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涧的初夏,湿气氤氲,洞口垂挂的藤蔓绿得发黑。密营里依旧维持着绝对的寂静,只有暗河水流永恒的呜咽和战士们压低的交谈声。然而,一种比季节更深的焦灼,像苔藓一样,在杨帆心头悄然滋生。电台沉寂已久,电池耗尽,与外界、与上级的联系,仿佛被这厚重的大山彻底阻断。他们如同迷失在黑暗海洋中的孤舟,虽然暂时安全,却不知方向,不知战友何在。
这天午后,王老蔫像往常一样,在距离密营数里外的一处秘密接应点巡视。这里是一处看似荒废的炭窑,周围散落着朽烂的木头,只有极少数核心人员才知道它的真正用途。突然,他耳廓微动,捕捉到一阵极其轻微、富有特定节奏的敲击声——三长两短,重复两次。
是约定的信号!
王老蔫浑身肌肉瞬间绷紧,如同发现猎物的老狼。他没有立即回应,而是悄无声息地绕到炭窑侧后方,透过一道缝隙,警惕地向外观察。
只见一个背着沉重褡裢、穿着打满补丁的土布褂子、头戴破草帽的老头,正蹲在窑口,用一根树枝,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着半截埋在上里的破瓦罐。他看起来和山野间任何一个为生计奔波的老货郎没什么两样,满面风霜,腰背佝偻。
但王老蔫注意到,老头敲击的节奏分毫不差,而且他那双看似浑浊的眼睛,在敲击的间隙,正极其迅速地扫视着周围的环境,警惕性极高。
王老蔫没有放松,他模仿着山鹑的叫声,回了一段更复杂的节奏。
老头听到回应,敲击停止。他慢慢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压低声音,对着炭窑的方向说道:“山里红,蔫了吧唧不出头;老鹞子,蹲在山梁等风来。”
暗号完全正确!这是只有北满省委极少数高级交通员才知道的、最新更换的接头暗语!
王老蔫这才从隐蔽处现身,快步走到老头面前,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老金头?”
老金头看到王老蔫,尤其是看到他脸上那道标志性的疤痕,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他点了点头,伸出粗糙得像老树皮的手,与王老蔫紧紧一握:“可算找着你们了!省委派我来的,杨司令……他还好吧?”
“都好!司令和同志们都在!”王老蔫的声音有些发哽,“快,跟我进山!”
回密营的路,王老蔫走得格外小心,绕了比平时多一倍的圈子,确认绝对无人跟踪后,才带着老金头钻进了鹰嘴涧那隐秘的入口。
当老金头背着那个沉重的褡裢,弯腰走进指挥部所在的洞窟时,杨帆、陈明、青山等人全都站了起来。洞内昏暗的光线照在老金头满是汗水和尘土的脸上,他却顾不上擦,目光急切地寻找着,最终定格在杨帆身上。
“杨司令!青山同志!可找到你们了!”老金头的声音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更带着一种找到亲人般的激动,“北满省委一直在想办法联系你们!得知你们从磐石湾成功突围,省委首长们……都松了口气啊!”
他边说,边迫不及待地卸下肩上的褡裢。那褡裢看着破旧,分量却不轻。老金头解开系带,里面露出的东西,让在场所有人的呼吸都为之一滞!
几块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方方正正的东西——是电台电池!还有几个小纸包,上面写着“磺胺”、“奎宁”等字样,是比黄金还珍贵的药品!最底下,是一封封密信,用的是一种特殊的、极薄的纸张。
“这是省委给你们的指示信,还有近期中央和省委的一些重要文件摘要,”老金头将密信郑重地交给杨帆,“省委首长高度肯定了你们在磐石湾的斗争和成功突围保存有生力量的功绩,指示你们,继续坚持‘长期潜伏,秘密发展’的方针,以北满广大山区为依托,发动群众,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杨帆接过那些轻飘飘却又重逾千钧的纸张,手指竟有些微微颤抖。他小心翼翼地展开,借着马灯的光,和陈明、青山一起,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上面的字句,如同久旱的甘霖,滋润着他们与世隔绝、近乎干涸的心田。党中央对时局的分析,对东北抗战的指示,省委对下一步工作的具体要求……一条条,一件件,驱散了他们心头的迷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太好了!太好了!”陈明激动地扶了扶眼镜,声音发颤,“我们不再是孤军奋战了!我们的斗争,是和全党、全民族的抗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青山的眼眶也有些湿润,他重重拍了拍老金头的肩膀:“老金同志,辛苦了!你这一来,真是雪中送炭啊!”
老金头憨厚地笑了笑,露出被烟熏得发黄的牙齿:“没啥辛苦的。就是过卡子的时候,心里绷着根弦。这帮二鬼子,查得严,我这褡裢底下是些针头线脑、山货药材,电池和药裹在里边,信件缝在破棉袄的夹层里,这才混过来。”
他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是穿越层层封锁、步步惊心的艰险。
杨帆珍重地将文件和电池收好,紧紧握住老金头粗糙的双手,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沉甸甸的三个字:“谢谢你!”
老金头的到来,以及他带来的省委指示和珍贵物资,像一股温润而强大的血液,注入了这支濒临枯竭的队伍的血管里。那种与组织失联的孤独感和迷茫感,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当天晚上,电台兵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将一块新电池装入沉寂许久的电台。当熟悉的指示灯再次亮起,耳机里传来微弱的、断断续续的电流声和可能来自远方的信号时,整个指挥部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虽然暂时还无法清晰地接收和发送消息,但这声音本身,就象征着希望,象征着他们重新与党和战友们血脉相连!
杨帆站在洞口,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心中涌动着难以平息的浪潮。结束了,孤军奋战的隔绝状态,终于结束了。从此刻起,他们不再是飘萍,而是深深扎根于党和人民沃土中的劲草,必将迎来新的生长。
“给省委的回电,要尽快拟好。”杨帆对陈明说道,声音坚定而充满力量,“汇报我们的情况,表达我们坚决执行省委指示,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
血脉已重连,前路虽仍艰险,但心,已然亮堂。
喜欢烽火涅盘抗日血泪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烽火涅盘抗日血泪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