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场有华人听到这话,大概都会感到不满。
但这里全是洋人,他们听后并不觉得奇怪,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乔治·马登是会德丰集团董事会成员之一,也是该家族的重要成员。
会德丰是历史悠久的英资洋行,1925年由英国人佐治·马登在上海创立,主要从事航运和仓储业务。
1932年,该公司与汤姆士·魏尔洛克的上海拖驳船有限公司合并,正式更名为会德丰。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公司总部和船队迁往海外。
战后,创办人在东国已无根基,便转向发展航运业务,以便在局势动荡时迅速撤离。
佐治于1959年离职,但推动航运以降低政治风险的策略,被其子约翰·马登持续执行,结果导致公司业务明显滞后,最终被转手。
约翰出生于1919年,幼年时期在297沪上度过,12岁前都在那里生活。1940年,他在剑桥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为阴国皇家炮兵效力。1964年,他加入会德丰伦敦分公司。
返回香港后,他大力拓展香江投资,通过收购进入地产和零售行业。其中,前身是香江麻缆公司的香江置业信托,成为集团地产业务的核心。
1968年,英资大型百货公司连卡佛也成为旗下附属公司。1971年,会德丰通过发行新股(约占扩大后股本的三成),收购华商张玉良持有的联邦地产有限公司,使集团掌控了国际大厦和联邦大厦两座中环高级写字楼。
交易完成后,马登家族的持股比例被稀释,张玉良成为主要股东,但约翰·马登仍是会德丰的实际负责人。
1972年,会德丰透过夏利文发展有限公司,在港九多个区域开发地产项目。到了1970年代,会德丰已成长为香江重要的地产开发商之一。
乔治·马克,是约翰·马登这位马登家族首领的长子,代表家族及会德丰的英资势力,出席今日的会议。
作为英资四大财团之一,会德丰曾在巅峰时期接近击败怡和财团,成为香江第一大企业。然而,最终未能实现目标,此后逐渐衰落。
原因在于约翰·马登与董事会长期考虑撤离,希望随时离开香江。尽管集团的主要盈利来源一直在香江,但始终有离开的念头。因此,会德丰虽拥有200家子公司,业务广泛,但核心仍为航运。这正是为了便于集团整体撤退。
1967年,沙漠地区战争爆发,埃鸡宣布关闭苏伊士运河,迫使欧亚航线延长,油轮需求大幅上升。这一变化促使全球航运业迅速扩张,进入一个繁荣阶段。
当时世界各大船王,基本在此阶段积累起大量财富。会德丰在1972年决定将旗下上市公司钢业有限公司重组为会德丰船务国际有限公司,专门发展航运业务。
1974年,会德丰与世界着名船王包玉港合作成立会德丰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1%。
然而,同一时期,石油危机发生,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导致市场环境急转直下。会德丰1973年的经常性收益曾达到1.8亿港元,但仅过一年,即1974年,收益骤降至6900万,次年再跌至2900万元。
至此,会德丰的领导者约翰·马登已失去兴趣,安排怡和与置地两家英资公司在1976年10月21日提出收购会德丰的提案。
这则消息在市场掀起轩然大波,一旦合并顺利实施,怡和的规模将超过汇丰。
1976年,和记黄埔受到汇丰的大量投资,于10月26日立即宣布参与收购会德丰的行动。
此举正是汇丰银行为了阻挠怡和财团获取会德丰而发起的狙击战。
这场冲突本质上是一场英资集团之间的激烈竞争,发生在数年前。
当时多家英资与华资企业都被传出有意收购,真假难辨,各种消息层出不穷,为香江的高层与普通市民带来了一场引人入胜的商业博弈。
最终,同年12月,会德丰与怡和及置地达成协议,规定若在10天内无法完成交易,收购计划将作废。这场争夺战最终因多方介入而未能成功。
汇丰在这场狙击中取得胜利。
通过这一举动,它稳固了自身作为香江最大集团的地位。
即便是怡和财团,也难以撼动这一地位。
1976年,香江经济开始复苏,房地产市场再度活跃,这使会德丰的地产业务得到扩展,并于1977年与港灯合作,在北角推出富泽花园一期项目,同时在荃湾、新浦岗建设工业大厦,集团资产随之大幅增长。
尽管如此,会德丰在发展地产时,宁愿重新评估名下土地价值,将其作为资本,再与其他有实力的发展商合作,分摊利润。
这种做法源于会德丰董事会以及掌控家族马登家族对香江未来的担忧。
他们宁愿将资金交给他人赚取,也不愿将钱投入香江。
正因为约翰·马登多年来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即便会德丰两次抓住香江发展的良机,结果却逐渐走向衰落。
如今,它已成为四大洋行中最弱小的一家。
如今,四大洋行已不复存在,因为和记黄埔如今已归属秦迪。
目前只剩下三大洋行。
不过这并不重要,会德丰依然是其中最弱的那个。
排在它前面的怡和与太古,才是香江英资商人目前最重要的依靠。
正因如此,深知自己意见可能不被重视的乔治·马登,才会附和亨利·凯瑟克的说法。
因为今天这场会议,只有汇丰与怡和财团能够组织得起。
汇丰与华资关系密切,除非情况紧急,否则不会参与今日之事。
唯有利益受到威胁、不断被华资挑战的怡和财团,才有能力也有意愿召集此次会议。
在亨利·凯瑟克与乔治·马登这两位三大洋行代表人物确立会议基调后,其他在香江发展的英资商人纷纷表示赞同。
““~确实没错!近几年来,华人的势力愈发强盛,我们不能忽视。”
“他们已经开始对我们发难了!曾经风光无限的和记黄埔,如今也被这些华人掌控。我们若不团结一致,香江将再无我们的立足之地!”
“没错!我们需要凯瑟克家族、马登家族和施怀雅家族的支持!”
“可是,我们该怎么做?他们组建财团,我们也跟着组建财团吗?”
“……”
这句话落地。
四周瞬间陷入安静。
阴国商人全都停下了言语。
一句简单的话,让在场的所有英资商人纷纷沉默。
组建财团?
一个属于英资商人的财团?
这真的能做到吗?
喜欢港片:78年,我先赚它一亿!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港片:78年,我先赚它一亿!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