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硕抬起手,做了一个温和但不容置疑的手势,示意他稍安勿躁。
他需要绝对安静的环境,让脑中的“灵魂AI”完成最终的推演。
他的身体微微向后一靠,完全陷进柔软的真皮沙发里,闭上了眼睛。
右手食指无意识地、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敲击着光滑的木质扶手,发出几不可闻的“嗒、嗒”声。
黑暗中,他脑中的“灵魂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冰冷的数据复盘与前景推演:
『市场风险评估模块启动……』
『核心威胁识别:影片质量已经具备爆款潜质,但发行环节为当前最大短板。关键障碍如下:』
『1.渠道封锁:嘉禾旗下虽然仅仅直接掌控皇后、嘉禾、宝声等少数核心影院,但其凭借李小龙系列电影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东南亚发行网络以及行业影响力。
若因许冠文“出身”问题(原为邵氏演员,提出电影分成未果后自立)而默契配合邵氏兄弟公司进行排片打压。
本片将极难复制上条时间线中由嘉禾主导发行的成功奇迹,可能在上映首周即被院线联盟联手封杀。』
『2.院线观望:香江数量庞大的独立影院在无庞大利益驱动和可见票房趋势下,面对邵氏、嘉禾两大巨头可能的隐性压力,大概率会选择首周观望,导致排片率无法起势。』
『逆向破局策略模拟……运行中……』
『最佳路径识别:绕过预期中的最大阻力嘉禾和邵氏兄弟,不与其在正面战场消耗。
转而直接与正被邵逸夫主导的“邵氏兄弟”压制、旗下拥有24家影院基础却长期缺乏爆款片源的“邵氏父子公司”接洽。』
『目标对象分析:邵氏父子公司负责人邵邨人,与邵逸夫存在内部竞争关系,且其业务重心偏向影院经营与发行。
对能挑战邵逸夫权威、带来直接票房收益的优质项目极有兴趣。
历史数据回溯显示,邵邨人对能提升其旗下院线竞争力的项目持开放态度。』
『策略优势:利用邵氏父子公司的院线基础,联合其他被边缘化的独立影院,可在上映首周迅速形成排片规模效应,以点破面,打破巨头封锁。』
(1974年的香江影坛,“邵氏”实为两家并立:
其一是邵逸夫掌舵的邵氏兄弟(香江)有限公司,主打国语武侠\/歌舞大片,自营“邵氏兄弟院线”;
其二则是由二哥邵邨人掌握的邵氏父子公司,手握另一条“邵氏父子院线”,双方在业务上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战略价值重估:此片不仅为单一娱乐产品,更成功树立了‘凤凰-许氏兄弟’品牌高技术规格、高制作投入的市场认知。
此举为后续整合院线渠道、建立独立发行网络提供了优质内容支点和谈判筹码。』
这几分钟的沉默,对许冠文来说,漫长得像几个世纪。
他几乎能听到自己太阳穴血管突突跳动的声音,心里七上八下,把所有可能的问题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是哪个笑点不够响?
还是哪个转折太生硬?
郑生是不是不满意?
那多出来的两万八特效镜头,是不是画蛇添足了?
终于,郑硕敲击扶手的手指停住了。几秒钟后,郑硕紧闭的双眼倏然睁开,目光锐利如鹰隼,之前所有的凝重一扫而空,嘴角甚至勾起一丝尽在掌握的笃定笑意。
他看向焦灼万分的许冠文,语气清晰而肯定:
“冠文……”他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在这安静的试映室里异常清晰:“这片子,拍的不错!!!”
顿了顿,郑硕继续说道:“东宝这十五万八,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了啊。这片子的质量硬到可以砸开任何一扇紧闭的大门。”
许冠文听到这话,一直悬在嗓子眼的心终于“咚”地一声落回肚子里,他长舒一口浊气。
几乎虚脱般向后靠向椅背,随即又因为巨大的兴奋猛地坐直了身体:“太好了!郑生!那……发行的事,我们接下来该怎么走?邵氏和嘉禾那边……”
“发行的事,你完全不用操心,全部交给我来解决。”郑硕果断地打断他,霍地站起身,动作利落,带着一种即将投入战场的决断力。
“这次,我们就不按邵逸夫、邹文怀他们设定的传统牌理出牌了。”
他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维多利亚港的景色,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力量:“他们已经把我们的路堵死,那我们索性直接掀了桌子,玩一把更大的。”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许冠文:“嘉禾这条现成的路,我们不走。我们要找的合伙人,是邵逸夫的二哥,邵邨人先生的邵氏父子公司。
他们手里有现成的院线,缺的正是我们这种能一炮而响、帮他们在家族内部扬眉吐气的硬货。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这个计划大胆而叛逆,完全跳出了当时香江电影界非邵即嘉的固有思维。
许冠文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彩,他瞬间明白了郑硕的深意——
这是要利用邵氏家族内部的微妙竞争,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
“我这就去安排,”郑硕走向办公桌,语气不容置疑。
“直接约见邵邨人先生。冠文,你准备好所有的样片资料,我们要让邵氏父子公司看看,什么才是能帮他们打赢翻身仗的利器!”
