农民们传授霍皮族的传统节水作物种植技术,在干旱农田里种植耐旱玉米和矮生苜蓿,同时建设生态农产品加工厂,开发耐旱玉米淀粉和苜蓿饲料。陈守义向农民们介绍节水农业模式:“这些节水作物不仅能在缺水环境下生长,还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开发生态农产品能提高附加值,增加你们的收入,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农民约翰看着种植的耐旱玉米幼苗,激动地说:“有了这些节水作物和加工厂,我们的农业一定能恢复生机,再也不用为缺水发愁了!”
与此同时,小满的团队抵达了南美洲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的马瑙斯市周边区域,与巴西生态学家卡洛斯汇合。他们首先在马瑙斯市周边区域建设雨林修复站和森林火灾预警站。雨林修复站配备了原生树种种植机械和植被监测设备,团队成员与卡雅波族印第安部落居民一起,在雨林退化区域种植亚马逊橡胶树和巴西坚果树,同时采用现代技术搭建植被恢复支架,帮助树苗生长;在森林火灾预警站,团队成员安装红外监测设备和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森林火灾情况,一旦发现火情,立即发出警报并通知消防人员。团队成员向卡洛斯介绍技术方案:“这些雨林修复站每年能种植原生树种 1.5 亿棵,恢复雨林面积 1.2 万平方公里;森林火灾预警站每年能预警森林火灾 98% 以上,减少火灾造成的雨林损失 80%。” 卡洛斯看着正在种植的亚马逊橡胶树幼苗,兴奋地说:“有了这些工程,亚马逊雨林边缘的植被会逐渐恢复,美洲豹和金刚鹦鹉也能重新回到这里生活了!”
在生态旅游建设现场,小满带领团队成员帮助卡雅波族印第安部落居民建设生态旅游设施,如雨林步道、观景台和传统村落民宿;同时建设传统草药加工厂,开发草药茶、草药药膏等产品。团队成员向部落居民传授生态旅游服务技能:“我们要根据雨林生态承载能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旅游破坏雨林;同时,开发传统草药产品能提高附加值,增加你们的收入,实现雨林保护与部落发展的协同。” 卡雅波族印第安部落首领阿莫斯主动参与建设,他擦着脸上的汗水说:“以前我们只能靠狩猎和采集为生,收入不稳定,现在有了生态旅游和草药加工厂,我们既能保护雨林,又能增加收入,再也不用为生活担心了!”
在科罗拉多河流域的内华达州米德湖段,团队还遇到了一个难题 —— 美国各州在水资源分配上存在严重分歧,亚利桑那州认为内华达州过度抽取科罗拉多河水资源用于城市供水,影响了下游的农业灌溉。陈守义召集美国各州政府代表开会讨论,霍皮族长老托马斯提出了 “跨州水资源动态调配” 的建议:“我们可以建立科罗拉多河流域跨州水资源动态调配中心,根据各州的降水情况、用水需求和生态用水量,实时调整水资源分配方案;同时,加强城市节水管理,推广节水器具和再生水利用,减少城市水资源消耗。” 陈守义采纳了这个建议,组织专家制定了《科罗拉多河流域跨州水资源动态调配方案》,成立了跨州水资源动态调配中心,负责实时调度流域水资源。经过八个月的协调,各州达成共识,内华达州将城市水资源消耗量减少 35%,下游亚利桑那州的农业灌溉用水得到保障,玉米产量增加了 35%。美国内政部长黛博拉笑着说:“跨州水资源动态调配不仅解决了我们的用水矛盾,还改善了流域生态,真是一举两得!”
在亚马逊雨林边缘的帕拉州东部区域,团队面临着森林火灾频繁发生的问题。小满召集巴西政府代表、阿马帕族印第安部落居民和环保组织开会讨论,阿马帕族印第安部落首领费尔南多提出了 “生物防火 + 智能预警” 的建议:“我们可以在雨林中种植耐火植物,如巴西油棕、亚马逊蕨类植物等,形成生物防火带;同时,升级森林火灾预警系统,结合无人机巡查,提高火灾预警精度和速度。” 小满结合现代技术,在雨林中种植耐火植物,形成宽 50 米的生物防火带;同时为预警系统配备无人机巡查设备,实现对雨林的全方位监测。经过六个月的整治,森林火灾发生频率减少了 85%,雨林植被恢复速度提高了 40%。费尔南多兴奋地说:“现在森林火灾少了,雨林里的树木长得越来越茂盛,我们又能放心地进入雨林采集了,孩子们也能在雨林中玩耍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北美洲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与南美洲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的生态永续深化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在科罗拉多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区,180 个水资源循环利用站每年收集雨水和再生水 60 亿立方米,90 个再生水处理厂每年生产再生水 40 亿立方米,河道干涸率从 85% 降至 45%,玉米产量从 120 万吨增至 450 万吨,苜蓿产量从 60 万吨增至 180 万吨;“节水农业 + 生态农产品深度发展” 模式推广后,农民的人均年收入增加了 220%,生态农产品加工厂每年增加产值 350 亿美元。在亚马逊雨林边缘退化区,220 个雨林修复站每年种植原生树种 4 亿棵,70 个森林火灾预警站每年预警森林火灾 95% 以上,雨林退化率从 78% 降至 45%,雨林植被覆盖率从 15% 升至 50%;“雨林修复 + 生态旅游深度发展” 工程实施后,部落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增加了 200%,生态旅游区每年接待游客 250 万人次,美洲豹的数量增加至 4 万只,金刚鹦鹉的数量增加至 8 万只。
2066 年 12 月底,陈守义和小满在美国凤凰城召开了北美洲与南美洲生态永续深化期中期总结会。来自美国各州政府和巴西各级政府的政府代表、专家团队和原住民、印第安部落居民代表齐聚一堂,会议上展示的永续深化成果让所有人都充满了信心。美国环保署署长迈克尔看着科罗拉多河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和亚马逊雨林边缘修复的影像,激动地说:“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取得这么好的永续深化效果,感谢中国团队带来的技术和经验,我们会继续加大生态保护的投入,实现生态的长期永续深化。”
