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平三十四年十二月下旬,北冰洋省冰原府冻土县极光乡星火村的寒冬依旧凛冽。清晨七点,零下六十度的严寒让雪风溪的冰面冻得愈发坚硬,冰脊分水岭上的寒风裹挟着雪粒,在议事会的屋檐下发出呼啸般的声响。星火村议事会大礼堂内,暖黄的灯光早已亮起,昨日的会议桌椅依旧整齐排列,电子屏幕上已切换至“全国议事会线上线下联合会议(第二天)”的议程界面,供暖系统持续运转,将室内温度稳定在二十一度,等候着各方代表的再次齐聚。
我(朱韵澜)依旧通过加密视频系统列席会议,屏幕亮起时,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主会场的景象:朱静雯身着深蓝色议事会制服,正与朱悦薇核对今日的会议流程,桌上摊着昨日的讨论纪要,红笔标注的“黄村问题”“公社改革”“女童教育”“监督协会职能”等关键词格外醒目;星火村的代表们已陆续就座,王老汉手里依旧攥着那个土豆,只是今日眼神中多了几分对监督机制建设的关切;李秀莲则低头整理着昨日记下的妇女扫盲班相关笔记,身边的李娟作为两村人民监督协会代表,正拿着一本红色监督手册,与她交流着黄村监督协会的职能定位,脸上带着坚定的神情。
上午八时整,朱静雯轻敲桌面,大礼堂内瞬间安静下来,线上视频画面同步接入。与昨日不同的是,今日的分会场中,皇帝赵麦围所在的花省锦簇府繁英县归田乡黄村村议事会办公室画面被置顶,背景墙上除了“以民为本 实事求是”的标语,还新增了黄村的地形地貌图、作物种植分布图以及村级监督体系架构图,桌上摆放着厚厚的调研台账与村民投诉记录,赵麦围身边围坐着黄村的村民代表、妇女代表、村人民监督协会成员,以及花省议事会的相关负责人,其中黄村村人民监督协会会长张兰芝手持红色监督手册,端坐其间,神情严肃,手册上已提前标注出村民反映强烈的12条核心诉求。
“各位代表,各位同仁,早上好。”朱静雯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线上线下,“昨日我们聚焦星火村与雪松村的民生发展,明确了‘雪星学堂’建设与百姓公社完善的核心路径。今日,我们将重点围绕花省锦簇府繁英县归田乡黄村村的发展困境展开深度讨论。昨日会议间隙,皇帝同志已将黄村的调研情况同步至各分会场,尤其梳理了村人民监督协会职能虚化的突出问题。今日我们将以‘公社改革焕活、监督机制赋能、教育公平落地、产业多元升级’为核心,结合村人民监督协会的权责强化,逐一破解黄村发展桎梏。首先,有请皇帝赵麦围同志作专项汇报。”
赵麦围起身,走到身后的电子屏幕前,调出黄村的详细资料,声音沉稳有力:“各位代表,接下来我将详细汇报花省锦簇府繁英县归田乡黄村村的基本情况、突出问题及初步改革思路。黄村的经纬度为北纬48°20′,东经132°10′,地处雅花河支流沿岸平原,是典型的黑土农耕村落。其地理条件极具优势:黑土层厚达50-80cm,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是北方少有的优质耕地;地势平坦无起伏,春季有充足的积雪融水补充土壤墒情,夏季降水集中,年降水量约550mm,恰好契合核心作物的生长需求。”
屏幕切换到黄村的田间实景照片,绿油油的作物与金黄的收割场景交替呈现,赵麦围继续介绍:“黄村的植物生长状态呈现鲜明的季节性特征:核心种植小麦、春玉米、燕麦,辅以向日葵等经济作物。每年6-8月是作物快速生长期,此时田间植株繁茂,小麦株高可达80-100cm,玉米秸秆粗壮,向日葵花盘饱满;9月中旬进入收割期,村民们集中采收后,将粮食晾晒入库;冬季气温降低,地表植被枯萎休眠,黑土耕地进入休耕期,等待来年春季的积雪融水唤醒。从自然条件来看,黄村具备发展优质农业的先天基础,然而实际发展却面临多重桎梏。”
