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厂长那通意有所指的电话,如同一声闷雷,在何雨柱心头炸响,驱散了胜利后最后一丝虚幻的暖意。他清晰地意识到,与维克多·陈、许大茂的较量,不过是冰山一角,是前台代理人的厮杀。真正的巨兽,始终潜伏在北方的深水之下,冷眼旁观,伺机而动。何鸿生信中的“北望神州”,杨厂长电话里的“好自为之”,都指向同一个令人心悸的事实——下一场的风浪,将源于那片广袤而规则难测的土地。
“何记”总部恢复了表面的平静,股价稳中有升,业务有序开展。但核心层的气氛,却比应对危机时更加凝重。何雨柱召集了最核心的几人——娄晓娥、何晓、欧阳文山、张律师,举行了一次高度机密的战略闭门会议。会议室窗帘紧闭,灯光调暗,只有投影仪在幕布上投出中国地图的轮廓。
“杨厂长的电话,大家都知道了。”何雨柱开门见山,声音低沉,“这不是警告,是最后通牒。北边那些人,不会再派许大茂这样的卒子来送死了。下一次,他们会用我们更难以抗拒的方式。”
他拿起激光笔,红色的光点落在京津唐地区:“这里,是政策的源头,也是某些力量的根基。”光点移向长三角和珠三角:“这里,是我们未来最重要的市场,但也是规则最复杂、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光点最后扫过整个版图:“在这里做生意,光有钱、有手艺不够,还要懂规矩,看风向,甚至……要站对位置。”
“爸,您的意思是……他们会用行政手段?”何晓眉头紧锁。
“不一定直接行政干预,那太落人口实。”欧阳文山分析道,“更可能是利用行业标准、地方保护、舆论引导,或者扶植我们的竞争对手。比如,出台一个更严格的‘中华老字号’认定标准,把我们这种港资背景的排除在外;或者在某些项目的审批上,给我们设置隐形门槛。”
张律师补充:“还有税收、环保、消防、劳动法……任何一个环节,如果被‘特别关照’,都会让我们寸步难行。他们的目的不是一下子打死我们,而是慢慢消耗,逼我们让步,或者最好能‘合作’。”
娄晓娥忧心忡忡:“那我们怎么办?总不能坐以待毙。”
“当然不能。”何雨柱目光锐利,“但要改变策略。以前我们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现在,我们要主动融入,化敌为友,至少……要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
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核心:“深度植根,价值绑定”。
“第一,淡化‘港资’标签,强化‘中式餐饮传承者’身份。”何雨柱指示欧阳文山,“以后的宣传,少提香港上市,多讲我们传承粤菜技艺、融合南北风味的初心。积极参与内地的饮食文化交流活动,赞助非遗保护,树立民族品牌形象。”
“第二,将投资重心实质性向内地倾斜。”他看向何晓和娄晓娥,“晓儿,大湾区计划不仅要继续,还要加速,但要更注重与本地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可以考虑合资形式,利益共享。晓娥,财务上要规划加大对内地市场,尤其是上游食材基地和人才培训的投入,我们要在内地扎下更深的根。”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何雨柱加重语气,“我们要找到一把‘保护伞’,或者说,建立一道‘防火墙’。”
他让张律师研究,与内地某些信誉良好、背景深厚的国有资本或产业基金进行战略合作的可行性。不是出让控股权,而是通过引入有分量的战略投资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借助其资源网络化解潜在的政策风险。
“同时,”何雨柱目光深邃,“我们要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不是简单的开店赚钱,而是要在食品安全标准、供应链管理、餐饮人才培养、甚至中餐标准化出海方面,成为标杆,成为地方政府需要的‘名片企业’。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谈判的筹码。”
这是一条远比对抗资本更复杂、更需智慧的道路,充满了未知与风险。但也是“何记”要想在北方的天空下生存壮大,必须面对的课题。
