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西北前线传来了最坏的消息。
李继隆的粮道被切断了。
五万大军,陷入了绝境。
朝堂上,弹劾苏明远的声音达到了顶峰。
苏明远推行改革,导致边防崩溃,现在李继隆生死不明,他罪责难逃!
请陛下立即罢免苏明远的所有职务,以谢天下!
还要严查苏明远贪污一案,不能让贪官逍遥法外!
几十个官员联名上书,要求严惩苏明远。
皇帝看着这些奏章,脸色阴沉。
宣苏明远上殿。
苏明远接到召见,知道这是最后的时刻了。
他整理好衣冠,大步走进宣政殿。
臣苏明远,参见陛下。
苏爱卿,你可知罪?皇帝开口就是一句质问。
臣不知罪。苏明远抬起头,直视皇帝,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若说有罪,也是臣考虑不周,没有预料到西夏会趁虚而入。
但臣绝无贪污,绝无私心。
那朝中弹劾你贪污,又是怎么回事?
诬陷。苏明远斩钉截铁,臣愿意接受任何调查,若查出臣贪污了一文钱,臣甘愿伏法。
好大的口气。一个声音传来。
苏明远转头,看到二皇子走了进来。
他的禁足期还没到,但显然皇帝特许他来参加这次朝会。
二哥。三皇子也走进来,你这么急着给苏先生定罪,是不是太过分了?
三弟,我这是为国家着想。二皇子冷笑,苏明远误国,难道不该受罚吗?
误国?三皇子怒道,西夏进攻,是我们早就知道的风险。而且李继隆将军已经打了一场胜仗,怎么能说是误国?
一场小胜而已,现在不是陷入绝境了吗?二皇子反驳。
眼看两位皇子又要吵起来,皇帝喝止:够了!
他看向苏明远:苏爱卿,朕问你,现在该如何解救李继隆?
臣有一计。苏明远道。
臣请求亲赴前线。苏明远跪下,臣会带上粮草和援军,去解救李将军。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你亲自去?皇帝皱眉,你一个文官,去前线能做什么?
臣虽是文官,但也读过兵书。苏明远道,而且,臣是边防督办司的主官,统筹边防事务本就是臣的职责。
更重要的是,只有臣亲自去,才能证明臣推行的改革是对的。
若是臣能解救李将军,打退西夏,那就证明改革没错,错的是执行不力。
若是臣做不到,那臣愿意承担一切后果,以死谢罪。
这是在赌命。
皇帝沉默了很久,终于开口:准了。
但朕有条件——你必须在一个月内,打退西夏,解救李继隆。否则,朕就治你的罪。
臣遵旨。苏明远叩首。
还有,朕给你三万军队,三个月的粮草。皇帝继续道,这是朕能给你的全部了。
足够了。
朝会散后,苏明远立即着手准备。
三皇子追上他:先生,您真的要去?
是的。
可是……这太危险了。三皇子担忧道,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那就是我的命。苏明远笑了,殿下不必担心。我既然做出这个决定,就有信心完成。
先生……
殿下,若我真有什么不测,请帮我照顾好我的家人。苏明远认真道,还有,我推行的那些改革,请殿下将来继续下去。
我会的。三皇子郑重承诺。
苏明远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去。
他要准备出征了。
回到府中,母亲听说他要上战场,哭成了泪人。
远儿,你为何要去?你是文官,不是武将啊。
娘,孩儿必须去。苏明远跪在母亲面前,若是不去,孩儿推行的改革就会功亏一篑,孩儿这一年多的努力就白费了。
我不管什么改革,我只要你平安。母亲哽咽道。
娘,孩儿会平安回来的。苏明远安慰道,您要相信孩儿。
他在母亲面前磕了三个头,然后站起来。
李安。
若我有什么不测,你要照顾好我娘。
大人……李安眼眶湿润,您别说这种话。
还有,把这封信交给王相。苏明远递过一封信,里面是我对改革的一些想法,请他将来参考。
第二天清晨,苏明远身穿盔甲,骑着战马,率领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出京城。
城门口,送行的人很多。
有朝中的同僚,有三司的下属,还有很多普通百姓。
苏大人,您一定要平安回来!
苏大人,您是好官,老百姓都盼着您回来!
苏大人,加油!
听着这些送别的话,苏明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转身,向送行的人挥手。
诸位,我一定会回来的。而且,我会带着胜利回来!
说完,他策马扬鞭,冲出城门。
三万大军跟随其后,浩浩荡荡向西北进发。
这一去,不知前路如何,不知生死如何。
但苏明远没有后悔。
因为他知道,有些事,必须有人去做。
有些路,必须有人去走。
既然历史选择了他,他就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前方虽然危机重重,但他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一战,他要赌上一切,证明自己的理想和改革是对的。
喜欢知不可忽骤得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知不可忽骤得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