话音一转,赵麦围的语气变得沉重,屏幕切换到黄村百姓公社的现状统计图与监督协会职能虚化的调研结论:“目前黄村最突出的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百姓公社运行机制严重僵化。乡议事会直接绕过村议事会,对村百姓公社进行全方位干预,公社的所有决策都必须听从乡议事会指令,毫无自主运营空间。比如去年,村民们想尝试种植高产大豆,却被乡议事会以‘不符合全乡统一规划’为由驳回,只能继续种植传统的小麦和玉米,导致产业单一化严重,抗市场风险能力极弱。这种干预不仅扼杀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更让公社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变成了‘传声筒’式的傀儡机构。”
“第二,女童受教育权利得不到保障。黄村本身没有学堂,全村的教育资源依赖乡学堂。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及乡学堂名额限制,村里的男孩大多能被送去乡学堂读书,而女孩则被留在家里帮忙农活、照顾弟妹,受教育程度极低。据统计,黄村6-15岁适龄儿童共89名,其中女孩43名,仅有7名女孩进入乡学堂就读,入学率不足17%;而男孩46名,入学率达85%。我们调研时发现,不少女孩聪慧好学,却只能在放牛、洗衣、做饭中消磨时光,她们的家长并非不愿送孩子上学,而是既缺乏就近入学的便利,又面临乡学堂对女童的隐性歧视,久而久之便放弃了让女孩受教育的想法。”
“第三,产业发展单一,增收渠道狭窄。黄村百姓公社长期受乡议事会干预,仅专注于粮食种植,既没有拓展农产品深加工,也没有挖掘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每年收获的小麦、玉米、燕麦,除了留足口粮和上交集体的部分,剩余的只能低价卖给乡供销社,价格被压得极低,一亩地的纯收入不足200明币。而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黄村周边的多个村落都在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依托本地的自然景观和农耕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村民收入大幅提升。相比之下,黄村坐拥雅花河支流的田园风光、深厚的黑土农耕文化,却未能有效利用,错失了发展机遇。”
“第四,村人民监督协会职能虚化,监督体系失灵。作为保障村民权益、制约权力滥用的核心机构,黄村人民监督协会长期缺乏明确的权责界定和刚性支撑。协会虽有监督公职人员的法定权利,却没有配套的补充侦查、留置等手段,面对乡议事会的越权干预、公社的不作为乱作为、乡供销社的压价收购等问题,只能受理投诉却无法有效调查取证;更因层级限制,无法对监察局、都察院的履职行为进行监督,导致村民的合理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比如去年乡议事会强制拔除村民向日葵苗时,协会多次试图协调却无济于事;村民反映乡供销社压价收购时,协会因缺乏账目核查权和侦查权,无法调取交易账目和相关证据,只能不了了之。”
赵麦围身边的黄村村民代表张老实站起身,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耕地分配表,声音带着无奈:“皇帝说得句句属实。我们黄村的黑土是块宝地,可种什么、怎么种,全由乡议事会说了算。去年我家想留半亩地种向日葵,用来榨油自己吃,多余的还能拿到集市上卖,结果乡议事会说‘必须统一种小麦’,硬是把我育好的向日葵苗给拔了。百姓公社完全不听我们社员的想法,只听乡上的指令,我们干着活没奔头,积极性早就没了。还有我家小孙女,今年10岁了,聪明得很,能背不少儿歌,可乡学堂说‘女童名额满了’,一直进不去,只能在家跟着她娘学做针线活,我看着心里着急啊!”
