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老宅的午后,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铺着老旧印花桌布的八仙桌上投下温暖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若有似无的茶香和陈木家具特有的沉静气息。
这本该是一个宁静祥和的家庭聚会日,然而,此刻屋内的气氛却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梅家三姐妹、周建国、陈志远,以及第三代的核心成员——小晴、阿强、小梅,甚至很少参与集团事务的小海(小艳的自闭症儿子,如今已是小有名气的“无声画家”)也安静地坐在角落,他的画板放在膝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炭笔。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家庭律师手中那份略显厚重的文件上——梅母的遗嘱公证副本。
律师用平稳而清晰的语调宣读着条款。大部分内容都在意料之中:存款、首饰、老物件分给三姐妹和一些远房亲戚。
直到最后,律师的声音顿了顿,推了一下眼镜,念出了那条让所有人瞬间屏住呼吸的条款:
“……位于梅林县清河街十七号的祖宅(即现梅家老宅),本人意愿将其整体捐赠,改建为非营利性的‘梅家共生博物馆’,用于展示梅家企业发展历程、收藏本土民间手工艺品、并作为社区文化交流空间。本人郑重要求:该博物馆必须保持其非商业性质,永不对外出售门票或用于纯粹盈利性活动,其运营维护费用由梅家集团拨付专项基金承担。 望后世子孙谨守此训,勿使铜臭玷污家风传承之净土。”
遗嘱宣读完毕,客厅里落针可闻。
阳光依旧明媚,却仿佛失去了温度。
“永不商业化?”阿强几乎是第一个跳起来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和急切,“外婆这……这太理想化了吧!这么大一栋宅子,维护、修缮、 staffing(人员配备)、策展、水电……哪一样不要钱?光靠集团输血?现在经济大环境怎么样大家不是不知道!这就是个只进不出的无底洞!”
他转向小丽和小晴,语气激动地寻求支持:“小姨,晴姐,你们是搞科技的,最明白!我们在元宇宙里完美复刻老宅,一比一还原,甚至能做出外婆年轻时的虚拟形象来当导游!不仅可以卖虚拟门票,还能开发AR寻宝、线上拍卖数字藏品、和品牌搞联名活动!赚来的钱反过来补贴实体博物馆的运营,这才是良性循环!这才是对老宅价值的最大化利用!守着个不能赚钱的空壳子有什么意义?”
小红一听就火了,猛地一拍桌子,茶杯哐当作响:“阿强!你眼里就只有钱吗?这是老宅!是根!是爸妈和我们姐妹三个长大的地方!一砖一瓦都有记忆!你把它弄到那个虚拟世界里让人随便折腾,跟游乐场似的,像什么话?妈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留一块清静地,让后人知道梅家是怎么从这屋里一步一步踏实走出来的,不是看那些花里胡哨的电子玩意儿!”
“妈!这不是折腾,这是创新!是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了解梅家!”阿强据理力争,“实体博物馆谁来看?除了本地学生搞爱国主义教育,还有多少流量?放在元宇宙里,全世界的人随时随地都能进来!这才是真正的传承和影响力!”
