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接过那件羊毛衫,很暖和。
“知道了。”她把衣服放进行李箱。
周怀瑾没再说话,蹲在她身边,安静地帮她整理。
那些随手塞进去的衣物,被他一件件拿出来,重新叠好,边角对齐。
张勤看着他的动作,没阻止。
“好了。”箱子合上。
周怀瑾站起身,从身后抱住她,下巴轻轻搁在她的肩窝。
“下次休假,我们就搬进新家。”
“嗯。”张勤应了一声。
“我走了。”
“我送你。”
“不用。”张勤转过身,踮起脚尖,在他唇上亲了一下。
她看着他,眼里带了点笑意。
“你在,我怕我不想走了。”
周怀瑾愣住,随即笑了。
他低头,回了一个更深的吻。
“好,我不送。到了给我电话。”
“嗯。”
黑色的越野车驶离御辰府,再次汇入奔向641研究所的车流。
研究所还是老样子,门口那条被撤下的横幅,好像还在空气里留着一抹红色。
张勤一回来,就被卷入了工作的洪流。
“追光计划”进入了最关键的整合阶段。
索恩团队带来的理论,与研究所原有的技术路径开始碰撞、融合。
实验室里,争论声、计算声、仪器的蜂鸣声,二十四小时不停。
这天下午,张勤正在办公室推演一个新的算法模型,门被敲响。
李向阳拿着一份报告,脸色铁青地走了进来。
“老大,出事了。”
张勤的视线从满是代码的屏幕上移开。
“说。”
“第四组的模拟实验,数据崩了。”李向阳把报告拍在桌上,“他们用了兰开斯特上周共享的一份辅助材料数据,想优化电解液的低温性能。结果,零下四十度,电池直接报废!内阻高得像堵墙!”
兰开斯特,索恩团队里那个性格最温和的英国专家。
张勤拿起报告。
数据曲线垂直下跌,瞬间归零。
“兰开斯特的数据源是哪儿的?”
“他说,是他们团队出发前,从另一个合作实验室顺手拷贝的补充材料,觉得可能用得上,就一起带过来了。”
李向阳眉头拧成了疙瘩。
“我反复核对过数据本身,非常完美,理论上能把低温性能再拔高五个百分点。可实际结果……完全是反着来!”
张勤的手指在报告上轻轻敲击。
“把原始数据调出来,发我电脑上。”
“好。”
李向阳走后,张勤盯着屏幕上那份原始数据看了很久。
数据太漂亮了。
每一个参数,都完美无瑕。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
天色渐晚,远处实验楼的灯光一盏盏亮起。
吴巧晴是怎么从防卫森严的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带出那两个核心硬盘的?
真就靠一个天真的美国老头和几个淘宝买的陶瓷碗?
现在,这份来自所谓“合作实验室”的完美数据,像一个警报。
这不是学术交流,这是战争。
一场在代码和数据里进行的,无声的战争。
而吴巧晴,那个咋咋呼呼、满眼都是八卦的女孩,到底是什么角色?
张勤回到电脑前。
她打开研究所的内部管理系统,输入最高权限密码。
点开人事档案库。
她在搜索栏里,敲下了三个字。
吴巧晴。
一份详细的档案弹了出来。
华大本硕博,天才班,高能物理……一切都和简历上吻合。
家庭关系一栏:父亲,吴建国,商人。母亲,陈静,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
张勤的视线停在“陈静”这个名字上。
她关掉档案,迅速打开国家学术文献库。
搜索栏里,她再次敲下:“陈静”、“华东师范大学”。
一篇篇论文跳了出来。
张勤一目十行地扫过。
她关掉所有窗口,身体向后,重重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
办公室里只剩下电脑主机风扇的转动声。
几分钟后,她睁开眼,拿起桌上的红色内线电话,拨通了安全部门的专线。
“我是张勤。”
“给我接老陈。”
电话那头停了几秒,立刻转接。
一个沉稳的男声传来,带着警觉。
“张总工?”