会议结束后,何雨柱独自留在会议室,再次打开何鸿生那封信。“北望神州,好自为之”。这八个字,此刻重若千钧。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这不仅是一场商业博弈,更是一场关于生存哲学和发展智慧的终极考验。
几天后,一个机会悄然出现。国家商务部下属的一个饮食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发出邀请函,邀请“何记”参加一个名为“中华餐饮品牌国际化路径探索”的高级别研讨会,与会者包括部委官员、专家学者和少数几家头部餐饮企业代表。这是一个难得的,能够近距离接触政策制定者、展示自身价值、并窥探风向的机会。
“柱子,这是个好机会!我们必须去!”欧阳文山很兴奋。
“去,当然要去。”何雨柱沉吟道,“但怎么去,带什么去,很有讲究。不能空手去,也不能露富。”
他亲自操刀,准备了一份厚厚的发言稿和辅助材料,但内容经过精心打磨。绝口不提资本运作和上市成绩,通篇聚焦于“何记”在传承技艺(如恢复古法酿造酱油)、食品安全管控(建立全程可追溯系统)、培养年轻厨师(何记餐饮学院模式)以及尝试将中餐标准化输出海外(Amcc合作项目)方面的实践与思考。姿态放得很低,重点突出“探索”和“请教”。
研讨会当天,何雨柱带着何晓和一位资深技术总监出席。他身着朴素的中山装,发言时语气谦逊务实,用大量具体案例和数据说话,赢得了在场不少专家和官员的颔首。茶歇期间,他主动与几位关键人物交换名片,虚心请教,绝口不提商业合作,只谈行业共性问题。
他的低调务实,反而引起了研究中心一位副主任的注意。这位姓李的副主任,是饮食文化领域的资深专家,为人正派。散会后,他特意留下何雨柱,多聊了几句。
“何先生,你们的实践很有意义啊。”李主任推了推眼镜,“尤其是对传统技艺的现代化应用和食品安全把控,现在很多企业只顾跑马圈地,忽略了根本。”
“李主任过奖了,我们还在摸索。”何雨柱诚恳地说,“最大的难点,是怎么在规模和品质之间找到平衡,怎么让老祖宗的东西,既能传下去,又能被现在的人接受。”
“嗯,这个问题提得好。”李主任点点头,“有时间,可以到我们中心坐坐,详细聊聊。我们最近也在做一个相关课题。”
这看似平常的交流,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何雨柱知道,他迈出了正确的一步。先立身,后图发展。在北方的棋盘上,他需要先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棋子,才能有机会成为下棋的人。
然而,就在何雨柱试图稳步推进新战略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挑战,从侧面袭来。
欧阳文山监测到,一家新成立的、名为“中华味业集团”的公司,在内地多个主流媒体上发布了声势浩大的品牌形象广告。这家公司背景神秘,但宣传口径极具针对性,号称“整合百年老字号技艺,汇聚南北烹饪大师,打造代表中华餐饮最高水平的民族品牌”,其公布的几款核心产品和即将开设的旗舰店概念,与“何记”的定位和发展路径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更引人注目的是,这家公司的顾问委员会名单里,赫然出现了几位从重要岗位上退下来、但影响力犹存的北方老干部的名字。
“来者不善!”欧阳文山忧心忡忡,“这明显是针对我们来的!打着‘民族品牌’的旗号,要抢占道德制高点!”
何雨柱看着“中华味业”的宣传材料,目光冰冷。他知道,这很可能就是北方势力扶植的“白手套”,一场旨在舆论上和市场上全面压制“何记”的新战役,已经打响了。
北望神州,道阻且长。但何雨柱的眼神,却愈发坚定。他早已没有退路,唯有在这片广阔而复杂的天地里,凭借一口锅,一颗心,杀出一条属于“何记”的血路。
“晓娥,通知财务,加大对我们内地研发中心和厨师学院的投入。”
“晓儿,大湾区的新店计划,加快落地,但要更加注重社区融合和本地化。”
“欧阳,收集所有关于‘中华味业’的背景资料,尤其是它背后那些老干部的详细情况和真正诉求。”
“张律师,研究一下,与内地的国家级行业协会或研究机构,开展深度课题合作的可能性。”
一道道指令发出,“何记”这艘航船,调整风帆,向着北方那片既充满机遇又暗藏凶险的海域,缓缓驶去。真正的万里长征,刚刚开始。而何雨柱明白,这一次,他不仅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更要成为一个洞察大势的智者。
喜欢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