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省政府办公楼的走廊里,皮鞋敲击地面的声响沉稳有力。
高玉良身着笔挺的中山装,胸前的党徽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这是他就任省政法委书记的第一天,第一站便直奔省长刘震东的办公室。
“玉良来了,快坐。”
刘震东放下手中的文件,笑着起身招呼,秘书早已端上冒着热气的碧螺春,茶香瞬间漫开。
高玉良在沙发上坐得端正,双手轻轻搭在膝上,语气诚恳道
“省长,这次能分管政法工作,全靠您在省委力挺。您放心,我一定守住政法战线,绝不给您丢脸。”
刘震东摆了摆手,手指在茶几上轻轻点了点道
“客套话不用多说,政法这块硬骨头不好啃,但我信你。林城那几年,你把生态和法治结合得有声有色,如今也算回归老本行了。”
说着,他话锋一转,道
“你的工作规划,现在可以跟我说说。”
高玉良早有准备,从公文包里取出笔记本,条理清晰地汇报起来。
从规范政法系统办案流程,到推进基层综治中心建设,再到打击涉黑涉恶势力的初步方案,每一条都具体详实。
刘震东不时插话询问细节,比如“基层警力不足怎么补”“涉法涉诉信访怎么化解”。
高玉良都答得精准周全,甚至能报出几个试点区县的具体数据。
半个多小时的交谈结束,刘震东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眼里的满意藏都藏不住。
内心也是称赞,不愧是梁群峰当年看好的人,这脑子,确实有两把刷子,当下说道
“好好干,有需要省政府协调的,随时找我。”
离开刘震东办公室,高玉良没有直接回自己的新办公室,而是转道走向省委书记赵立春的办公区。
电梯里,他对着镜面理了理衣领,眼底闪过一丝冷光
——他与赵立春的过节早已不是秘密,但眼下刚履新,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
“玉良同志,快请坐!”
赵立春一见他进门,立马从办公桌后站起来,脸上堆着热情的笑,开口道
“林城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当初我力主让你去,就知道你能交出好答卷!”
高玉良心里暗骂“老狐狸”,脸上却挂着谦逊的笑回答道
“赵书记谬赞了,都是分内之事。这次能分管政法,全靠您的信任,我心里诚惶诚恐,往后还得您多指导。”
“指导谈不上,”
赵立春往沙发上一坐,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话里有话。
“政法工作责任重,你放开手脚干,有困难随时找我,省委肯定支持你。”
两人一来一往,话里藏着机锋,表面却一派“和谐”,直到高玉良起身告辞,赵立春还亲自送到门口。
从赵立春那里出来,高玉良又去几位省委领导办公室,打寒暄都恰到好处,既不失新官的分寸,又显露出老官场的圆滑。
等他回到政法委书记办公室时,窗外的太阳已经偏西。
刚坐下没几分钟,敲门声就响了。
“进。”
门口走进来一个穿西装的中年人,手里拿着文件夹,态度恭敬道
“高书记,我是秘书一处的周军,过来跟您请示秘书安排的事。”
高玉良想起自己在林城的秘书
——那人跟了自己好几年,这次他来省里,对方主动要求去基层锻炼,他也没阻拦。
“你们有推荐的人选吗?”
周军连忙递上文件夹道
“这是备选名单,您过目。”
高玉良翻开名单,目光快速扫过,当“陈清泉”三个字映入眼帘时,他的手指顿了顿。
陈清泉是他在汉大政法系带过的学生,级别也符合政法委书记秘书的配置,而且知根知底,用着放心。
“就陈清泉吧。”
高玉良合上文件夹,语气干脆。
周军刚走没多久,走廊里就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紧接着,办公室门被敲响,一个头发略显稀疏的男子快步走进来,脸上满是激动道
“高老师!恭喜您升任政法委书记!能做您的秘书,弟子真是太荣幸了!”
高玉良原本温和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声音也冷了几分道
“工作场合,称呼植物。”
陈清泉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额角冒出细汗,连忙改口道
“对不起,高书记!是我疏忽了!”
高玉良这才点点头,语气严肃道
“工作上的规矩不能乱,不然传出去,对你未来的发展没好处。”
陈清泉心里的紧张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他在省里混了快十年,头发都熬得快成“地中海”了,还只是个正科级,现在跟上高玉良,总算有了靠山!
他用力点头道
“我记住了,高书记!”
