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7章:舆论的力量,市民们开始关注百工坊的命运!
价值鉴定。
这四个字像一枚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小剧场里激起了一圈又一圈无形的涟漪。
起初是寂静。在场的记者们,都是玩弄文字和概念的高手,他们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咀嚼着这四个字背后那石破天惊的潜台词。
国宝,指的是百工坊。拍卖,指的是商业开发。而陆远,这位年轻的市委常委,将自己定位成了一个鉴定师。他不做决策,不搞对抗,他只是把这件“国宝”的真实价值——它的历史、文化、情感价值——赤裸裸地展示给全世界看。
价高者得?不。当一件东西的价值被公认为无价时,任何试图给它标价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亵渎。
“好一个价值鉴定……”
《星海都市报》那位以犀利着称的女记者,喃喃自语,眼神里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她瞬间明白了陆远所有的布局。他不是在宣战,他是在釜底抽薪。他将常鸿和宏远地产从“城市建设者”的道德高地上,直接拽了下来,放在了“历史破坏者”的审判席上。
短暂的寂静后,是闪光灯的疯狂爆闪和记者们更加狂热的提问。但陆远没有再回答任何问题,他只是对着台下微微颔首,然后转身,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从侧门悄然离去。
他把舞台,留给了那部五分钟的短片,和那句振聋发聩的“价值鉴定”。
……
第二天,星海市从沉睡中醒来,却发现舆论场早已翻江倒海。
《星海都市报》的头版,用超大号的黑色字体,打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标题:
《一座城市的灵魂,正在等待拍卖——谁来为百工坊做一次“价值鉴定”?》
那位女记者用她最细腻也最尖锐的笔触,详细报道了昨天的“研讨会”。她没有过多地渲染陆远的个人形象,而是将重点放在了那部令人心碎的短片,和老手艺人们的困境上。文章的结尾,她一字不差地引用了陆远最后的那段话,并附上了一句画龙点睛的评论:“当权力和资本试图为一切明码标价时,总要有人站出来,提醒我们,有些东西,是无价的。”
如果说传统媒体还保持着一丝克制,那么网络世界,则早已是一片燎原之火。
星海市本地最大的生活论坛“星海在线”上,那部五分钟的短片被置顶标红,标题简单粗暴——【星海人,你还记得回家的路吗?看完这个视频,我哭了。】
帖子下面的回复,在短短一个上午就突破了一万条。
“操!我家就住东林区,小时候我爷爷还带我去看过孙师傅雕东西,没想到……没想到他们要把那里拆了盖楼!”
“视频最后那个哼童谣的老爷爷,看哭了。我们天天喊着保护文化,结果我们自己城市的根都要被刨了!”
“宏远地产?又是他们!上次我们小区的绿化带不就是被他们强占了盖停车位吗?这帮资本家,眼里除了钱还有什么?”
“那个叫陆远的书记是真牛逼啊!‘价值鉴定’这话说得太他妈水平了!不跟你吵,不跟你闹,就把你钉在耻辱柱上!”
几个在大学生群体中颇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博主,也纷纷下场。一个以城市风光摄影见长的博主,连夜整理出了一组名为《百工坊的黄昏》的黑白照片。照片里,老人的皱纹,工具的磨损,墙角的青苔,都在黑白光影下呈现出一种雕塑般的质感,充满了时间的尊严。
这条图文并茂的帖子,在大学生们的社交圈里被疯狂转发。
“学长,这周末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再不去,可能就真的没了。”
“走!带上相机,也带上钱包,去买点东西,就算支持一下老爷爷老奶奶们了!”
“我们建筑系的,能不能搞个联名请愿?这简直是犯罪!”
舆论的雪球,越滚越大。从最初的文化圈、媒体圈,迅速扩散到普通市民阶层。百工坊、老手艺人、金融中心、宏远地产……这些词汇,成了这座城市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话题。
一股由无数普通人汇集而成的力量,正在悄然形成。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比任何行政命令都更加强大。
这个周末,百工坊迎来了它有史以来最热闹的两天。
狭窄的青石板街道,第一次变得拥挤不堪。来的人各式各样,有拿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有带着孩子来感受传统文化的年轻父母,有结伴而来的大学生,甚至还有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在熟悉的街景里寻找着自己年轻时的回忆。
王婆婆的面人摊前,第一次排起了长队。她那双捏了一辈子面人的手,忙得几乎停不下来。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举着刚买到的孙悟空面人,仰着天真的小脸问:“奶奶,你这个是怎么做的呀?比电视里的还好看!”
王婆婆咧开满是皱纹的嘴,笑了。她已经很久没有笑得这么开心了。
扎风筝的李伯,把他压箱底的几只“龙睛蝶翅”风筝都挂了出来,立刻引来一片惊叹。一个戴眼镜的青年,一看就是个懂行的,围着风筝转了好几圈,小心翼翼地问:“老师傅,这……这是宫廷手艺吧?这骨架,是毛竹的吧?这翅膀,是绢的吧?”
