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咱们数数。”许安宁把心里的激动往边上放了放,开始进行数钱的快乐。
安平安和趴在炕的旁边,两双眼睛盯着姐姐得手。
“一、二、三……十……二十……三十……”许安宁数得仔细,“三十六,整整三十六文!”
她又惊又喜,这比她预想的还要多。
三十六文!
安平按耐不住想去摸铜钱,又收回手,怕把钱摸少了。
安和伸出小手摸了摸,铜钱的感觉冰冰凉凉的,她缩回手,又忍不住笑起来。
“阿姐,咱们竟然赚了这么多钱!”安平压低声音欢呼,高兴地在原地蹦了两下。
许安宁看着弟妹开心的样子,鼻尖有些发酸。
这些天的辛苦,又是挖藕又是磨浆,又是晾晒又是叫卖……所有的辛苦在这一刻都值得了。
她把钱用布包包好,然后塞到茅草下面藏起来。
其实是收到了空间里。
开心过后,想到了现实的情况。
篓子里的藕已经彻底见了底,明天卖什么?
许安宁看向外边,月亮已经挂在夜空。
“平哥儿,和姐儿,”她站起身,平复一下心情。
“今天赚了钱,咱们还得继续干活。藕不多了,藕粉也卖完了,得再去弄点藕回来。”
安平听到他姐说要去挖藕,风风火火的准备工具:“对,挖藕!我去拿篓子和小锄头!”
安和也兴奋地跟着去。
趁着月色明亮,三人再次悄悄出门,熟门熟路地摸向那片野荷塘。
山风吹过,枯萎的荷叶以及芦苇荡沙沙的响着。
许安宁光着脚再次踩进淤泥里摸索。
安平在岸边接应以及注意边上有没有人,安和继续把藕上的淤泥磕掉。
赚钱的甜头让他们挖得更加卖力,内心有团火在燃烧。
淤泥的冰冷和身体的辛劳渐渐淡了,并不是真的感受不到,而是因为心里装着那三十六文钱和对明日的希望......
天还没大亮,许安宁就起来了。
安平这天起的特别早,小伙子像是打了鸡血,先去地里看看粮食,又去捡了柴火。
灶膛里的火再次升起,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做起来更加顺手了些。
她把昨夜挖回的藕清洗干净,那些破损看着不太好的,打算熬粥当饭食。
那些品相看起来不错的,就留下来磨粉。
安平帮着刮皮,安和坐在小木墩上,将哥哥削下来的藕皮捡到一边,晒干了还能当柴火。
这次挖的藕比上次多些,许安宁磨浆时就格外舍得下力气。
藕浆在木盆里沉淀下来,很明显,这次得到的湿粉比上次要多的多。
忙完磨浆沉淀的活儿,日头已经升得老高。
和之前一样,沉淀好的藕粉装进小布袋里,挂在树下面晾干。
下午,藕粉沥着水,许安宁揣上钱,对弟妹说:“我去村头陈爷爷家一趟,你们在家看好门,别乱跑。”
安平闻言抬起头:“阿姐你去做什么?”
“去请陈爷爷帮我们做几个木盆木桶,再编个竹匾。以后咱们做粉也方便些。”许安宁解释道。
老是借张婶家的桶盆不是长久之计,自己有了工具,才能做得更多。
村头的陈老头是个老木匠,偶尔也会做一些竹匾的活。
他的手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好,就是年纪大了,做的有点慢,不过价钱公道。
许安宁找到他家时,老头正坐在院子的矮凳上,在一个阴凉处,手里用刮刀刨着一块板子。
老头看起来年纪有些大了,许安宁记忆中老人是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多年前已经去世了,女儿嫁到了外镇,很少回来。
“陈爷爷。”许安宁站在篱笆外喊道。
陈老头抬起头,眯着眼看了看:“是许家丫头啊,咋啦?”
许安宁走进院子:“想请您帮忙做一个小木盆,一个小木桶,再要一个竹子编的匾子,晒东西用。”
她又补充了句:“不用做太大,能用就行。”
陈老头显然也听说许家丫头分家的事,看了看她身上洗得发白的旧衣裳,心里明白了几分。
他咂咂嘴:“做这些家伙事,料子后山都有,就是费些功夫。你姐弟几个不容易……”
他心里估摸了个数:“就给二十文吧。木盆木桶各十文,一个竹匾算五文。材料我自个儿去后山砍,你就出个手工钱。”
许安宁心里松了口气,二十五文,她还能剩下十一文,足够撑到下次去镇上了。
不过这价钱算是陈爷爷照顾他们了。
她从怀里掏出钱袋,数出二十五枚铜钱,递过去:“谢谢陈爷爷,真是麻烦您了。”
陈老头接过钱,也没数,直接揣进怀里:“没啥麻烦的。过三四天你来拿吧。”
“哎,好。”许安宁感激地应道。
离开陈老头家,她摸了摸怀里剩下的十文钱,虽然不多,但总比没有的好。
工具的问题解决了,而且没花光所有的钱。
她心情愉悦地走回家,安和在烧火,安平也有模有样的做着饭。
日子虽然清苦,但一步一个脚印,总能走下去。
三天时间一溜烟过去。
这几日,许安宁姐弟三人几乎是披星戴月,比狗睡的都晚。
每到夜色深沉,便悄没声摸去野荷塘,借着微弱的月光或星子光亮,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淤泥里摸索。
但他们也不敢只挖一个地方,看着不被人察觉的角落,都被许安宁挖了个遍。
因为下淤泥次数渐多,也担心会被蚂蟥缠上身,她还特意用破布裹着脚和腿。
挖回的藕越来越多,堆在屋角,带着泥腥气,是他们全部的希望。
姐弟三人白天也不敢浪费时间,每天都忙着磨粉晾晒……
新得的木盆和木桶果然好用多了,省了她不少力气还有借工具的尴尬。
陈老头手艺确实不错,竹匾也细密,晒起藕粉来又快又干净。
沉淀好的湿藕粉,把他们包好一一挂在屋里架子上,这架子是这两天安平找树枝搭起来的。
位置也能晒得到阳光。
因为下午要出门,不敢晾在外面,怕被人瞧见。
许安宁又把前日晒的收起来,粉量比上次多了一倍多。
姐弟仨用芦苇叶包好,足足包了三十多份粉,糖块也相应多备了些。
中午,日头依旧当空照,许安宁依旧怀揣着芦苇包,准备前往镇子上。
看着屋里明显多出一截的玉霜粉,又看看年纪尚小的安和,心里有了想了想。
走远路太耗时辰,也耗体力,她得省下力气做生意。
喜欢吾家厨房有点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吾家厨房有点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