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露,淡金色的光线刚刚漫过教学楼的窗台,陈默已经站在校门口等候。初秋的微风带着些许凉意,拂动他略显陈旧的衣角。
昨晚那篇不实报道的余波尚未完全散去,但校园里的氛围已然不同。路过的学生们不再刻意回避目光,反而有人停下脚步,轻声问候“老师早”,还有人远远地挥手致意。他微微颔首回应,神色平静。
一辆黑色轿车悄无声息地停在路边,身着中山装的工作人员探身而出:“陈老师,接您去会场。”
他看了眼手表:“我坐校车就好。”
对方略显诧异,随即露出理解的笑容:“上面特别交代,务必准时接您到场,时间有些紧了。”
陈默不再推辞,弯腰坐进车内。
轿车驶出校园,街道两旁的宣传栏已经换上了新内容。公交站台张贴着巨幅海报,印着他伏案工作的照片,下方一行醒目的标语:“致敬新时代科技先锋”。
他靠在后座,闭目养神,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公文包的提手。
半小时后,大会堂外已是人声鼎沸。红毯从门口一直铺到台阶尽头,摄像机架设成排,闪光灯此起彼伏。几位领导模样的身影正在门口低声交谈。
车刚停稳,车门便被迅速拉开。
陈默下车的那一刻,人群骤然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所有镜头齐刷刷对准了这个略显清瘦的身影。他扶了扶眼镜,稳步踏上台阶。
会场内座无虚席。前排是各科研单位的负责人,中间坐着高校代表,后排则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胸前别着“科技未来之星”的徽章。
主持人宣布仪式正式开始。
灯光聚焦在主席台中央。国家官员壬起身,手持文件袋,神情庄重。他展开一份红头文件,声音清晰有力:
“经国务院批准,现授予青年科技工作者陈默同志‘科技进步特等奖’,以表彰其在我国首颗自主通信卫星项目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其主导研发的核心算法与信号压缩技术,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封锁,填补国内空白,功勋卓着。”
全场起立,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陈默缓缓起身,轻轻整理了下衣角,步履从容地登上领奖台。官员壬将烫金证书和沉甸甸的奖章递到他手中。金属奖章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他双手接过,微微欠身致意。
主持人示意他发表获奖感言。
陈默接过话筒,在台前站定。
“很多人问我,这些技术突破是怎么做到的。”他开口,声音平稳而清晰,“我没有捷径,也没有秘诀。我只是始终相信一件事——中国人完全有能力靠自己的智慧,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科技成果。”
台下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凝神倾听。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小时候连电灯都不常亮。但我总是想着,总有一天,我们不仅能点亮自家的灯火,还能让信号飞越苍穹,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就是这个朴素的念头,支撑着我一路走到今天。”
台下开始有人鼓掌,很快就连成一片。
“我研究这些技术,不是为了争名逐利,而是源于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对民族未来最坚定的信念。只要还有人在学习、在探索、在思考,中国的科技事业就永远不会止步。”
他说完,微微颔首,准备下台。
掌声久久不息,在会场内回荡。
仪式本该到此结束,但台下的人群却迟迟未散。
忽然,后排一个少年站起身来,手中高举着一张手写的纸牌。蓝色的墨水字迹一笔一画,写得格外认真:
“陈教授,我能跟您学科技吗?”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去。
陈默也注意到了这个少年。
他脚步一顿,转身走回台前,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话筒,朝着那个方向走去。
少年约莫十七八岁,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脸颊泛红,眼神却格外坚定。
“你叫什么名字?”陈默温和地问道。
“张远。”少年的声音带着些许紧张,但很清晰。
“为什么想跟我学习?”
“我读过您发表的论文摘要,虽然很多地方还看不懂,但我知道那一定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也想做能让国家变得更强大的事。”
周围传来善意的轻笑,但很快又恢复了安静。
陈默注视着这个少年,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捧起物理课本时的模样。那时的他,眼中也闪烁着同样的光芒。
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当然可以。科学技术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业,它需要一代又一代新鲜血液的接续奋斗。”
张远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陈默走近一步,轻轻拍了拍少年的肩膀:“好好读书,我在前方等你。”
就在这一瞬间,他脑海中倏然闪过一幅画面——
还是这张年轻的面庞,却更加成熟坚毅,站在一间明亮的实验室里,周围环绕着一群科研人员。墙上巨大的电子屏显示着精密的芯片设计图。那人指着屏幕从容说道:“这一版流片成功,意味着我们彻底摆脱了对EUV光刻技术的依赖。”
画面转瞬即逝。
他知道,眼前这个少年必将走得很远。
他收回手,脸上依然带着温和的笑意。
台下其他学生受到感染,也跟着喊起来:“陈老师,我们也想跟您学习!”“您还收学生吗?”
会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记者们抓紧时机拍照,有人高声追问:“陈老师,如今您已经成为全国瞩目的科学家,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陈默转身,朝着出口走去。
“下一步?”他边走边说,“回实验室。”
没有人上前阻拦。
他走出会场大门,秋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脸上。门口停着一辆熟悉的校车,司机正在擦拭挡风玻璃。看见他过来,司机露出亲切的笑容:“陈老师,老位置?”
“老位置。”
他登上校车,在靠窗的座位坐下。
车门缓缓关闭,校车平稳启动。
后视镜里,庄严的大会堂渐渐远去,人群仍聚集在门外,有人举着手机拍摄,有人挥手告别。那张写着“我能跟您学科技吗”的纸牌,被另一个学生高高举起,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车内广播响起,播报着今日要闻。
第一条就是:“我国通信卫星项目圆满完成,核心技术全部自主可控。项目主要贡献者陈默获国家表彰,成为新时代青年科技楷模。”
乘客们纷纷转头看向他,目光中充满敬意。
他低下头,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笔尖在纸页上轻轻划过,写下几个关键词:低轨组网、动态加密、终端小型化。
笔尖与纸张摩擦的细微声响,在安静的车厢里几乎难以察觉。
校车经过一所中学,校门口站着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其中一个男生抬头看见公交车,突然大声喊道:“陈老师!”
其他孩子也跟着欢呼起来。
陈默抬起头,透过车窗望向他们,抬手轻轻挥了挥。
校车继续向前行驶。
他合上笔记本,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口袋里的奖章贴着大腿,传来一丝温热的触感。
远处教学楼的钟声悠悠敲响三下。
他睁开眼,掏出笔,在笔记本最后一页添上一行字:
“招一名实习生,名叫张远。”
喜欢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