黄村妇女代表王秀琴红着眼眶补充道:“我们村里的妇女,这辈子大多没读过书,深知没文化的苦。我自己连账本都不会算,去年卖玉米,乡供销社说一斤只值1.2明币,我也不知道外面的价格,只能照着他们说的卖,后来才知道邻村卖1.5明币一斤,我足足少赚了300多明币。我们不想让女儿们重蹈覆辙,可乡学堂远在十几里外,路不好走,而且就算去了,老师也不重视女童,好多女孩读了半年就被劝退了。要是村里能有自己的学堂,能让女孩们就近上学,我们就算多干点活也愿意!可之前我们找监督协会反映这些问题,协会说没权力调查供销社的账目,也管不了乡学堂的招生,我们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
“最让我们寒心的是监督没门路、维权没底气。”黄村村人民监督协会会长张兰芝接过话头,翻开手中的监督手册,上面记满了村民的投诉记录和协会的协调失败记录,“去年我们协会收到12起村民投诉,有8起是反映乡议事会干预生产,3起是反映供销社压价,1起是反映女童入学被拒。我们每次去找乡议事会沟通,他们都以‘乡级统筹’为由推脱;去找乡供销社要求看账目,他们说‘商业机密’拒绝提供;去乡学堂询问女童招生名额,他们说‘名额由乡教育办分配’,把我们推来推去。我们空有监督公职人员的名头,却没有补充侦查、账目核查的权力,更没法监督监察局和都察院的履职情况,看着村民们受委屈却无能为力,协会简直成了摆设!”
黄村百姓公社原负责人李建国叹了口气说道:“我们公社以前也想过搞点不一样的,比如把小麦磨成粉、玉米做成淀粉,这样能多卖些钱,可乡议事会说‘公社只负责种植,加工的事归乡上管’,硬生生把我们的想法掐灭了。现在周边村搞文旅,游客来了能吃农家饭、体验农耕,我们村啥也没有,只能守着老本行,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百姓公社被管得太死了,完全没法按照村里的实际情况做事,而监督协会又没法制约乡议事会的越权行为,这样下去根本发展不起来。”
赵麦围坐下后,朱静雯适时说道:“感谢皇帝同志的详细汇报,也感谢黄村代表们的真实反映。黄村的问题核心在于‘权力失衡、监督缺位、权益受损’,乡议事会越权干预、公社机制僵化、女童教育缺失,根源都在于村人民监督协会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昨日有代表提出了黄村百姓公社的12个内设机构改革思路,今日我们将重点围绕这12个机构的落地、学堂建设、文旅产业开发,以及村人民监督协会的权责强化等具体问题展开深度讨论,尤其要明确协会的核心权力,让监督真正‘长牙带电’,为黄村改革保驾护航。首先,有请事务院总理马淑贤同志谈谈对公社改革与监督协会建设的整体看法。”
马淑贤(回族代表)点点头,调出提前准备好的公社改革与监督体系框架图,声音铿锵有力:“黄村的改革要破局,必须先激活监督‘利剑’。村人民监督协会作为独立的监督主体,其原有监督公职人员的权力必须强化,更要赋予其刚性履职手段。我建议由事务院牵头制定《村级人民监督协会权责清单》,明确黄村人民监督协会拥有六大核心权力,且所有权力不受乡级及以下机构干预,确保监督无死角、无禁区:
一是决策参与权,公社12个内设机构的重大决策(如耕地分配计划、集体资产处置、产业项目立项、生产资料采购)必须经协会列席审议,全程参与方案制定,协会拥有一票否决权,无协会签字确认的决策一律不得执行,确保决策贴合社员意愿;
二是账目核查权,有权无条件查阅公社所有财务账目、资金使用凭证,包括专项拨款流向、集体收入支出、社员分红明细、生产资料采购合同等,每月5日前牵头组织账目公示,接受全体村民监督,对不明支出有权要求相关机构作出说明,杜绝资金暗箱操作;
三是违规监督权,对乡议事会越权干预、公社机构不作为乱作为、侵害社员权益(如压价收购、歧视女童、强制分配)等行为,有权独立调查取证,包括询问相关人员、调取原始凭证、实地核查情况,并直接向都察院举报(注:都察院隶属于事务院,与监察局合署办公,监察局为独立监察机构,二者协同履职),要求限期整改并书面反馈结果,对整改不力的可提请全国议事会监察局介入;
四是诉求受理权,设立固定举报渠道(含线下举报箱、线上反馈平台、24小时举报电话),全面受理社员的投诉诉求,分类移交公社各机构限期解决,对逾期未办、解决不力或社员不满意的,可提请村议事会罢免相关负责人,并追究其相应责任;
