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六月底,骄阳似火,炙烤着向阳县的土地。全县财税过半调度会暨农业示范点观摩会,破天荒地放在了李田乡召开。
这个被县委书记刘解元经常挂在嘴边表扬的乡和它的党委书记艾根运,此刻正接受着全县最核心权力层的“检阅”。由县四套班子领导、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一把手、各乡镇书记、乡镇长组成的观摩团,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李田乡的农业示范点。
然而,站在田埂上,众人心底却弥漫开一阵难以言说的困惑。眼前,不过是一片寻常的红芽芋田,仅仅是更换了种植品种,实在谈不上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示范”。待到参观那所谓生猪养殖场时,那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猪舍,以及其中稀疏拉拉的二百来头猪,更是让几位乡镇干部忍不住交换了心照不宣的眼神。大家都暗自揣测,李田乡莫不是把真正的“杀手锏”项目藏在了下午?
然而,没有下一个参观点,县委办通知:所有人员,到李田乡初级中学集中。大家大失所望。
中午,简陋的中学食堂成了临时餐厅。十人一桌,标准是简单的五菜一汤。乡中学的伙食本就寡淡,油水稀少,滋味全无。素有美食家之称的财政局长扒拉了两口菜,忍不住低声调侃:“唉,为啥不在远山镇开啊?那儿的土鸡、驴肉、小龙虾,想想都香!”旁边的卫生局马局长赶紧从下面扯了扯他的衣角,压低声音:“少说两句,李田乡现在可是当红炸子鸡,小心祸从口出。”
马局长按捺不住好奇心,凑近了问:“老兄,你是财政局长,这财税过半会,怎么就定在这儿开了?”
财政局长眼皮都没抬,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马局长那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癖好上来了,索性端起饭碗把财政局长拉到角落:“李田乡有啥像样工业?以往十几年财税都是垫底,这么大个乡,一年百来万顶天了。早上我看进度表,艾根运这么神?上半年还没过,就两千多万?他到底从哪儿变出来的钱?”
财政局长四下瞟了一眼,声音压得更低:“人有人路,蛇有蛇路,人家脑子活络呗。”
“怎么个活络法?”
“你没听说?人家早早就引进了几家金属回收公司挂靠啊!”
“那……有实际财力吗?”
“有个屁!”
“这也能算收入?”
“数字上去了嘛!”财政局长撇撇嘴,“现在市里硬性要求,各县财政收入必须过三亿,不这么搞,有什么办法?”
“唉,不真抓实干去培育企业,尽搞这些虚头巴脑的,有什么意思?我看咱们向阳县要糟糕!”
“老兄,你我又不是县长书记,操这份闲心干嘛?”
“我们不操心谁操心?他们这些领导,干两年拍拍屁股高升了,我们可是一辈子扎在向阳!要是人人都务虚不务实,我怕往后咱们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唉,别念叨了。没听过那句话吗?”财政局长叹了口气,幽幽地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啥意思?”
“吃你的饭吧!还好你老兄是卫生局长,不是文化局长!”
午饭后,烈日正当头,暑气蒸腾,无处可去。人大、政协的几位老同志干脆在食堂角落里支起了扑克桌。李田乡只给每人发了一瓶矿泉水,几位老资格便不客气地把艾根运招呼过来:“艾大书记,西瓜都没一个?你李田可是农业大乡啊!”
艾根运陪着笑,挠了挠头:“唉呀,是我们工作不细致,考虑不周,我马上想办法,马上想办法。”
看着艾根运匆匆离去的背影,几位老干部低声议论起来。
“这要是在远山,人家汪鹏程早安排得妥妥帖帖了。”
“是啊,远山镇吃饭有吃饭的地方,休息有休息的地方,空调、瓜果、茶水一样不缺,镇上还有小公园可以散步。这个刘……”那人刚想评论刘解元,旁边的政协副主席立刻把手指竖在嘴边:“嘘——慎言,慎言哪!”
另一边,罗京城、汪鹏程,还有湖西乡的书记江小春,这三个难兄难弟,正蹲在一棵老樟树的稀疏树荫下抽烟。他们三个乡镇的财税进度,都在末尾徘徊。
罗京城吐着烟圈,忧心忡忡:“老汪,下午刘书记可千万别点咱们的名啊。”
汪鹏程摇了摇头,宽慰道:“应该不会吧。刘书记人本质是善良的,不至于让我们当众难堪。”
“还是人家艾根运手段高,一家实体企业没招,挂靠两家回收公司,税收就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蹿!老汪,你也去搞嘛!”
