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砬子伪警察署的值班室里,烟雾缭绕,劣质烟草和汗臭混合的气味几乎令人窒息。赵永贵(磐石)坐在靠门的角落里,面前摊着一本磨破了边的《三字经》,嘴里念念有词,像是在温习认字,实则眼角余光时刻留意着进进出出的人影和隔壁办公室的动静。他这个“榆木疙瘩”但还算勤快的形象,让他总能被安排一些守夜、替班的杂活,也让他有机会接触到一些非核心、却可能至关重要的信息。
已是后半夜,署里大部分人都溜出去喝酒赌钱或回家抱老婆了,只剩下他和一个快要退休、只顾打瞌睡的老警察。电话铃突然尖锐地响起,打破了夜的沉寂。
老警察嘟囔着翻了个身,没理会。赵永贵放下手里的书,快步走到电话旁,拿起听筒,用带着睡意的、含糊不清的声音应道:“喂,黑石砬子警察署,哪位?”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急促而略显傲慢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县城口音:“我是县警务科行动队王队长!找你们刘署长!紧急军情!”
赵永贵心里咯噔一下,睡意瞬间全无,但声音依旧保持着迟钝:“王队长……署长……署长他回家歇着了,您看……”
“妈的!关键时候就找不到人!”电话那头骂了一句,语气更加急促,“听着!龟田太君直接下的命令,临时行动!明天,不,今天天亮前,集结你署所有能动的人,配合皇军一个小队,对黑瞎子沟外围的响水屯、杏花洼进行突击清剿!怀疑有抗联分子在那里活动!动作要快,要保密!听到没有?!”
响水屯!杏花洼!赵永贵的心脏猛地收缩。这两个屯子虽然不在支队核心活动区,但一直是重要的外围支点,有不少可靠的“堡垒户”,也是支队物资通道上的重要中转站之一!一旦被清剿,损失将极其惨重,更会暴露支队的部分外围网络!
“听……听到了……”赵永贵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像是被吓到了,带着颤音,“王队长,这……这么急,弟兄们怕是……”
“少废话!这是命令!立刻通知你们刘署长,让他马上到署里安排!人手、武器,天亮前必须到位!耽误了皇军的大事,你们吃不了兜着走!”啪的一声,电话被狠狠挂断。
听着听筒里的忙音,赵永贵的手心全是冷汗。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分析着形势。这是计划外的临时行动,针对性极强,说明敌人可能掌握了一些模糊线索,或者仅仅是出于怀疑进行的试探性打击。但无论如何,必须立刻预警!
他看了一眼还在打鼾的老警察,悄无声息地回到座位,假装继续看书,大脑却在飞速运转。直接去通知刘署长?不行,那样会暴露自己听到了电话内容。必须找一个合理的、不引人怀疑的理由离开警署,将情报送出去!
机会很快来了。那个老警察睡梦中咂咂嘴,迷迷糊糊地嘟囔着要喝水。赵永贵立刻站起身,殷勤地说:“老马叔,您歇着,我去灶房给您烧点热水。”
这理由合情合理。他快步走出值班室,却没有去灶房,而是绕到警署后院一个堆放杂物的角落。这里墙角有一块松动的砖头,是他之前发展的一名绝对可靠的外围线人——一个每天清早来警署收泔水的老头——约定的紧急联络点。
他迅速用铅笔头在一张小小的纸条上写下只有他和线人能看懂的暗语:“响水、杏花,天亮前,狗出窝。”然后将纸条塞进砖缝,将砖头恢复原状。
做完这一切,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狂跳的心脏,这才真的去灶房舀了一瓢凉水,端回去给那老警察。
半个时辰后,天还漆黑,收泔水的老头像往常一样,推着车来到警署后院。他熟练地搬动那块松动的砖头,取走了纸条。情报,如同被注入血管的肾上腺素,开始沿着秘密的通道,向鹰嘴涧方向急速传递。
天色蒙蒙亮时,当黑石砬子伪警察署在睡梦中被骂骂咧咧的刘署长强行集合起来,乱哄哄地准备配合日军出发时,鹰嘴涧密营的杨帆,已经接到了王老蔫气喘吁吁的汇报。
“司令!紧急情报!鬼子天亮前要清剿响水屯、杏花洼!”
杨帆眼中寒光一闪,没有丝毫犹豫:“命令!铁柱,带你的人,立刻出发,接应响水屯、杏花洼所有‘堡垒户’和可能暴露的群众,向三号备用密营转移!赵大勇,通知所有相关交通线和中转站,立刻静默,人员撤离!王老蔫,你的人负责外围警戒,监视敌人动向!”
整个密营瞬间行动起来,如同被惊动的蜂巢。部队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悄无声息地扑出,群众在睡梦中被叫醒,在部队和民兵的掩护下,带着能带走的家当,迅速消失在晨雾弥漫的山林里。
当日军小队长和伪警察署长带着人马,气势汹汹地扑到响水屯和杏花洼时,看到的同样是空无一人的村落。屋子里尚有未散的体温,灶膛里的灰烬还有余温,但人,却像凭空蒸发了一样。
“八嘎!又晚了一步!”日军小队长气得暴跳如雷,指挥刀将一户人家的水缸劈得粉碎。
刘署长则面如土色,他知道,这次“扑空”,自己在龟田太君那里的印象分又要大打折扣了。
他们不知道,就在他们气急败坏地搜查、放火泄愤的时候,不远处的山林里,一双双警惕的眼睛正注视着他们。铁柱和接应部队,已经成功地将两个屯子的核心群众全部安全转移。
鹰嘴涧指挥部,杨帆听着王老蔫关于群众已安全转移、日军再次扑空的汇报,缓缓吐出一口浊气。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那支派克金笔。
“好一个‘无声警报’!”陈明感慨道,“赵永贵同志身处险境,临危不乱,这份情报,价值一个团!”
青山也点头:“‘暗箭’网络的预警能力,已经得到了最有效的实战检验。它让我们从被动挨打,变成了主动规避,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杨帆的目光变得深邃:“这说明,我们在敌人心脏里埋下的钉子,开始真正发挥作用了。以后,这样的‘警报’会越来越多,我们要善于利用它,不仅要避开敌人的刀锋,还要找机会,反过来给他们放血!”
这一次,没有枪声,没有硝烟,但一场潜在的灾难,却在无形中被消弭于萌芽。“暗箭”的价值,在这一次无声的警报中,得到了最深刻的彰显。
喜欢烽火涅盘抗日血泪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烽火涅盘抗日血泪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