李伯背着手,像个检阅自己士兵的将军,矜持地点了点头,脸上却满是藏不住的得意。
变化最大的,是孙连海的院子。
他的院门大敞着,工作台就摆在院子中央。他像往常一样,坐在那里,安静地雕刻着手里的木头。但他的周围,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人们都自觉地保持着安静,生怕打扰到他。他们只是静静地看着,看着木屑纷飞,看着一只鸟的雏形,在刻刀下渐渐清晰。
一个美术学院的学生,支起画架,正在专心致志地画着速写。
孙连海的动作依旧不疾不徐,仿佛外界的喧嚣与他无关。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心,和往日里完全不同了。
往日里,是死水微澜。而今天,是春江水暖。
中午,一个穿着亚麻衬衫,戴着平光眼镜的年轻人,提着一个保温饭盒,挤过人群,走进了院子。
“孙师傅,歇会儿,吃点东西吧。”
是陆远。
周围的人群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许多人都认出了他。
“是陆书记!”
“天呐,他真的在这里!”
陆远对着周围的人群温和地笑了笑,做了个“嘘”的手势,然后把饭盒放在孙连海的工作台上,打开盖子。里面是两菜一汤,还冒着热气。
“丫头做的,让我给您送过来。”陆远口中的“丫头”,自然是他的妻子林微微。
孙连海放下刻刀,看着眼前的饭菜,又看了看陆远,浑浊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他没说话,只是拿起筷子,默默地吃了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围观的年轻人,鼓起勇气,对着陆…对着孙连海问了一句:“老师傅,您这手艺,收徒弟吗?”
孙连海夹菜的筷子,在空中顿住了。
他缓缓抬起头,看向那个年轻人。那是一个二十出头的男孩,眼神清澈,充满了向往。
院子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孙连海的身上。
孙连海沉默了很久,久到所有人都以为他不会回答。他才放下筷子,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擦了擦眼角,沙哑着嗓子,说出了两个字:
“……收。”
……
市委大院,常务副市长办公室。
巨大的红木办公桌后,常鸿面沉如水地挂断了电话。电话是宏远地产的王志军打来的,声音里充满了压抑不住的焦虑和愤怒。
“常市长,现在怎么办?舆论已经完全失控了!我公司楼下今天都聚集了一帮大学生,举着牌子抗议!我今天一天接了八个部门的电话,都是来‘关心’项目进展的!这哪是关心,这分明是来划清界限的!”
怎么办?
常鸿也想知道怎么办。
他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些铺天盖地的报道,看着那个五分钟的短片被顶到各大视频网站的首页,看着下面那一条条充满愤怒的评论,他第一次感觉到一种无力感。
他纵横官场几十年,斗垮的政敌不计其数,自认为早已看透了权力的本质。在他看来,所谓的民意,不过是任人揉捏的面团,是可以用宣传和利益引导的工具。
可这一次,他发现自己错了。
陆远这个小子,根本没按套路出牌。他没有跟自己拼资源,拼权力,拼上层关系。他用了一种最古老,也最阳谋的方式,直接引爆了那颗他一直以来都最瞧不起的“炸弹”——人心。
现在,这颗炸弹炸了。他被炸得灰头土脸。
他不能派人去删帖,那只会火上浇油。他不能让宏远地产强行进场,那等于坐实了“资本恶霸”的罪名。他甚至不能在公开场合批评陆远,因为那会被解读为“恼羞成怒”、“打压异己”。
他像一头被无形蛛网困住的雄狮,空有一身力量,却无处可用。
“废物!”
常鸿一把将桌上的紫砂茶杯扫到地上,名贵的茶杯在厚厚的地毯上滚了几圈,没有碎,却也洒了一地的茶水,像他此刻狼狈的心情。
秘书听到动静,小心翼翼地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市长,这是……这是市委宣传部刚刚下发的一个通知。”
常鸿一把夺了过来。
通知的标题是:《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寻找城市记忆,守护文化根脉”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
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媒体,要深入挖掘和报道本市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和代表人物,弘扬工匠精神,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常鸿的手开始发抖,不是因为愤怒,而是因为一种彻骨的寒意。
这份通知的落款,是市委宣传部。但谁都知道,在宣传口,陆远有着那位省委宣传部长的“伯乐”之情。这份文件,几乎就是为百工坊量身定做的“护身符”。
它将陆远保护百工坊的行为,从个人行为,上升到了全市性的政治正确。
谁再敢动百工坊,就是跟市委的“主题宣传活动”对着干,就是政治觉悟不高。
好一招釜底抽薪!好一招上屋抽梯!
常鸿死死地盯着那份文件,纸张几乎要被他捏穿。他仿佛能看到陆远那张年轻而平静的脸,正隔着重重楼宇,微笑着注视着自己。
就在这时,他的私人手机响了。是一个加密的号码。
常鸿挥手让秘书出去,关上门,才接通了电话。
“喂。”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经过处理的、阴冷的电子合成音。
“常市长,你的‘牙医’,好像遇到了一颗拔不动的钉子。再这么下去,我们的‘金融中心’,恐怕要变成‘文化遗址’了。”
常鸿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他压着火气说:“我正在想办法。”
“我们不需要办法。”电话那头的声音冷酷无情,“我们需要结果。项目前期已经投入了五个亿,拖一天,就是几百万的利息。董事会那边,耐心是有限的。”
“那你想怎么样?”
“既然讲道理讲不通,那就换个方式。”电子合成音顿了顿,说出了一句让常-鸿都感到心惊肉跳的话。
“那个姓陆的,不是喜欢当‘守护者’吗?如果……被守护的东西,自己着了火呢?”
喜欢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