------
时间:1974年8月18号,上午10点13分。
地点:铜锣湾·邵氏父子公司办公楼。
会议室的光线有点暗,厚重的丝绒窗帘拉着一半,挡掉了外面大部分的阳光。
空气里有股老房子特有的、混合着红木家具漆味和旧书报的味道,闷闷的。
郑硕带着霍建宁和许冠文,准时出现在会议室门口。霍建宁手里提着一个看起来沉甸甸的公文包,表情严肃,跟在郑硕侧后方半步的位置。
会议室里,邵邨人——邵逸夫的二哥,邵氏父子公司的当家人,已经端坐在一张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后面了。
他年纪将近六十,头发梳得油光水滑,一丝不乱,身上穿着一件深色绸衫,手腕上套着一串紫檀木的佛珠,手指轻轻捻动着。
他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但那双透过金丝边眼镜打量人的眼睛,却透着一股老派生意人特有的精明和算计。
他旁边还坐着两位公司里的老臣子,都是五六十岁的年纪,穿着中山装,脸色板正,一言不发,让会议室里的气压显得更低了。
“邵先生,打扰了。”郑硕走上前几步,开口打招呼,语气不卑不亢,既给了长辈应有的尊重,又没有半点低声下气的意思。
邵邨人微微颔首,脸上挤出一丝客套的、略显疏淡的笑容:
“郑生年轻有为,产业做得风生水起,便利店、玩具、报纸都有涉猎,日理万机。今天怎么有空,跑到我们这家小院线来了?”
他这话听起来是客气,实则绵里藏针,既点明了郑硕的来历,也暗含试探,想知道这个突然上门的年轻人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和六弟邵逸夫的邵氏兄弟公司向来不太对付,业务上也被压着一头。
眼前这个郑硕,最近风头很劲,而且听说跟那个从邵氏跑出去、被六弟视为“叛将”的许冠文过往甚密。
今天他直接找上门,肯定有事,而且不是小事。
郑硕没有绕圈子,直接对霍建宁使了个眼色。霍建宁立刻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装订整齐的文件,双手递到邵邨人面前的桌子上。
郑硕接着话头,清晰地说道:“邵先生明鉴。晚辈今天冒昧来访,确实是有一桩生意,觉得对邵氏父子公司而言,也是个不错的机会,希望能促成合作。”
他稍作停顿,观察了一下邵邨人的反应,然后切入正题:“我旗下公司主要投资的一部电影,《鬼马双星》,目前后期制作已经全部完成。
今天来,是想和邵氏父子院线,谈一场联合上映的合作。”
“联映?”邵邨人微微挑眉,拖长了语调,手指在红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并没有立刻去翻看那份文件。
“郑生可能对我们这行还有些不了解。我们邵氏父子这条院线,虽然片源比不上舍弟那边财大气粗,但也不是随便什么片子,想上就能上的。”
这话说得平淡,但分量不轻,明确划出了门槛,也点出了邵氏父子目前相对于邵氏兄弟的弱势地位,带着几分自矜,也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无奈。
“片子好不好,口说无凭。邵先生是行家,一看便知。”郑硕似乎早有预料,并不争辩,只是转头对许冠文点了点头。
许冠文立刻从公文包的夹层里,取出一盒小巧的电影胶片和一架便携式的放映机,动作麻利地在会议室的白墙上调试起来。
接下来的十分钟,会议室里没人说话,只有放映机胶片转动时轻微的“沙沙”声。
墙上投射出《鬼马双星》精心挑选的片段——庙街夜市流光溢彩的霓虹、许冠文和许冠杰兄弟俩精准的滑稽表演、充满市井烟火气的对白。
尤其是经过东宝公司处理的鲜艳色彩和清晰立体的声音效果,在这间老派的会议室里形成了奇特的冲击。
短片放完,霍建宁关掉了放映机。会议室里重归安静,但那鲜活动感的画面似乎还残留在空气中。
邵邨人身边那两位一直板着脸的老臣子,虽然极力保持镇定,但眼神交换时,都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和兴趣。
他们都是在这个行当里浸淫了几十年的老人,片子质量如何,有没有“卖相”,一看便知。
这片子,和他们平时经手的那类影片,味道完全不同,透着一股新鲜的、蓬勃的活力。
喜欢重生1973:AI重构香江商业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973:AI重构香江商业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