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慧眼通联空天地,玄女锋芒映军工
“鸾鸟”号的作战指挥中心里,全息投影正实时刷新着三维战场态势图。屏幕中央,200公里外一艘渔船的发动机型号、50公里处虎鲨潜航器的行进轨迹、10公里高空蜂鸟无人机捕捉的电磁信号,被天蛾的算法熔铸成一幅动态全景图,连海浪拍打礁石的波纹都标注得清晰可辨。
“这就是你们说的‘多域融合感知模块’?”国家军工院的李院士扶了扶老花镜,指尖在投影中一处红点上轻点,“这个时速30公里的移动目标,能解析出武器配置吗?”
吴昊抬手在空中一划,红点瞬间放大成一辆模拟装甲车,炮塔转速、弹药余量甚至发动机温度都跃然屏上。“蜂鸟集群的光学、雷达、电磁传感器同步回传数据,天蛾的‘特征比对库’能直接匹配武器参数。”他调出另一组画面,“哪怕是埋在地下3米的地雷,无人机的合成孔径雷达也能扫出来。”
李院士身后的几位专家忍不住凑上前,其中负责歼-20项目的张工指着屏幕边缘:“战机的供电和载荷都有限,这套模块要是装上去,会不会影响机动性?”
“天蛾早就考虑到了。”邵易阳推来一台笔记本,屏幕上是模块化分解图,“核心计算单元压缩至1.2公斤,分布式传感器由蜂鸟携带,战机只留数据接收终端,总重量比原来轻60%。”他点开测试视频,一架改装后的歼-10b在模拟空战中,仅凭3架蜂鸟传回的信息,就锁定了5架“敌机”。
李院士突然拍了下手:“南海那边,美军的‘宙斯盾’舰总在咱们岛礁附近晃悠,雷达信号时断时续,能不能用这模块抓他们的轨迹?”
吴昊让天蛾调出南海地形数据,蜂鸟集群的覆盖范围在投影中展开:“200架蜂鸟就能织成直径500公里的感知网,‘宙斯盾’的相控阵雷达只要开机,我们就能解析出频率和扫描周期,甚至能预判它的导弹发射窗口。”
“这可不是简单的‘看得远’,是‘看得透’啊!”李院士激动地握住吴昊的手,“空军盼这套系统盼了十年!这样,军工院出200名工程师配合适配战机接口,你们负责算法迭代,三个月内必须拿出实装方案!”
协议签订的当天下午,联合测试就在“鸾鸟”号的飞行甲板展开。一架玄女战机与30架蜂鸟无人机协同演练,当蜂鸟群将百公里外的“敌方”隐身战机信号传回时,玄女的火控系统瞬间锁定目标,导弹模拟发射的轨迹与蜂鸟标注的规避路线严丝合缝。
张工看着命中率100%的数据,突然想起什么:“要是蜂鸟被干扰了怎么办?”
天蛾的电子音突然在指挥中心响起——这是它首次在军方人员面前主动发声:“蜂群采用‘去中心化’组网,单节点失效后会自动重构链路,抗干扰能力是传统侦察机的8倍。”
夕阳透过舷窗照在屏幕上,“空-天-地-海”的感知节点在投影中闪烁,宛如一张覆盖全域的智慧之网。李院士望着窗外掠过的海鸟,轻声说:“有了这双‘慧眼’,以后谁再想在咱们家门口搞小动作,就得掂量掂量了。”
吴昊点头,目光落在天蛾实时更新的技术树图谱上。多域融合感知模块只是开始,下一步,他要让“鸾鸟”号的指挥系统与国家的预警卫星联网,让这双“眼睛”真正看透万里苍穹。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