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透过实验室的窗户洒在桌面上。陈默正低头翻阅一份文件,笔尖在纸上轻轻划过几道标记。他停下动作,抬眼望向墙上的挂钟。
七点五十九分。
八点整,走廊尽头的广播准时响起:
我国首颗自主通信卫星今日清晨八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播音员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
他合上文件,嘴角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将笔轻轻放下,起身走到窗前拉开了窗帘。楼下空地上,昨日围堵的记者们已不见踪影,只有几个学生抱着课本匆匆走过。
手机在桌上震动了两下。
是苏雪发来的消息:新闻播了,他们撤稿了。
他回了个,指尖顿了顿,又添上一句:你昨晚睡得可好?
发完消息,他把手机轻轻扣在桌上,重新坐回椅中。桌角放着一个牛皮纸信封,没有署名,也没有邮戳,是门卫今早送来的。
他拆开信封,里面是一份手写复印的名单,字迹略显模糊。姓名、电话、代号排列整齐,最上方用红笔圈出了三个名字,其中一个赫然写着字。
陈默凝视着那张纸,手指缓缓压住纸页边缘。
脑海中忽然闪过一段画面:一间办公室,日光灯管发出轻微的嗡鸣,一个穿制服的男人拉开抽屉,将这份名单塞进档案袋。三小时后,那人走出大楼,接了个电话,转身朝城西一家茶楼走去。
画面转瞬即逝。
他眨了眨眼,呼吸依旧平稳。
这不是推理,也不是猜测。他知道这是那些未来记忆碎片又在起作用了。
他立即抽出一张白纸,将名单重新抄录一遍,在页边空白处写下几个字:假线索,钓内鬼。
收好原件,他拨通了一个熟悉的号码。
电话响了三声后被接起。
辛组长。他说,我是陈默。有样东西要交给您。
公安局审讯室里,灯光白得刺眼。
张教授坐在桌前,头发凌乱,眼镜也不知所踪。公安辛站在对面,手里拿着一叠材料,语气不疾不徐。
你说你不知道王振国的真实身份?
张教授低着头,双手不安地搓动着:我知道他是境外人员,但我没想到他会......走到这一步。我以为只是普通的学术交流,直到他拿出那篇论文......
哪篇论文?
我在英国读博时发表的那篇。其实......他的声音越来越低,那不是我独立完成的。导师做了大部分工作,我只是挂了第一作者。他手里有原始手稿和邮件记录。一旦公开,我的学术生涯就全完了。
公安辛把材料重重拍在桌上:所以你就帮他偷数据?拍陈默的图纸?伪造技术泄露的证据?
我没想害他!张教授猛地抬头,我只是想保住自己的名声!三十年的努力,不能毁在一桩旧事上!
那你现在呢?公安辛逼近一步,你以为沉默就能保全自己?外面对你的质疑已经铺天盖地,网上都在深扒你过去十年的项目。你要等到全部曝光才肯开口吗?
张教授的嘴唇颤抖了一下,终于松口:我说......我都说。王振国每个月通过离岸账户给我打钱,联系人叫赵美兰,负责传递信息。他还掌握了另一位教授的把柄,姓李,在航天院......
公安辛快速记录着,抬眼望向单向玻璃后的人影,微微点了点头。
玻璃后的技术员立即开始整理通讯路径图,一条条线路连接向境外服务器。
与此同时,陈默已经来到了公安局门口。
他没有走正门,而是绕到侧门,按响了门铃。不到一分钟,门开了,公安辛亲自出来迎接。
两人走进一间小会议室。
陈默将信封放在桌上,轻轻推过去:早上收到的,不知道是谁送的。
公安辛打开信封仔细查看,眉头渐渐皱起:通讯录?标注得很详细。这些人名......有些我们正在调查。
别用这份名单。陈默直截了当地说。
为什么?
它会害人。陈默直视着对方的眼睛,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但我敢肯定,这是个陷阱。名单里至少一半名字是假的,剩下的是诱饵。如果你们按这个抓人,很快就会有人泄密——不是因为叛变,而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在目标范围内,反而暴露了行动方向。
公安辛紧紧盯着他:你凭什么这么确定?
我说了,我无法解释来源。陈默语气平静,但我之前提醒过你们张教授的事,结果呢?你们查到他电脑里的照片备份了吗?那些图纸的拍摄时间比公开会议早了整整四天。
公安辛沉默了几秒钟,将信封合上:你希望我们怎么做?
先按兵不动。把名单锁起来,不要录入系统。查送信路线——门卫有没有看到谁来过?监控有没有拍到可疑人物?另外,盯住最近接触过这类情报的人,特别是能接触到内部流程的。
公安辛点头:我们可以假装启动调查,放出风声说已经掌握关键证据,看看谁的反应异常。
陈默站起身,你们演戏,我来观察谁入戏太深。
离开公安局时,阳光已经铺满了路面。
陈默沿着街边慢慢走着,在一家早餐铺买了两个包子,边走边吃。快到校门口时,迎面碰上骑着自行车冲过来的沈如月,差点撞个正着。
哎哟!她急忙刹车,车身歪了一下才稳住,师兄!你怎么在这儿?
回来拿点东西。他把剩下的包子递过去,吃吗?
不吃!她瞪大眼睛,你还敢露面?昨天那些记者都快把咱们实验室拆了!要不是林姐出面,我今天就得搬桌子去楼道办公了!
事情已经过去了。他说,卫星成功上天,没人再吵闹了。
可张教授怎么办?她压低声音,听说他被抓了?真是他干的?
是他。陈默点头,被人抓住了把柄,做了不该做的事。
沈如月撇了撇嘴:活该。当初还装什么学术权威,骂你投机取巧。现在好了吧,全国都知道他是个小偷。
陈默没有接话,只是淡淡一笑。
回到实验室,他打开保险柜,取出另一个文件夹。里面是几张泛黄的草图复印件,右下角都有个小三角标记。
他盯着那个标记看了一会儿,忽然想起什么,翻出手机相册,找到一张旧照片——那是林晚晴给他的拍卖行资料截图,上面也有个同样的三角标记。
这不是巧合。
这个标记,应该是某个早期项目的内部编号方式,只有参与过的人才知道。
他把两张图并排放在一起,用笔圈出结构相同的部分。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
是公安辛打来的。
信我们收到了。对方声音沉稳,也查了门卫记录。今天凌晨四点十五分,一个穿灰色工装的男人送来包裹,说是加急文件,要求务必转交科研组值班员。监控拍到了背影,但还没看清脸。
他不会让你看清的。陈默说。
但我们放出了消息。公安辛顿了顿,刚刚,有位副局长主动问起这件事,说这种线索要重视,还建议立即成立专案小组。
陈默眼神一紧:哪个副局长?
姓周。
别让他碰这个案子。陈默立刻说,这个人有问题。
你认识他?
我不认识。陈默靠在椅背上,但我记得未来——他会在三天后辞职,理由是身体不适。实际上,他会连夜飞往东南亚。
电话那头安静了片刻。
你到底是谁?公安辛低声问道。
一个不想重蹈覆辙的人。陈默说,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照常推进,等着第三次失败;二是反过来布网,看看谁在急着阻挠调查。
你想怎么配合?
保持联络。他说,你们做什么,我都不会干涉。但我提醒一次就够了。下次,可能就没机会了。
挂了电话,他一动不动地坐在原处,望着窗外。
楼下,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校园,停在行政楼附近。
车门打开,下来一个穿灰夹克的男人,戴着帽子,低着头快步走进大厅。
陈默拿起笔,在纸上缓缓写下三个字:
等鱼动。
喜欢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