五是补充侦查与留置权,针对涉及社员重大权益的侵害案件(如集体资产侵占、公职人员滥用职权、恶意压价导致社员重大损失),有权开展补充侦查,必要时可商请公安部门协助;对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可能隐匿证据或逃匿的公职人员,经协会集体审议并报上级都察院备案后,可依法行使留置权,限制其人身自由,保障案件调查顺利推进,留置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
六是跨级调查权,鉴于协会是独立监督主体,其监督权限不受层级限制——即便监察局与都察院合署办公,若发现二者在履职过程中存在不作为、乱作为、徇私枉法等问题(如对协会举报案件拖延不办、包庇违纪人员、核查结果失真),协会有权直接启动调查程序,调取相关办案卷宗、询问办案人员、核实案件事实,调查结果可直接上报全国议事会监察局,确保监督链条闭环。”
“针对12个内设机构的落地,必须与监督协会的职能深度绑定,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的闭环体系。”马淑贤点击鼠标,屏幕切换到机构分工与监督衔接细则,“第一,生产统筹坊的核心是‘统筹而非统包’。要结合黄村的黑土条件和气候特征,规划耕地分配:60%的耕地用于种植小麦、春玉米等核心粮食作物,保障粮食安全;30%的耕地用于种植向日葵、大豆等经济作物,丰富产业结构;10%的耕地预留为社员自主种植区,允许社员根据市场需求种植特色作物,自主交易。生产统筹坊的种植计划、耕地分配方案必须提前公示7天,充分征求社员意见后,提交村人民监督协会审核,协会需核查方案是否存在强制分配、利益倾斜等问题,审核通过并签字确认后才能实施;实施过程中,协会有权随机抽查耕地分配落实情况,对违规调整耕地、侵占社员自主种植权的行为,立即制止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二,物资调配社和贸易对接司要形成‘内外联动+监督闭环’。物资调配社管理集体储备的化肥、农药、良种等生产刚需物资,其采购清单、供应商选择、价格明细必须提前报协会备案,协会有权核查采购过程是否公开透明、价格是否高于市场合理水平,对涉嫌利益输送的立即叫停并调查;贸易对接司对接外部市场时,签订的购销合同必须经协会核查,重点核查定价是否合理、条款是否公平、是否存在低价贱卖集体资产的情况,同时监督村内临时交易集市的运行,规范交易秩序,受理价格欺诈、强买强卖等投诉,确保社员自由交易权不受侵害。”
“第三,水利管护站和资产经营社要接受全程监督。水利管护站的灌溉设施建设、维修资金使用情况,必须定期向协会报备,协会有权组织村民代表实地核查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合理性,防止出现偷工减料、挪用资金等问题;资产经营社的闲置农房改造、文旅项目招商、集体农具租赁等集体资产处置行为,必须进行公开招标,招标过程由协会全程监督,招商合同需经协会审核签字后生效,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第四,文旅职教社和公社实业社要强化过程监督与结果评估。文旅职教社开发的研学线路、培训课程,需经协会核查是否贴合社员需求、是否存在资源浪费;公社实业社的农产品深加工、文旅配套实业运营情况,协会有权查阅其财务账目,监督盈利分配是否符合‘按劳分配+绩效奖励’机制,集体分红是否足额发放到社员手中,对侵占集体收益的行为严肃查处。”
线上的阿依古丽(维吾尔族,女性)格外关注妇女和女童权益,她接过话头说道:“黄村的女童教育和妇女赋能,必须由村人民监督协会全程护航,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首先,学堂建设方面,协会要全程监督‘黄村学堂’的选址、建设资金使用、师资招聘、课程设置等全过程:选址需充分征求妇女代表意见,确保方便女童就近上学,远离污染源和危险区域;建设资金每一笔支出都要经协会核查,防止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师资招聘时,协会需监督女性教师占比不低于50%,杜绝歧视女童、性别偏见等现象,对招聘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有权叫停并要求重新招聘;课程设置要经协会审核,确保包含适合女童的特色课程,如手工制作、女性权益保护、文旅服务等,图书馆5000册书籍中,女童读物占比不低于30%。”