“老陈,我需要一份授权。”张勤的声音很平静,“立刻调阅‘追光专项小组’所有成员,入所以来的全部内部通讯记录,包括所有加密通讯。”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
“张总工,这不合规矩。需要罗主任的亲笔签字。”
“从现在起。”张勤说,“出了任何事,我一个人担着。”
“……我明白了。”
——————
半小时后,一份S级加密文件出现在张勤的电脑桌面上。
她点开文件。
屏幕上全是数据。
时间、收发方、通讯时长、数据流量。
她滑动滚轮,记录飞速上翻。
李向阳的记录,全是“老大牛逼”、“奖金”、“求带”。
何鹏的,是一堆钓鱼论坛的链接和鱼竿订单。
张勤的食指,停在了滚轮上。
屏幕上是吴巧晴的名字。
每周日,晚十点整。
吴巧晴的个人账号,都会有一次三十秒的加密数据传输。
流量很小,只有几Kb。
加密等级,S级。
和张勤调阅这份记录的权限,一模一样。
张勤向后靠在椅背上。
她明白了。
接收方不是号码,不是地址,是一个只存在于最高安全序列里的信息回收点。
所有数据进去,都不会有任何回音。
兰开斯特那份“数据陷阱”,就是这样被送到第四组手里的。
吴巧晴默许了。
甚至,就是她亲手递过去的。
她在测试。
用这种方式,测试整个“追光计划”团队。
张勤打开国家学术文献库,调出陈静教授的论文。
那篇关于“拓扑绝缘体中的量子霍尔效应”的论文。
她把页面拉到最后,致谢部分。
“感谢我的女儿吴巧晴……”
很正常。
张勤的视线,移到下一行。
“同时,感谢我的丈夫,在我研究遇到瓶颈时,为我指明了方向。”
吴巧晴说过,她父母离婚了。
张勤关掉所有页面。
她站起身,倒了杯水,一口喝完。
她回到电脑前,打开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的官网。
陈静教授的个人主页。
照片上的女人温婉知性,和吴巧晴有六七分像。
张勤盯着屏幕。
她的视线在陈静教授的个人简介上扫过。
已发表论文、学术专着、获奖记录……
最后一行,毫不起眼。
“业余爱好:古典音乐,尤其擅长巴赫的赋格曲。”
张勤关上电脑,拿起外套,走出办公室。
夜深了。
她没有回自己的套房,走向六楼的单人宿舍区。
走廊里只有她的脚步声。
她停在吴巧晴的房门前。
抬手。
叩,叩,叩。
“谁啊?”门里是吴巧晴带着睡意的声音。
“张勤。”
门立刻开了。
吴巧晴穿着粉色卡通睡衣,揉着眼睛。
“张总工?”
“聊聊。”张勤没动。
“哦,哦!快请进!”吴巧晴赶紧让开。
张勤走进房间,目光扫过书桌。
桌上摆着一个相框,是吴巧晴和陈静教授的合影。
“张总工,您坐。”吴巧晴给她倒水,“出什么事了?”
张勤没坐,拿起那个相框。
“你和你妈妈,感情很好?”
“嗯。”吴巧晴笑得很自然,“她一个人带大我不容易。”
“我看了你母亲的论文,很了不起。”张勤放下相框,转过身。
“是吗?我妈要是知道您这么夸她,肯定高兴坏了。”
“她最近在研究‘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张勤说。
“对对对!”吴巧晴用力点头,“就是这个!天天在电话里跟我念叨,说是什么东西在绝对零度附近怎么怎么样,我听得头都大了。”
张勤看着她,忽然笑了。
她往前走了一步,几乎贴上吴巧晴。
“你母亲最喜欢用哪一首巴赫的曲子,来命名她的实验数据文件夹?”
喜欢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