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偶然听到“冒顿”这个名字,赵信几乎要将这个未来会给中原王朝带来巨大噩梦的枭雄给忘了。
在他的印象里,冒顿此人心性之狠辣、手段之果决,堪称一代草原雄主。他鸣镝弑父,杀后母、弟及大臣不听从者,以铁血手腕迅速整合了内部纷争不断的匈奴各部。
在其治下,匈奴帝国将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建立完善的军政体系,控弦之士数十万,东破东胡,西逐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甚至将强大的汉高祖刘邦围困于白登山七天七夜,迫使汉朝采取和亲政策屈辱求和。
这是一个绝对的危险人物,必须趁其羽翼未丰之时,彻底扼杀!
……
数日之后,例行的大朝会如期举行。
四海归一殿内,百官肃立。通武侯王贲出列,手持一份奏章,躬身道:“陛下,臣有本奏。此乃忠武侯赵信托臣转呈陛下的奏章。”
御座之上的嬴政闻言,微微颔首。他心想,赵信被冷落了半年,如今看来是坐不住了,这多半是一份言辞恳切的请罪奏章,顺便表达一下重新为帝国效力的意愿。他示意内侍将奏章呈上。
然而,当嬴政打开奏章,浏览上面的内容时,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这并非请罪书,而是一份请求出兵北伐匈奴的奏请!更让他注意的是,奏章上的字迹……他太熟悉了,工整规范,分明是王贲的笔迹。而赵信那手难看又错别字频出的字,他印象深刻。
“王贲,”
嬴政抬起眼,看向殿下。
“此奏章,是何人所写?”
王贲脸上露出一丝尴尬,连忙躬身回道:“回陛下,奏章内容确是忠武侯深思熟虑后口述,只是……只是其书写不便,故由臣代为执笔……”
“荒唐!”
嬴政冷哼一声,将奏章合上,掷于御案之上。
“大臣奏章,乃上达天听之重器,岂能由他人代笔?国家大事,岂同儿戏!”
他虽然嘴上斥责,但并未真正动怒,更多是一种程式化的不满。随即对内侍道:“传旨,召忠武侯赵信即刻进宫见朕!”
……
当赵信奉旨匆匆赶到咸阳宫时,朝会早已结束,文武百官正陆陆续续从宫门走出。众人见到久未露面的赵信竟然奉诏入宫,皆是心中一动,暗自感慨:看来陛下终究还是忘不了这位能征善战的侯爷,这是又要重新启用他了。一些相熟的军中将领更是笑着打趣:“忠武侯,清闲日子没过几天吧?看来又要操劳了!”
赵信无暇与他们多说,点头示意后便快步进入宫禁。在内侍的引领下,他来到嬴政日常处理政务的偏殿。
一进殿,赵信便躬身行礼:“末将赵信,参见陛下!”
嬴政没有立刻让他起身,而是故意晾了他一会儿,批阅了两份其他奏章,才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他身上。他没有提七星龙渊剑和嬴阴嫚之事,而是将那份由王贲代笔的奏章拿起,随手丢到赵信脚边。
“赵信,你真是越来越荒唐了!”
嬴政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大臣奏章,关乎国策,岂能由他人代写?你将国家大事当作儿戏吗?”
赵信再次躬身:“末将知罪,请陛下责罚。”
这一点他确实无话可说,秦国的小篆字体优美,他看着也喜欢,问题是很多字他认不全,更别提用那软绵绵的毛笔,在狭窄的竹简上写出工整的奏章了,对他而言简直是酷刑。
嬴政也懒得在这种细枝末节上过多纠缠,他更关心奏章的内容。他话锋一转,问道:“罢了。朕问你,你在奏章中所言的这个‘冒顿’,究竟是何许人也?值得你如此兴师动众,甚至要亲自带兵远征讨伐?”
在嬴政看来,匈奴经过上次赵信和蒙恬的联合打击,元气大伤,主力尽丧,早已逃窜至漠北深处,短时间内根本不成气候,难以对大秦边关造成实质性威胁。
更何况这个冒顿杀父自立,如此悖逆人伦,岂能得人心?这种只知争权夺利、残暴不仁之徒,很难成就什么大事。
赵信神色一肃,沉声道:“陛下,正因此人敢行杀父继位之举,才更显其枭雄心性!他绝非池中之物。若让他稳住内部,整合匈奴各部,以其铁血手段,必将统一草原,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更具侵略性的匈奴帝国!到那时,我大秦北疆将永无宁日!必须趁其如今立足未稳,内部尚有纷争之际,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将其铲除,永绝后患!”
赵信只能说到这里,他无法解释自己为何如此肯定冒顿未来的威胁,总不能说自己是穿越者,从历史书上看到的。
嬴政听完赵信的分析,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他觉得赵信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防患于未然总是没错。但是,出兵远征谈何容易?
“即便如你所言,此人威胁巨大。但出兵岂是儿戏?”
嬴政沉吟道。
“匈奴败退之后,远遁漠北,踪迹难寻。茫茫草原,浩瀚如海,我大军深入,如何寻找其主力?补给线又将拉得多长?需要动用多少民夫运送粮草?这庞大的后勤消耗,国库能否支应?这些问题,你可曾想过?”
赵信立刻道:“陛下,末将愿立军令状!只需精骑三万,配备双马,携带半月干粮,以战养战,直捣其王庭!必能一战而定乾坤!若不能成功,末将愿提头来见!”
“三万精骑?”
嬴政闻言却是气笑了。
“你当朕的铁骑是地上的野草,随手就能拔来三万?你可知我大秦如今能立刻调动的机动骑兵有多少?”
赵信顿了一下,试探道:“那……两万?一万也行!陛下,兵贵精不贵多!”
“胡闹!”
嬴政无语。
“你当是市井小民买菜,还能讨价还价?一万也没有!我大秦虽有骑兵,但数量本就不多,且大多部署在北疆长城一线,担负警戒巡逻之责,轻易不可调动。其余骑兵亦分散于各地驻防,镇压地方,岂能轻易集结?”
赵信一听,脸上顿时露出失落之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骑兵,在草原上追击匈奴无异于痴人说梦。
嬴政见他这副模样,语气缓和了些,道:“你的忧虑,朕记下了。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不可不慎。我大秦以步卒为基,欲组建一支足以深入漠北、决战匈奴的精锐骑兵,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过你不必担心,少则三年,多则五年,朕必设法为你筹措训练出一支堪用的铁骑!届时,再议北伐之事不迟。”
赵信心中无奈,却也知道嬴政说的是实情,以秦国目前的国力和军事结构,立刻组织大规模骑兵远征确实困难重重。他只能拱手道:“末将……遵旨。”
最后,嬴政看着他,做出了安排:“你也闲散够了。即日起,到蓝田大营去吧,担任主将,给朕好好操练士卒,别荒废了军务和一身本事!”
这个安排是嬴政深思熟虑的结果。让赵信回到军队中去,既能发挥他的长处,又能让他远离咸阳这是非之地,免得他无所事事又惹出什么麻烦来。蓝田大营是秦军核心驻地之一,让他在那里待着,也算是一种储备和观察。
赵信闻言,精神微微一振。虽然没能立刻出兵,但能重回军营,手握兵权,总比在咸阳当个闲散侯爷要强得多。他立刻抱拳领命:“末将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喜欢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