“其次,妇女赋能社的运行要接受协会全方位监督。”阿依古丽补充道,“协会需核查培训名额是否向妇女公平开放,是否存在性别歧视、优先安排亲属等问题;妇女的劳动报酬、产品销售收益是否足额发放,有无克扣、拖欠现象;手工产品的定价是否合理,贸易对接司和供销服务站是否存在压价收购妇女产品的行为。同时,协会要协助妇女赋能社受理妇女权益纠纷,对侵害妇女平等就业、自由交易、受教育等权利的行为,及时调查处理,必要时行使补充侦查权,保障妇女权益不受侵害。”
“女童教育保障方面,协会要建立‘入学跟踪+动态监督’机制。”阿依古丽强调,“每年开学前一个月,协会需联合民生保障社统计适龄女童名单,逐一核实入学意愿和实际困难,对因家庭贫困、观念落后等原因未入学的女童家庭进行走访,协调解决学费、生活费、接送等问题;学期中,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女童教育专项督查,听取女童和家长的反馈,对不重视女童教育、歧视女童、劝退女童的教师,有权提请事务院礼部学司调离,并追究学堂负责人的责任;同时,监督‘女童教育专项补贴’的发放,确保补贴足额、及时发放到困难女童家庭手中,不得截留、挪用,对违规发放补贴的行为严肃查处。”
蓝月娥(畲族,女性)结合畲族村寨“共建共享+监督共治”的经验,补充道:“公社改革要充分调动社员的积极性,而村人民监督协会是连接社员与公社的桥梁,必须让监督权力真正属于全体社员。协会要建立‘阳光监督’机制,每月召开一次村民监督大会,通报公社各机构运行情况、财务收支明细、投诉处理结果、监督查处案件等,让社员一目了然;每季度组织一次‘监督评议’,由社员对公社机构和负责人的工作进行打分,打分不合格的,协会有权提请村议事会整改,连续两次不合格的,直接提请罢免。同时,协会要优化人员结构,吸纳不同群体的代表,确保妇女代表、老年代表、贫困家庭代表、青年代表占比不低于60%,让监督真正反映全体社员的意愿,而不是少数人的‘一言堂’。”
“资产经营社的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是监督的重中之重。”蓝月娥说道,“集体收入的60%用于社员分红、20%用于产业升级、20%用于民生保障,这个比例必须写入公社章程,经协会审核确认后严格执行。分红明细要逐一公示到每户社员,包括每户的交易量、持股比例、分红金额等,协会要逐户核查分红发放情况,确保公平公正,对少分、漏分、不分的行为严肃查处;产业升级和民生保障的资金使用,协会要跟踪问效,比如文旅项目的盈利是否反哺到社员身上,学堂的运营经费是否足额到位,水利设施的维修是否及时,确保集体资产真正用于村民福祉。”
卓玛旺姆(藏族代表)关注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的平衡,她说道:“黄村发展文旅产业,必须坚守生态底线,而村人民监督协会要承担‘生态监督’的重要职责。协会需监督文旅项目开发是否符合生态保护标准,是否编制生态影响评估报告,游客接待量是否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民宿和体验工坊的污水是否经过处理后排放,有无污染雅花河支流的现象;农耕体验项目是否采用生态种植方式,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破坏黑土肥力;垃圾处理是否规范,有无乱扔乱堆现象。同时,协会要设立生态举报渠道,鼓励社员和游客举报破坏生态的行为,及时制止并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对造成生态破坏的责任人,有权要求其承担修复责任,并追究其经济赔偿。”
