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方鼎之事,如同在江南古玩界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其引发的余波,远比陈默预想的更为深远。
“隔空一指,鼎鸣显裂”的事迹,在圈内人口中越传越神,陈默与“默然学院”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强大的色彩。先前诸多质疑、不服的声音,至少在明面上,迅速偃旗息鼓。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或真诚或试探的结交,以及雪片般飞向“默庐”的拜帖和请求鉴定的信函。
陈默对此不甚其烦,大部分交由艾莉丝和苏晚晴筛选处理,只有极少数涉及重要文物或确有疑难杂症的案件,他才会亲自过问。他的重心,依旧放在学院的教学与自身的修行上。
经此一役,九名学员的心态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以往或许还有一丝对“唯心”之路的迷茫,如今已彻底转化为坚定的信念与狂热的追求。他们亲眼见证了“心”的力量如何洞穿虚妄,那种震撼无以复加。每日的“格物”修行更加刻苦,园林之中,常见他们或对石枯坐,或抚木凝神,气息日渐沉凝。
林枫与沈墨作为佼佼者,进步尤为迅速。林枫已将那块鹅卵石蕴养的黄光稳定下来,并能将其沉稳厚重的意韵稍加外放,影响周遭小范围内的器物气息;沈墨则能与庭院中的几株古梅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借其清冷高洁之意,洗涤自身心神,感知力越发敏锐通透。
陈默看在眼里,心中欣慰。他开始因材施教,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更深一步的修行方向。对于林枫,他引导其感知大地山川的厚重,尝试沟通一些大型的、承载历史的古建筑构件;对于沈墨,他则鼓励其接触更多带有“灵性”的书画、古琴,培养其与人文精神的共鸣。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旧的质疑刚平,新的波澜又起。
这一次,来的不是私人藏家或地方世家,而是官方层面,且带着更明确的目的。
来自故宫博物院和国家文物局的联合工作组,在周院士的陪同下,再次抵达“默庐”。与上次寻求技术突破不同,此次带队的是文物局一位主管政策与宏观发展的副局长,姓李。
会谈在“默庐”那间最大的临水轩榭进行,气氛庄重而严肃。
“陈院长,开门见山吧。”李副局长年约五旬,气质干练,目光锐利,“上次‘天工开物’项目,您展现了非凡的能力,证明了在某些领域,传统的经验科学或许存在盲区,而您所倡导的‘心物共鸣’理念,可能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
他顿了顿,话锋微转:“但是,陈院长,您也应该清楚,您的能力,您学院的理念,过于特殊,甚至……在某些人看来,有些不可控。‘隔空辨伪’之事传开,上层有赞赏,也有担忧。赞赏者,谓国之利器;担忧者,恐其力无制,其道难循。”
周院士在一旁补充,语气带着关切:“是啊,陈小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今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你和学院。有些人,希望将你和你的学院纳入现有的体系内,进行‘规范化’管理,甚至……研究。”
最后两个字,他说得很轻,但分量极重。
轩榭内一时寂静。侍立一旁的林枫、沈墨等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们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
陈默神色平静,轻轻拨弄着案上的茶盏,盏中茶水微漾,倒映着窗外的修竹:“李局,周老,之意我明白。是希望我交出修炼之法?还是将学院改制,成为某个机构下属的实验室?”
李副局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说:“国家需要稳定,需要可复制的成果,需要能够推广的经验。个人的传奇,固然精彩,但若能惠及整个文博事业,才是真正的功在千秋。”
这话已然挑明。要么融入体系,接受管辖并贡献出核心秘密;要么,就可能面临无形的限制与孤立。
陈默笑了,那笑容云淡风轻,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自信与坚定。
“李局,周老,请问,何为‘器’?何为‘道’?”他忽然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
不等二人回答,他自问自答:“我所修所学,核心并非某种特定的‘术’或‘力’,而是一种‘道’——一种认知世界、与万物沟通的‘心之道’。此法根植于心性,依赖顿悟,难以量化,更无法批量复制。强行拘于框架,反而会扼杀其灵性,徒具其形,不得其神。”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那株气运加持后愈发苍劲的古松,缓缓道:“我创立‘默然学院’,并非为了培养拥有异能的‘超人’,而是希望开辟一条路,一条能够培养出真正理解文明、敬畏历史、具备深厚人文情怀与顶尖专业素养的守护者的路。‘心法’是引导,是开启灵觉的钥匙,但绝非唯一的依仗。学院的课程,同样重视文史根基,重视传统技艺,重视科学检测。我们要培养的,是‘心’‘术’兼修,‘道’‘器’并重之人。”
他转过身,目光清澈而坦荡地看向李副局长:“至于您所说的‘不可控’与‘担忧’,我理解。但我陈默行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我所做一切,皆为守护文明薪火,此心可鉴。若国家需要,我愿以此身所学,为此宏愿效力,但绝非以失去学院独立精神与传承自由为代价。”
他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默然学院’愿成为国家文博事业的一块‘试验田’,一个有益的补充。我们可以承接重大疑难文物的鉴定与修复顾问工作;可以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从‘物性’层面提供新的视角;我们的优秀学员,未来亦可输送到各文博机构,成为栋梁之材。但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宽松、允许探索和试错的环境,而非一个处处掣肘的牢笼。”
李副局长凝视着陈默,似乎在判断他话语中的真诚与分量。周院士则面露思索,微微颔首。
陈默继续道:“此外,关于‘他山之石’,我亦有所思考。我愿在合适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将‘万物有心’理念中,关于心性修养、关于如何培养专注力与感知力的部分,整理成一套普适性的‘基础心法’,供文博系统的有志之士参考修习,或许能有助于提升整体从业者的精神境界与洞察力。但这核心的‘共鸣’之道,非大毅力、大机缘者不可得,强求反受其害。”
这一番话,既有原则的坚守,又有合作的诚意,更有为国效力的担当,格局宏大,思虑周全。
李副局长紧绷的脸色渐渐缓和下来,他沉吟良久,终于缓缓开口:“陈院长之心,我已知之。你之所言,不无道理。国家求才若渴,亦非不容异术。只是此事关系重大,非我一人可决。我需要将你的想法,你的条件,带回去充分讨论。”
他站起身,向陈默伸出手:“在最终决定下来之前,‘默然学院’一切照旧。但请陈院长记住今日之言,‘心’‘术’兼修,‘道’‘器’并重,为国储才,守护文明。”
陈默与之重重一握:“必不负所托。”
送走工作组,林枫忍不住激动地问道:“院长,我们……我们过关了吗?”
陈默望向远处天际,目光悠远:“过关?或许只是拿到了下一场考试的资格而已。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他回头,看着眼前这些目光灼灼的学员,声音沉稳而有力:“但无论如何,我等之道,已初步得到了认可。前路虽漫,吾辈当愈加勤勉,以实绩证明我等之价值,以传承光大我等之理念!”
“是!院长!”众学员轰然应诺,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与力量。
陈默知道,经过这番“他山问道”,他与“默然学院”终于在这波澜云诡的局势中,初步明确了自身的定位,描绘出了一幅属于自己的、更为清晰的宏图。接下来的路,便是坚定不移地,将这幅宏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第164章 完
喜欢鉴宝:我的眼睛通万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鉴宝:我的眼睛通万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