“你怎么不搞?”汪鹏程反问。
“我们乡就那么两百万的底子,搞了也白搞,反正提拔也轮不到我,懒得折腾。”罗京城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
“你呢?”汪鹏程又看向江小春。
“我们就更没戏了,”江小春望着天上被太阳烤得发白的云,吐着烟圈,“守好河堤,不出乱子,就是头等功劳。我那乡你还不知道?爹不亲娘不爱,一年到头,来的最大的官顶多就是个县委常委。”他转过头,看向汪鹏程:“老汪,你不一样,你得冲一冲啊!你可是后备干部排第一的!”
“冲什么?”
“冲财政收入啊!学学人家艾根运!”
“引进合规的有色金属企业本身没错,”汪鹏程语气坚定,“但这种单纯为了数字好看,找回收公司挂靠的操作,打死我也不干。我们远山就算只有九百万,那也是实打实的财力!”
“我也不搞。”罗京城附和道,随即又换了个话题,“老汪,我就是搞不懂,人家小小的横溪县,上半年愣是落了二十多个大项目。嘿,咱们县呢?上半年就几个小鱼小虾!”
“罗哥啊,你是没见人家横溪李书记是怎么拼的!”汪鹏程感慨道,“我听中青班的横溪同学说,他为了福建一个项目,把老板的生日、老板老妈爱吃什么、老板儿子在哪儿上学都摸得一清二楚。老板母亲七十大寿,李书记瞒着老板,亲自跑到泉州永春老家去祝寿,硬是把老板给感动了。项目一签约,他每个星期雷打不动开一次现场调度会。他们县工商局有个副局长,为点鸡毛蒜皮的事卡了企业一下,你猜怎么着?李书记直接坐到市工商局门口,逼得市局把那个副局长给免了才罢休。条管部门他都敢这么较真,县里哪个部门还敢不把企业当上帝?干事业,就得有这股子劲儿啊!”
“唉!”罗京城长叹一声,“咱们好不容易去福建长乐跑了一个月,有几家纺织化纤企业本来有意向来我们向阳组团投资,分管工业的赵副县长兴奋得不得了。结果呢?他向刘书记一汇报,就没了下文!这要是宋书记还在……”他话没说完,但意思尽在不言中。
汪鹏程沉默了,他不想,也不愿再提自己镇上那个原本十拿九稳、最终却莫名黄了的浙江好项目。多说无益,徒增烦恼。
终于捱到了下午两点半,一众又困又乏、被暑气蒸得无精打采的与会人员,被集中到了李田中学那间只有吊扇吱呀作响的简陋会议室。
会议按部就班:先是县财政局通报全县财税收入进度;接着,进度前三名的乡镇——李田乡、南柳镇、湖溪乡依次上台作经验介绍;然后是常务副县长讲话,县长讲话。
最后,是县委书记刘解元做总结。
刘解元清了清嗓子,声音在闷热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今天,我们把全县财税过半这么重要的会议,放在李田乡召开,大家手里都拿着进度表,原因,一目了然!”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加重:“一个传统的、相对落后的农业乡,为什么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财税收入突破两千万!靠的是什么?”他的手在空中用力一挥,“靠的就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他的语调转而带上了一丝批评的意味:“反观我们有些乡镇,思想就是僵化,就是不解放!有个别乡镇,我这里就不点名了,去年十二月十五号财政收入九百万,为什么最后十来天不想想办法,连增加一百万都这么困难?是那里的同志笨吗?不笨!我看,关键问题就是思想固步自封,不敢突破!今年到现在,才460万,怎么回事?”
说到这里,刘解元有意地停顿了一下,目光如探照灯般扫过会场,最终定格在汪鹏程身上。此举不言自明,整个会场的目光,“唰”地一下全都聚焦过来。汪鹏程只觉得脸上骤然滚烫,下意识地低下了头,盯着面前空白的笔记本。
刘解元满意地收回目光,继续他的讲话:“现在市里面给我们下了硬任务,要求各县年财政收入必须突破三个亿!我们的压力非常大!今天开这个会的目的,我就不多说了!相信在座的十七个乡镇一把手,心里都明白!”
台下的参会者们,原本还指望着刘书记能讲点如何招商引资、如何优化服务、如何培育实体经济的真知灼见,可惜,直到讲话结束,一句也没听到。
喜欢潮涌苍茫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潮涌苍茫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