巴特尔(蒙古族)则从气候适配性与监督实效的角度提出建议:“黄村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气温较低,相关设施建设的质量监督尤为重要。水利管护站修建的排水设施是否达标、能否防范洪涝灾害,村人民监督协会要组织村民代表实地验收,对不合格的工程有权要求返工重建,并追究施工单位和监管人员的责任;冬季学堂和民宿的供暖设施是否合格、保暖效果是否达标,协会要在供暖季前进行全面抽查,确保师生和游客的居住体验,对供暖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要求整改。农技推广站的种植技术改良、新式农具推广,协会要监督其是否贴合黄村的黑土和气候条件,是否经过实地试验,有无充分征求社员意见,避免推广不适宜的技术给社员造成损失;同时,监督农技培训的质量,通过抽查培训记录、询问参训社员、实地查看种植效果等方式,确保社员真正学到实用技能,而不是走过场。”
事务院礼部学司负责人补充道:“关于‘黄村学堂’的建设,我们已初步规划选址在村中心的平坦区域(北纬48°20′15″,东经132°10′30″),这里距离村民聚居区较近,方便孩子上学,且远离农田和河流,避免生产活动和洪涝灾害的影响。学堂建设将借鉴‘雪星学堂’的保温经验,结合黄村的气候特点,采用‘砖混结构+保温夹层’设计,墙体保温层厚度10cm,屋顶采用坡屋顶设计,便于冬季积雪滑落;供暖系统采用‘太阳能集热板+电暖器’联合供暖,既节能环保,又能保障冬季室内温度稳定在20c左右。村人民监督协会要全程监督学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从施工单位招标(必须公开招标,协会全程监督招标过程)、建材采购(核查建材质量检测报告、价格是否合理),到工程施工(派代表驻场监督,核查施工是否符合设计标准、是否存在偷工减料)、竣工验收(组织村民代表、技术专家共同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不予通过),每一个环节都要留下监督记录,确保学堂建设质量过硬。学堂建成后,协会要监督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实验器材是否按标准配备,实验室的农业实验设备是否能满足教学需求,确保学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事务院刑部尚书韦春燕说道:“为了保障村人民监督协会依法履职,事务院刑部将牵头制定《村级监督协会执法保障条例》,明确协会在调查取证、查阅账目、受理投诉、行使留置权等过程中,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配合,不得拒绝、阻挠、拖延,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乡议事会越权干预村级事务、干扰协会监督、打击报复协会成员或投诉村民的行为,设定明确的处罚机制,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刑事责任。同时,刑部将联合全国议事会监察局对黄村的改革进行专项督导,支持协会依法开展监督,对协会反映的问题,限期整改并反馈结果,确保监督权力不被架空、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全国议事会监察局局长兼任事务院都察院都御史长卓玛旺姆补充道:“都察院将与村人民监督协会建立直接对接机制,设立专门的联络通道,对协会举报的案件优先受理、优先核查、优先反馈,确保案件在30日内给出初步处理意见,60日内办结;对协会需要协助的调查取证、留置备案等工作,将在24小时内予以回应。同时,都察院将定期对协会的履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协会依法行使权力,不滥用职权、不越权履职,保障监督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黄村的代表们认真倾听着各方建议,张兰芝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攥着手中的监督手册:“各位领导和代表的建议太实在了!六大核心权力不仅让我们协会有了履职的依据,更有了维权的底气,再也不是摆设了!我们一定按照权责清单,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为村民撑腰、为改革护航,对任何侵害社员权益、阻碍改革发展的行为,坚决调查到底、举报到底,让黄村的公社真正活起来,让女童都能安心上学,让村民都能享受到改革的好处!”