高玉良看着他的样子,没再多说,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道
“坐吧,先跟我说说目前政法系统的几项重点工作……”
窗外的余晖透过玻璃洒进来,落在两人身上,也照亮了高玉良履新第一天的棋局
——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高玉良出任汉东省委政法委书记的消息,像一颗石子投进汉东官场的深湖,涟漪越荡越广。
从吕州到林城,他曾在赵家势力的层层封锁下步履维艰,如今却一步跨进省委核心圈,这样的突破,让不少观望的官员都暗自咋舌
——谁也没料到,这个看似温文尔雅的“学院派”官员,竟能在汉东复杂的棋局中杀出一条路。
京州市郊的养老院里,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藤椅上。
陈岩石听完儿子陈海的汇报,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端起搪瓷杯喝了口茶,语气里满是欣慰道
“高玉良这小子,我没看错。他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就觉得他有股韧劲,当年也帮过他不少的忙。现在他管政法,既是你的主管领导,又是你在汉大的老师,往后多去他那儿请示汇报,多学些真本事,对你没坏处。”
陈海坐在一旁,连连点头道
“爸,我知道了,我会多向高老师请教的。”
他是真心为高玉良高兴,至于父亲话里“多请示汇报”的深意,他没细想
——在他眼里,高玉良是值得尊敬的师长,如今对方身居要职,自己跟着学做事就够了。
同一时间,京州市政府大楼的办公室里,李达康正对着一张人才名单凝神思索。
他刚从周边市区调来了一批敢闯敢干的干部,密密麻麻的批注写满了名单边缘,显然是想借着这股劲在京州大干一场,为自己的仕途再添一块硬筹码。
桌上的报纸刊登着高玉良履新的新闻,李达康扫了一眼,嘴角勾起一丝复杂的笑意。
他曾跟着考察团去过林城,亲眼见过那里从破败到繁荣的变化,不得不承认,高玉良“先修复生态、再发展经济”的路子确实走通了,算是另辟蹊径的本事。
但佩服归佩服,他心里始终不认同这种“慢功夫”。
在李达康看来,赵立春推行的新形势经济改革才是捷径
——招商引资、建产业园、搞城市开发,短时间就能出政绩,这才符合他雷厉风行的性格。
至于高玉良当政法委书记,他倒没什么意见,只要对方不插手京州的经济事务,不干扰他的“大业”,他并不想主动与之产生矛盾。
官场里的议论还在继续,有人羡慕高玉良的好运,有人揣测他背后的靠山,也有人在暗中观察,想看看这位新上任的政法委书记,接下来会如何搅动汉东的政法格局。
而这一切,都只是高玉良履新风暴的开始。
高玉良调任省委后,林城市公安局的办公楼里,祁同伟的身影依旧忙碌。
如今的林城,街面整洁、秩序井然,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他刚上任时下降了近七成,可这位公安局长却没半点松懈
——办公室的座椅像是留不住他,多数时候,他都带着两三随从,往各个辖区派出所跑。
“祁局又来了!”
每次祁同伟的车停在派出所门口,辖区负责人心里都会咯噔一下。
没人敢在他面前耍滑头,只因祁同伟那双“毒眼”太过厉害。
有民警想把棘手案子压一压,他扫一眼卷宗就问
“受害人情绪没安抚到位吧?”
有部门想虚报治安数据,他随口点出
“上周三商业街的纠纷怎么没记录?”
——任何藏着掖着的算计、敷衍了事的猫腻,在他面前都像剥了壳的鸡蛋,看得明明白白。
这双“火眼金睛”,源于祁同伟从不外露的“心声技能”
——下基层调研时,他能悄无声息捕捉到身边人的真实想法,小到民警抱怨
(夜班餐太凉)
大到所长盘算
(年底评先进怎么争)
全逃不过他的感知。
他利用心声技能查补漏洞,发现有派出所为了“降发案率”瞒报盗窃案,他当场要求整改,还组织全市公安系统搞“数据真实性专项核查”。
察觉有民警因家庭困难分心工作,他回去就协调工会申请补助,连民警孩子上学的择校问题都帮着打听。
高压之下,林城公安系统的风气焕然一新。
一次全市公安工作会议上,祁同伟坐在主席台上,声音洪亮如钟道
“在林城的地界上,我们公安民警就是老百姓的‘安全锁
’——违法犯罪零容忍,守护平安不打烊! ”
台下掌声雷动,没人敢质疑这句口号的分量
——毕竟,祁同伟用一次次“精准找茬”,把“平安林城”从口号变成了看得见的现实。
生活里的祁同伟,更像个“操心的大家长”。
不管去哪个辖区,他从不去外面的餐馆,径直扎进派出所食堂。
拿起民警的餐盘尝一口菜,问“这肉新鲜不?”。
看到食堂冰箱里有剩菜,叮嘱“别给民警吃隔夜的”。
有次在偏远派出所,他发现年轻民警小王总吃咸菜,细问才知小王父亲重病,工资大半用来治病。
祁同伟没声张,回去就协调民政部门帮小王父亲申请了医疗救助,还从自己的工资里悄悄给小王塞了些钱。
时间久了,林城的民警对祁同伟只剩“又恨又爱”。
恨他查得太严,半点偷懒的机会都没有,爱他心细如发,连民警的吃饭、家事都挂在心上。
有老民警私下说道
“祁局就像根鞭子,抽着我们往前走;可他也像个暖炉,知道我们冷不冷、难不难。”
至于未来,祁同伟从不多想。
他常对着办公室里高玉良的合影出神
——老师从林城走到省委,靠的是踏实做事、本心不改。
他相信,自己只要守好林城的平安,护好身边的干警,不搞歪门邪道,未来的路,总会和老师一样,走得扎实、走得精彩。
喜欢偷听心声的祁同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偷听心声的祁同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