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山坳飘起了今年的第一场雪,细碎的雪花慢悠悠落在红裸石上,给坚硬的石头裹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绒。顾念苏裹着厚棉袄,踩着积雪走到花田边——去年种下的花苗早已枯萎,只剩下干枯的茎秆在风中摇晃,但泥土下,那些秋天收好的花籽正静静沉睡,等着春天的召唤。
“念苏!我们来陪红裸石过冬啦!”山路口传来熟悉的呼喊,老陈和小棠裹着围巾,推着一辆装满木炭和绘本的手推车,身后跟着几位扛着画板的学生,“知道山坳冬天冷,特意带了木炭,晚上可以在绣坊烤火讲故事;还带了新画的‘冬雪绘本稿’,想把红裸石的雪景画进续篇里!”
学生们放下画板,立刻在红裸石旁支起画架。小棠蘸着白色颜料,小心翼翼地勾勒雪落在石头上的纹路:“雪天的红裸石好温柔,不像平时那么硬朗,像盖了层!”老陈则拿着相机,捕捉雪花飘落的瞬间:“要把这转瞬即逝的美拍下来,以后读者看到绘本,就像真的站在雪地里看红裸石一样。”
林小姐带着出版社的团队也冒着雪赶来,车上装着刚印好的《落日吻过红裸时·秋实篇》,还有一箱“冬日暖心包”——里面有暖手宝、热贴,还有印着落日图案的保温杯。“这是给山坳和读者们的冬日礼物,”林小姐跺着脚哈气,“特意在保温杯上印了‘落日约定’,这样大家喝热水的时候,就能想起山坳的温暖。”
李婶和秦叔早就在绣坊生好了炭火,屋里暖融融的。李婶端出刚煮好的姜枣茶,给每个人倒了一杯:“喝口热茶暖暖身子!这姜是后山种的,枣是去年晒的,喝了驱寒,冬天就不容易感冒。”秦叔则在院子里扫出一块空地,架起一个铁架,准备晚上烤红薯:“等雪小点儿,咱们就烤红薯吃,热乎的红薯配着绘本,才叫过冬!”
雪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给雪地镀上了一层金光。大家围着红裸石,手里捧着温热的姜枣茶,翻看《秋实篇》绘本——从秋天收籽的忙碌,到花籽入罐的珍藏,每一页都透着收获的安心。一位读者指着绘本里的花籽收纳盒,笑着说:“我家里的花籽还在罐子里呢,看着绘本里的秋实,就盼着明年春天快点来。”
顾念苏从绣坊里拿出一个布包,里面是用羊毛绣的“红裸石冬雪挂饰”——每个挂饰上都绣着雪覆盖的红裸石,旁边还有一朵小小的毛线花。“这是给大家的冬日纪念,”她把挂饰分给每个人,“把它挂在窗边,就像把山坳的冬雪和落日的温暖带回家。”
傍晚时分,夕阳缓缓沉落,金色的余晖洒在雪地上,把红裸石和周围的雪地都染成了暖红色。老诗人站在石头旁,轻声念起新写的诗:“冬雪覆石静无声,落日熔金暖寒冬,绘本藏尽四季意,只待春来再相逢。”
学生们抓紧时间完成画作,把落日、红裸石与雪地定格在画纸上。林小姐举起相机,拍下这动人的一幕:“这张照片要做《冬雪篇》的封面!标题就叫‘落日吻过雪覆石’,正好凑齐四季的落日约定!”
夜幕降临,绣坊里的炭火噼啪作响。大家围坐在火边,烤着红薯,翻看新的绘本稿。红薯的香甜和木炭的暖意交织在一起,屋里满是温馨的笑声。顾念苏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觉得,冬天的山坳虽然寒冷,却因这些人的到来而格外温暖——就像《落日吻过红裸时》的故事,无论四季如何变迁,总有一群人带着心意赶来,续写着永不落幕的约定。
回到绣坊,顾念苏在《冬雪篇》的草稿上,画下夕阳下的红裸石,雪地上印着一串脚印,旁边写着:“冬雪覆石,守的是旧约;落日熔金,盼的是新程。这个冬天,红裸石在雪下沉睡,花籽在泥土里等待,而我们,在温暖的故事里,期待着明年春天的重逢。”
窗外的月光洒在雪地上,红裸石在夜色中静静矗立。顾念苏知道,“落日吻过红裸时”的四季轮回,又走完了一圈——从春醒的花种,到夏荫的花开,从秋实的花籽,到冬雪的守候,每一个季节都有专属的故事,每一次落日都有不变的亲吻。而这场跨越时光的约定,会在岁岁年年的轮回里,永远温暖地继续下去,等着下一个春天,再种满一田花,再写满一本诗。
喜欢落日吻过红裸时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落日吻过红裸时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