张老实也激动地说道:“有了协会的监督,我们再也不怕乡议事会随意干预生产了,也不怕供销社压价了!以后公社的决策要经协会审核,账目要公开,我们心里就踏实了。等生产统筹坊的自主种植区落实了,我一定要种上向日葵,让老伴参加妇女赋能社学刺绣,让孙女明年秋天就能进新学堂读书!”
王秀琴抹了抹眼泪说道:“以前我们妇女受了委屈没地方说,现在协会能帮我们维权,还能监督培训和报酬发放,我们就能放心地参加产业发展、挣钱养家了。女童教育有协会跟踪监督,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被学堂拒收、被老师歧视了,真的太感谢大家了!有这样的监督机制,我们黄村一定能越来越好!”
黄村青年代表李明说道:“我之前在外打工,看到别的村搞文旅产业搞得红红火火,一直想回村创业,可苦于没有机会和政策支持。现在公社要改革,要搞文旅和农产品深加工,还有监督协会保驾护航,不用担心有人搞暗箱操作、侵占集体利益,我打算回村加入公社实业社,参与民宿运营和农产品电商销售,相信在监督机制的保障下,我们年轻人一定能有一番作为!”
朱悦薇结合星火村和雪松村的经验,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强调村人民监督协会全程参与并监督每一步的落实:“建议黄村的改革分三步走,每一步都离不开监督协会的保驾护航。第一步,成立改革筹备小组,由村议事会、村民代表、妇女代表、村人民监督协会代表共同组成,协会代表占比不低于30%,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12个内设机构的人员分工、工作流程、权责边界,以及协会的监督流程和具体要求,同时对接事务院相关部门,申请学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专项拨款,预计拨款总额为80万明币,其中学堂建设40万明币,公社机构改革和产业启动40万明币。筹备过程中,协会要监督拨款申请的合理性,防止虚报冒领,对筹备小组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实施细则贴合村民需求、公平公正。”
“第二步,启动学堂建设和机构组建,协会全程监督把关。”朱悦薇继续说道,“学堂建设在明年3月开工后,协会要派3名以上代表驻场监督施工质量,核查建材采购价格和资金使用情况,每周向村民公示一次工程进度和资金支出;12个内设机构在一个月内完成组建,人员招聘必须公开透明,由协会监督招聘过程,确保选拔出有能力、有责任心、群众认可的人员;机构组建完成后,协会要组织社员对各机构负责人进行民主评议,评议不合格的不予任用。同时,协会要监督生产统筹坊制定来年的种植计划和耕地分配方案,确保方案充分征求社员意见,无强制分配、利益倾斜等问题;监督贸易对接司对接外部市场,签订公平合理的购销合同,为来年的农产品销售打下基础。”
“第三步,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和教育落地,协会跟踪监督成效。”朱悦薇补充道,“明年春季开始,按照生产统筹坊的计划种植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协会要监督耕地分配落实情况,防止出现侵占耕地、违规种植等问题;公社实业社启动闲置农房改造和民宿运营,协会要监督改造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确保民宿运营规范、服务到位;文旅职教社开展导游、民宿服务员、农产品销售员等职业培训,协会要监督培训质量,确保社员真正学到实用技能。明年秋季学堂开学前,协会要对学堂建设进行竣工验收,监督师资招聘和课程设置,确保女童入学率达到100%;开学后,定期监督学堂教学情况,保障教育质量。同时,协会要每季度对公社各机构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督查,通报督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马淑贤补充道:“资金拨付将分三批进行,每一批都需经村人民监督协会审核签字后才能拨付。第一批30%(24万明币)在筹备小组成立并制定完成实施细则后拨付,用于前期调研和规划;第二批40%(32万明币)在学堂开工和机构组建完成后拨付,用于建设材料采购、人员培训和产业启动;第三批30%(24万明币)在学堂竣工、产业初步见效且经协会验收合格后拨付,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高效。同时,事务院将成立专项督导组,由事务院办公厅、户部农司、礼部学司、监察局、人民监督协会人员组成,全程监督改革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每月向全国议事会汇报一次,及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而村人民监督协会的监督情况也需每月向专项督导组报备,形成双重监督机制。”
