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氢燃料供电系统落地,基地能源保无虞
地下基地的能源控制室里,仪表盘上的指针稳稳指向“运行”区域,银白色的氢燃料电池组正发出低沉而均匀的嗡鸣。吴昊站在主控台前,看着屏幕上滚动的实时数据,指尖在虚拟键盘上轻敲:“天蛾,切换至全负载测试模式。”
“指令接收,正在同步启动各区域设备。”意识中,天蛾的电子音清晰传来。
下一秒,基地各区域的指示灯依次亮起——一层组装车间里,三台机械臂同时启动,精准夹起沉重的合金板材;二层实验室中,精密光谱仪和量子计算机进入运行状态,屏幕上跳动着复杂的粒子轨迹;三层核心区的服务器阵列风扇加速转动,散热系统开始工作。整个基地瞬间从静谧转入高速运转,就像一头苏醒的巨兽,而氢燃料电池组就是它强劲的心脏。
能源组组长赵工快步走过来,手里拿着检测报告,脸上难掩兴奋:“昊总,全负载状态下,系统输出功率稳定在1200kw,氢气转化率始终保持在99.2%,比设计标准还高出0.3个百分点!”他指着屏幕上的能耗曲线,“您看这波动幅度,连0.5%都不到,传统柴油发电机根本做不到这种稳定性。”
吴昊点头,目光落在“动态负载分配”模块的数据上。这是天蛾基于蜂群战机能源调度逻辑优化的核心算法,能根据各区域设备的实时功耗自动分配能源——当一层机械臂停止作业时,系统会立刻将冗余电力导向二层的实验室设备;而当三层服务器进入数据运算高峰时,又能瞬间从其他区域抽调功率支援,避免了传统供电系统“大马拉小车”的能源浪费。
“切断外部水电站的供电链路,测试独立运行能力。”吴昊下达新指令。
赵工按下红色按钮,控制室的灯光短暂闪烁了一下,随即恢复如常。屏幕上的供电来源标识从“混合模式”切换为“氢燃料独立模式”,各区域设备的运行参数没有丝毫波动。赵工看着仪表盘上的氢气消耗量,笑道:“按这速度,一箱氢气(约500立方米)能支撑全负载运行72小时,要是日常研发状态,撑上一周都没问题。”
这正是吴昊最看重的一点。基地建在偏远山区,虽然接入了外部水电站的线路,但一旦遭遇极端天气或人为干扰,供电稳定性就会大打折扣。而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落地,意味着基地彻底摆脱了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哪怕与世隔绝,也能维持核心研发工作。
“安全性测试怎么样?”吴昊转向另一侧的防爆监控画面。屏幕上,工作人员正在模拟氢气轻微泄漏的场景——当传感器检测到浓度超过0.1%时,管道连接处的自动断气阀在0.1秒内迅速关闭,排风系统瞬间启动,将残余气体抽入净化装置。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一丝拖沓。
“防爆机制完全达标。”赵工指着屏幕上的纳米级密封材料特写,“您看这储罐内壁的涂层,是天蛾解析外星残骸后优化的配方,密封性比军工标准还高3个等级。就算遇到剧烈撞击,也能保证氢气不会泄漏。”
吴昊走到燃料电池组旁,伸手触摸外壳,只感觉到微微的温热。“运行温度控制在65c左右,不会出现传统电池组过热的问题。”天蛾的声音适时响起,“且排放物只有纯净水,刚才收集的冷凝水已经过检测,达到饮用标准。”
说着,赵工递过来一杯透明的水,杯壁上还挂着水珠:“这就是燃料电池的排放物,刚从冷凝管里接的。”
吴昊接过水杯,抿了一口,水质清冽无异味。他想起前世在工厂里见过的柴油发电机,轰鸣刺耳,排放的黑烟能把墙面熏黑,再看眼前清洁高效的系统,不禁感叹技术代差带来的变革。
“后山的氢气储存库进度如何?”吴昊问。
邵易阳恰好走进来,手里拿着施工日志:“按您的要求建在山体50米深处,采用模块化储罐设计,总储量能达到立方米,足够基地独立运行一个月。运输方面也安排好了,昊琪新能源的专用氢能运输车每周凌晨三点秘密补给,路线避开所有监控和居民区,全程由退伍军人护送。”
吴昊看向窗外,夜色中的矿区一片寂静,只有基地深处的机器运转声在岩壁间轻轻回荡。氢燃料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不仅解决了基地的能源后顾之忧,更验证了天蛾逆向工程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可行性——这套系统的核心技术稍加改造,就能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应急发电站等场景,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通知各区域负责人,从今天起,氢燃料系统转为基地主供电源,外部水电站作为应急备用。”吴昊的声音在控制室里回荡,“记住,能源自主是我们所有研发的根基,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赵工和邵易阳齐声应下,转身去传达指令。吴昊重新看向主控台,屏幕上的氢燃料电池组仍在平稳运行,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守护者,默默为这座隐藏在山体中的秘密基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基地里的研发进程都不会再被能源问题打断。而那些足以改变世界的技术,将在这稳定而清洁的能源支撑下,一步步从图纸走向现实。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