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皇宫崇政殿,宗室诸王、贝勒分列两侧,神色各异,殿内气氛凝重如铁。
孝庄太后端坐宝座之上,身着暗绣龙凤的旗装,虽未施粉黛,却自带威严,目光扫过下方众人,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今日召诸位前来,是为确立储君之事。”
话音刚落,殿内便起了骚动。
宗室博果尔上前一步,躬身道:“太后,按祖制应立长,皇长子已年满十岁,性情沉稳,可立为储君,稳定大局。”
不少宗室成员纷纷附和:“博果尔贝勒所言极是,立长方能服众,避免争端。”
孝庄缓缓摇头,指尖轻叩宝座扶手:“此时非寻常之时,清军即将入关劫掠,蒙古诸部催逼甚紧,宗室若因立储起争端,内耗丛生,何谈外征?”
“皇长子性情过于仁柔,遇事优柔寡断,如今正是用兵之际,需有刚毅果决之人坐镇后方,方能安定人心。”
博果尔面露不甘:“太后,那也不能违背祖制,立年幼之子啊!”
“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
孝庄目光转向站在殿角的玄烨,语气放缓了些许:“皇三子玄烨,年方八岁,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前日论及兵法,竟能道出‘知己知彼’的要义,颇有太宗皇帝之风。”
“他虽年幼,却心智沉稳,有勇有谋,立他为储,既能安抚宗室,又能让将士们知晓,我大清后继有人,可安心入关作战。”
话音刚落,佟国维——玄烨的外祖父,上前一步,躬身附和:“太后所言极是!玄烨殿下天资过人,自幼便显露不凡,立之可为国本,安宗室、稳军心,实乃上策。”
佟家是盛京望族,手握众多兵权,佟国维的表态,让不少摇摆不定的宗室成员改变了态度。
孝庄见状,趁热打铁道:“诸位皆是大清的栋梁,当以大局为重。立玄烨为储,三日后举行登基大典,朕垂帘听政,辅佐新君监国,待清军凯旋,再还政于他。”
“若有谁敢以私怨阻挠,便是与大清为敌,与入关大业为敌,休怪朕不念宗室情分!”
语气虽缓,却带着刺骨的寒意,博果尔等人见状,深知孝庄心意已决,再反对也无济于事,只得躬身道:“臣等遵太后懿旨,拥立玄烨殿下为储君!”
其余宗室成员纷纷附和:“遵太后懿旨!”
孝庄点头,神色稍缓:“既如此,便传旨下去,三日后举行登基大典,大赦天下,安抚百姓。”
“另外,令佟国维率人加强盛京防务,严防大夏细作趁机作乱,确保大典顺利进行。”
佟国维躬身应道:“臣遵旨!”
散会后,孝庄召玄烨至永福宫,内侍李总管已将登基礼服备好,摆在案上。
玄烨虽年幼,却深知此事分量,挺直小小的身板,眼神中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孙儿,明日起,由礼仪官张教习教你登基礼仪,需认真学习,不可懈怠。”
孝庄拉着玄烨的手,语气温和却带着期许:“你虽年幼,但已是大清的储君,三日后登基,便是万民之主,需以身作则,安定宗室,鼓舞军心。”
玄烨仰头看着孝庄,用力点头:“孙儿明白,定不负皇祖母厚望,好好学习礼仪,不让皇祖母失望。”
“好孩子。”
孝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抬手抚摸玄烨的头顶:“登基之后,对外宣称你父皇静养,由你监国,一切军国大事,暂由朕与诸位大臣商议后再定,你只需安心学习,积累经验。”
“孙儿记住了。”
玄烨应声,目光落在案上的礼服上,小小的拳头紧紧攥起。
次日清晨,礼仪官张教习便来到永福宫,教导玄烨登基礼仪。
“殿下,登基时需缓步走上丹陛,接受诸王朝拜,行三跪九叩之礼时,需身姿端正,目光平视,不可低头怯懦。”
张教习一边示范,一边耐心讲解:“接受玉玺时,需双手高举,接过之后,捧在胸前,不可晃动,以示庄重。”
玄烨认真模仿,一遍又一遍,即便累得额头冒汗,也未曾叫苦。
休息间隙,内侍递上茶水,玄烨喝了一口,便又拉着张教习:“张教习,再教我一遍吧,我怕明日记错了。”
张教习心中暗叹,这孩子虽年幼,却如此懂事勤勉,将来必成大器,连忙应道:“殿下不必急于求成,循序渐进便可,老臣陪您慢慢练。”
与此同时,盛京城内已张贴出告示,宣告三日后玄烨登基监国之事,大赦天下,蠲免部分赋税,安抚百姓。
佟国维则按孝庄之令,调动家丁与部分驻军,加强盛京各城门的守卫,盘查往来人员,严防大夏细作混入。
“城门守卫需加倍,凡可疑人员,一律扣押审讯,不得放走一人。”
佟国维对城门守将王参领下令道:“登基大典期间,若出任何纰漏,唯你是问!”
王参领躬身应道:“末将遵令!定严守城门,确保大典安全。”
宗室府内,博果尔虽已遵旨,但心中仍有不甘,对心腹幕僚道:“玄烨年幼,太后垂帘听政,实则大权独揽,我等宗室日后恐难有话语权。”
幕僚劝道:“贝勒爷,太后威望甚高,佟家又全力支持,此时不可轻举妄动,不如静观其变,待清军入关后,再寻时机。”
博果尔叹了口气,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但愿清军能顺利劫掠,若能大胜,或许局势会有所不同。”
三日后,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崇政殿内,玄烨身着明黄龙袍,头戴皇冠,在孝庄的陪伴下,缓步走上宝座。
诸王、贝勒、大臣按顺序上前,行三跪九叩之礼,高声齐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玄烨按照张教习所教,双手高举,接过玉玺,捧在胸前,目光平视下方,虽年幼,却自有一股威仪。
礼毕,孝庄上前一步,高声宣告:“新君登基,监国理政,大赦天下,蠲免盛京及周边州县赋税一年!”
“令佟图赖、尚之信两军,加速入关,劫掠粮草物资,为大清开疆拓土,新君与宗室翘首以盼,静候凯旋!”
大臣们齐声应道:“遵太后懿旨!”
消息传出,盛京百姓欢呼雀跃,宗室人心渐稳,原本因储君未定而浮动的军心,也渐渐安定下来。
《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