会议继续进行,线上线下的代表们围绕黄村改革的细节展开热烈讨论,村人民监督协会的职能贯穿始终。有代表建议,协会要建立“监督档案”,对公社各机构的履职情况、违规行为、整改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作为人员考核、任免的重要依据;有代表建议,针对文旅产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协会要联合卫生部门建立定期检查机制,监督民宿和农家饭的食品安全,确保游客吃得放心;还有代表建议,协会要加强对女童教育补贴发放的监督,建立补贴发放台账,逐一核实领取情况,防止冒领补贴。
黄村议事会代表李光明说道:“我们村议事会已经认识到了之前的问题,今后将严格按照权责划分,专注于监督和服务,不再干预公社的具体运营。我们将全力支持村人民监督协会依法履职,为协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包括办公场地、办公设备、工作经费等,确保协会能够顺利开展监督工作。同时,我们将主动接受协会的监督,定期向协会汇报工作,对协会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绝不推诿扯皮。”
花省议事会代表王建军说道:“花省议事会将严格执行《乡村议事会权责划分条例》,加强对乡议事会的监督,坚决杜绝乡议事会越权干预村级事务的行为。对黄村乡议事会之前的违规干预行为,我们将组织调查核实,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并向黄村村民公开道歉。同时,我们将全力支持黄村的改革,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黄村的改革顺利推进。”
朱静雯认真记录着各方的发言,适时总结道:“经过一上午的深入讨论,黄村的改革方案已基本成型,核心是‘以公社改革焕活发展动力,以监督机制保障公平正义,以教育落地夯实发展根基,以产业升级拓宽增收渠道’。村人民监督协会的六大核心权力,为改革提供了刚性保障,确保权力不被滥用、权益不受侵害;12个内设机构的落地,将打破产业单一化的困境,激发村民的生产积极性;‘黄村学堂’的建设,将实现女童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接下来,我们请各方代表围绕改革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以及如何进一步强化监督协会的履职能力,继续展开讨论,让改革方案更具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屏幕上,各分会场的代表们依旧在踊跃发言,主会场的星火村代表们也不时点头附和,王老汉感慨道:“黄村的监督机制搞得好啊!要是我们村的百姓公社也有这样的监督协会,就能更好地保障村民的权益了。”李秀莲则说道:“女童教育有这样的监督,真是太让人放心了,希望所有贫困地区的女孩都能像黄村的女孩一样,有机会走进学堂读书。”
窗外,星火村的寒风依旧凛冽,但议事会大礼堂内的氛围却格外热烈,代表们脸上都带着对黄村改革的期待和对乡村振兴的憧憬。我看着屏幕上黄村代表们激动的神情,以及各方代表为黄村发展建言献策的认真态度,仿佛已经看到了来年春天,黄村的黑土地上种满了各色作物,学堂里传来女童们朗朗的读书声,民宿里迎来了第一批游客,妇女们在手工坊里忙碌着,社员们在交易集市上自由交易,村人民监督协会的成员们正在实地核查账目、受理村民诉求,整个村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会议仍在继续,关于黄村改革的讨论还在深入,每一个建议都饱含着对村民的关切,每一项决策都凝聚着各方的智慧,而村人民监督协会这把“监督利剑”,将始终高悬,为黄村的发展保驾护航,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黑土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