会议结束后,陈守义和小满来到科罗拉多河流域的霍皮族部落,看到托马斯的部落里,蓄水塘坝中的水充盈,水资源循环利用管道将再生水输送到农田,农民们正在田间种植耐旱玉米,脸上洋溢着笑容;霍皮族的传统水资源祈福仪式重新举行,孩子们在仪式上学习传统祈福礼仪,眼中满是好奇。托马斯笑着说:“今年我们的节水农产品销售额达 150 亿美元,生态旅游收入(结合大峡谷观光)达 60 亿美元,部落里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我们还开设了传统水资源管理学校,让孩子们传承我们的文化;科罗拉多河的部分河道已经重新有水,明年我们就能在这里捕鱼了。”
在亚马逊雨林边缘的马瑙斯市周边区域,小满和卡洛斯一起监测雨林生态,看到雨林退化区域的原生树种长势喜人,形成了一片新的绿色植被带,美洲豹在雨林中漫步,金刚鹦鹉在树枝上鸣叫,场面生机勃勃;卡雅波族印第安部落居民的生态旅游区里,游客们正在雨林步道上观光,传统村落民宿里坐满了体验部落文化的游客;传统草药加工厂的工人正在忙碌地生产草药茶和草药药膏。卡洛斯兴奋地说:“现在亚马逊雨林边缘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每年都有 250 万游客来这里观光,我们的生态旅游收入达 100 亿美元,部落居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美洲豹和金刚鹦鹉的数量不断增加,我们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2067 年 6 月,北美洲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与南美洲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生态修复 “系统深化” 阶段顺利完成。科罗拉多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区,河道干涸率从 45% 降至 15%,玉米产量从 450 万吨增至 1100 万吨,苜蓿产量从 180 万吨增至 700 万吨;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 700 美元升至 2800 美元,贫困率从 90% 降至 35%;120 家生态农产品加工厂和节水花卉种植基地重新开业,28 万名工人重新就业;周边 90 万城市居民的用水限制放宽,每户居民每月用水量恢复至 25 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 60%。亚马逊雨林边缘退化区,雨林退化率从 45% 降至 25%,雨林植被覆盖率从 50% 升至 75%,美洲豹的数量从 4 万只增至 4.8 万只,金刚鹦鹉的数量从 8 万只增至 9.5 万只,亚马逊河豚的数量从 1000 只增至 3000 只;部落居民的人均年收入从 400 美元升至 1300 美元,贫困率从 95% 降至 38%;150 家生态旅游企业和传统草药加工厂重新开业,22 万名员工重新就业;森林火灾发生频率减少 95%,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显着改善。
2067 年 12 月底,“长效深化” 阶段圆满完成。科罗拉多河流域建设的 700 个水资源永续深化监测站和亚马逊雨林边缘建设的 500 个雨林生态永续深化监测站,实现了生态数据的全球共享;9 万名 “生态永续深化守护者” 上岗,其中 4.5 万名是霍皮族等原住民和印第安部落居民,他们定期监测水资源状况和雨林生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北美洲与南美洲生态永续深化基金” 累计投入 600 亿美元,帮助 500 万农民、部落居民转产、350 万原住民和印第安部落居民发展生态产业,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文化传承实现了协同发展。
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的 2067 年全球生态治理永续深化期总结大会上,陈守义代表团队汇报了北美洲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与南美洲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的生态永续深化成果。大会宣布,这两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已建立起完善的长效平衡机制,进入 “永续深化良性循环” 阶段,为全球生态治理永续深化期树立了 “北美洲与南美洲样板”。
站在演讲台上,陈守义看着台下各国代表赞许的目光,心中充满了感慨:“生态治理的永续深化期,是构建生态系统长效平衡机制、实现生态成果全球深度共享的关键阶段,需要我们付出持久的努力和智慧。北美洲的科罗拉多河流域和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边缘,是地球上极具生态战略意义的区域,它们的永续深化成果,证明了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国际社会的紧密协同,是实现生态永续深化的有效路径。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坚守,让每一片生态修复区域都能成为长效平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科罗拉多河的水流更稳定、亚马逊雨林边缘的植被更繁茂,让北美洲和南美洲人民的生活更美好,共同守护好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掌声中,陈守义仿佛看到了科罗拉多河流域的河水清澈奔腾,霍皮族村民在河边举行盛大的水资源祈福仪式,农民们在田间丰收;看到了亚马逊雨林边缘的雨林郁郁葱葱,美洲豹在雨林中穿梭,金刚鹦鹉在树枝上欢唱,印第安部落居民在生态旅游区里热情地迎接游客,孩子们在雨林中追逐嬉戏。他知道,生态治理的道路没有终点,但只要全世界人民齐心协力,就一定能让地球的每一片角落都充满生机与希望,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共生。
《江湾钓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江湾钓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江湾钓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