“影响力?被当成游戏场景指指点点的影响力?我宁愿没人看,也要它干干净净、原原本本地在这里!”小红寸步不让。
陈志远沉吟片刻,开口试图缓和:“小红姐,阿强说的也有点道理。完全拒绝数字化,确实可能让老宅失去和新时代对话的机会。但完全商业化,也确实违背了老人家的初衷……”他的目光投向小丽。
小丽眉头紧锁,内心同样挣扎。
她理解母亲对“根”和“清净”的执念,也明白阿强所代表的效率和扩张思维。她沉思良久,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或许……我们可以采取一种‘虚实共生’的模式?实体老宅严格按照遗嘱,作为非营利博物馆运营,集团出资。同时,在元宇宙中建立它的数字分身,这个数字分身可以适当开发一些增值体验项目,比如线上特展、付费大师课、虚拟文创产品等,但所有盈利必须明确标注用途,并且绝大部分收益必须反哺实体博物馆的运营和教育基金,接受监督。这样既保留了实体的纯粹性,又利用了虚拟的延展性。”
这个方案看似平衡,却立刻引来了更广泛的争议。
小艳首先表示担忧:“丽丽,这口子一开,以后怎么把握尺度?今天卖个虚拟茶杯,明天是不是就能卖数字地皮了?到时候虚拟世界搞得喧宾夺主,谁还在乎实体老宅的本真?味道就变了。”
周建国支持小艳:“没错,商业这东西,有了1%的念头,就可能滑向100%的追求。妈的遗愿,我们应该尊重。”
小晴则支持母亲:“我觉得妈的方案是务实的。技术本身无罪,关键看规则和初衷。设定严格的财务审计和收益用途监管,是可以做到的。我们需要的是利用工具,而不是被工具绑架。”
小梅也加入讨论,她更关注用户体验:“我同意晴姨。但虚拟博物馆的设计必须格外用心,不能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要能传递出老宅的‘魂’,比如阳光穿过天井的感觉、木头的气味、甚至历史上某个重要时刻的氛围……这需要极高的技术力和艺术表现力。”
三代人,不同的成长背景、价值观念和对未来的想象,在这间充满记忆的老宅里激烈碰撞。争论的焦点,远远超出了一栋房子的用途,而是关乎家族的记忆应以何种形态存续、精神的传承如何与时代共进、商业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阿强觉得长辈们守旧迂腐,阻碍发展。 小红认为儿子急功近利,忘了根本。
小丽在理想与现实间艰难权衡。 小艳守护着情感与传统的纯度。 小晴和小梅试图搭建沟通的桥梁。
争吵声越来越高,情绪越来越激动,甚至连窗外的阳光都觉得刺眼起来。家族会议陷入了僵局,遗产仿佛不再是纽带,而成了一道裂痕。
就在气氛最僵持不下的时候,一直安静坐在角落、仿佛置身事外的小海,突然站了起来。他抱着他的画板,脚步有些迟疑地走到八仙桌中间,然后将画板轻轻放在了桌上。
众人下意识地停止了争吵,目光落在画板上。
那不是什么设计草图,也不是元宇宙界面。那是一幅用炭笔和色粉精心绘制的、极具感染力的数字绘画(digital painting)的打印稿。画面内容,正是他们此刻所在的老宅客厅。
但又不是完全写实。
画中的老宅仿佛处于一种奇妙的“叠加态”。古朴的梁柱、八仙桌、条案是实体的,清晰而温暖;但同时,从窗户、门廊外漫溢进来的,却是流动的、闪烁着微光的数字星河。
已故梅母的虚拟形象如同一个慈祥的守护灵,半透明地坐在她常坐的那张旧藤椅上,微笑地看着画中的众人。
画里的三姐妹,既有现实的轮廓,又隐约透着数字化的光影。
最奇妙的是,画面的四个角落,分别描绘了老宅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象,仿佛时间在这空间里同时流淌。
整幅画将老宅的厚重历史感与数字时代的虚拟未来感完美地、充满诗意地融合在一起,丝毫没有违和感,反而给人一种强烈的温暖、希望和延续感。
小海没有说话,只是用他清澈却专注的眼神,看了看激动的母亲,看了看困惑的奶奶,又看了看每一位家人。
然后,他拿起一支触控笔,在旁边的一个平板电脑上轻轻一点。
平板电脑上开始播放一段他制作的、短短几十秒的VR动画片段:视角仿佛漂浮在空中,缓缓掠过老宅的瓦顶,穿过数字光影构成的雨帘,落入天井,看到虚拟的梅花在冬日绽放,花瓣飘落处,泛起一圈圈数据的涟漪……背景音是他采集的老宅周围的自然声响和一段空灵温暖的电子音乐。
没有一句言语,却胜过千言万语。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怔怔地看着那幅画和那段简短的动画。
阿强眼中的急躁褪去了,小红脸上的怒气消散了,小丽紧锁的眉头微微舒展,小艳的眼圈有些发红。
小海用他的艺术,以一种超越语言的方式,向所有人展示了一种可能性:
虚实之间,并非绝对的对立。记忆与传承,可以用更丰富、更温暖、更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得以延续。老宅的灵魂,或许可以在新的维度获得新生。
裂痕依然存在,共识并非一朝一夕可达。但小海的画作,像一束温柔而强大的光,照进了争吵的迷雾,让所有人看到了和解与共生的另一种希望的模样。遗产的争议并未立刻解决,但对话的基调,已然悄然改变。
喜欢梅家三朵花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梅家三朵花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