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工作组的考察,如同一场春雨,既带来了压力,也滋润了“默然学院”这片初生的土地。虽然最终的决定尚未下达,但那种剑拔弩张的审视感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微妙的、被纳入视野的“准认可”状态。这使得学院获得了一段难得的、可以潜心发展的宝贵时光。
陈默并未因外界的暂时平静而松懈,反而对学员的要求更为严苛。他知道,无论是为了应对未来的更大风浪,还是为了真正实现“薪火相传”的宏愿,学员自身的实力才是根本的依仗。他将更多的心力投入因材施教,引导九名学员在各自选择的“本命格物”道路上深入探索。
林枫那块河滩鹅卵石,如今已被他蕴养得温润如玉,黄光内敛,偶尔能与学院奠基时融入地脉的厚重气运产生一丝微弱的共鸣。沈墨与庭院古梅的感应愈发精微,甚至能借此调节自身情绪,其感知的灵敏度已远超常人。
然而,真正的成长,绝不仅限于静室内的感悟。
这一日,一份加急的请求通过特殊渠道直接送到了陈默案头。发件方是国家博物馆,事关一批刚刚从海外追索回国的珍贵文物。这批文物在非法走私过程中遭受了粗暴对待和不当存放,损毁严重,尤其是其中几件珍贵的古代书画和丝织品,情况危急,常规的修复手段进展缓慢且风险极高。馆方在得知“默然学院”在“天工开物”项目中的特殊贡献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发来了求助函,希望陈默能提供一些“非传统”的思路或协助。
陈默看完函件,沉吟片刻,并未立即回复。他将其带到当日的晨课上,让九名学员传阅。
“情况便是如此。”陈默目光扫过众人,“国家博物馆的求助,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你们……谁敢与我同往?”
学员们面面相觑,呼吸都不由得急促起来。国家博物馆!海外追索文物!这无疑是他们以往想都不敢想的舞台。兴奋与紧张交织,但更多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林枫第一个踏前一步,眼神坚定:“院长,弟子愿往!弟子感物偏向厚重沉凝,或可尝试稳定那些受损文物中残存的‘根基之气’。”
沈墨紧随其后,轻声道:“院长,弟子对细微气韵变化感知尚可,或能协助辨别文物材质中残留的‘生机’与‘死气’,为修复提供参考。”
另外两名平日表现沉稳,对材质感知较为敏锐的学员也鼓起勇气站了出来。
“好。”陈默点头,“便由你四人随我前往。艾莉丝,安排行程。”
国家博物馆某间恒温恒湿、戒备森严的特级修复室内,气氛凝重。数位国内顶级的书画、丝织品修复专家正围在几张修复台前,眉头紧锁,唉声叹气。
台上,摊开着几卷堪称国宝级的文物。一幅宋代佚名山水画,绢本酥脆,多处断裂,墨色晕散模糊;一页唐代写经,纸张焦黄脆化,字迹缺损严重;还有一件明代缂丝龙袍,金线黯淡,丝线脆断,龙纹残缺,昔日辉煌只剩一片狼藉。
“难,太难了!”一位白发老专家捶着手心,“这宋代山水,绢丝老化到了极致,稍一用力就可能粉碎!墨色晕染的部位,传统冲洗、揭裱之法根本不敢用!”
“这写经也是,纸张纤维强度几乎丧失,补纸都难找,更别提补笔了!”
“缂丝更是麻烦,丝线脆化,经纬结构松动,强行织补只会造成更大破坏!”
看到陈默带着四名如此年轻的学员进来,几位老专家眼中都流露出明显的怀疑与不信任。让他们这些钻研了一辈子的老家伙都束手无策的难题,这几个年轻人能有什么办法?
陈默对几位专家礼貌性地点头致意,并未多言,直接带着林枫四人来到修复台前。
“静心,凝神。”陈默低声道,“忘掉你们学过的所有修复技巧,只用我教你们的方法,去‘看’,去‘听’,去‘感受’。”
林枫四人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忽略老专家们质疑的目光,闭上双眼,全力运转心法,将神念小心翼翼地探向那几件残破的国宝。
刹那间,一股混杂着痛苦、衰败、不甘以及微弱执念的混乱“气息”扑面而来!那宋代山水画,其绢本深处还残存着一丝属于江南烟雨的“清润”之意,但已被断裂和污渍带来的“死寂”与“痛苦”所淹没;唐代写经的纸张,其核心尚存一丝微弱的、属于抄经人的“虔诚”佛性,却被脆化和缺损带来的“消亡”感紧紧缠绕;那明代缂丝龙袍最为复杂,龙纹之中还禁锢着一缕象征着皇权的“威严”龙气,但这龙气已被黯淡的金线和断裂的丝线带来的“屈辱”与“衰亡”之意所侵蚀,变得躁动不安。
四人脸色瞬间变得苍白,额角见汗。这种直接面对国宝“伤痛”的感觉,远比平日里格物修行要强烈和残酷百倍!
“稳住!”陈默的声音如同定海神针,传入他们耳中,“感受它们的‘痛’,但不要被其同化。找到它们残存的‘生机’,那才是修复的关键!”
林枫猛地睁开眼,指向那幅宋代山水画的一角,那里是画心与裱边连接处,也是绢质相对完好的区域:“这里!这里还有一丝非常微弱的‘牵连之意’,像……像断骨处的筋络未完全坏死!”
沈墨则敏锐地感知到唐代写经某处缺损边缘,有一丝极其隐晦的“纸张韧性”尚未完全消失:“此处!纸纤维虽脆,但其‘连接之念’犹存,若能引导,或可稳固!”
另外两名学员也分别从缂丝龙袍的经纬结构和残留色彩中,捕捉到了细微的“结构稳定性”和“色彩记忆”。
几位老专家听着他们玄之又玄的描述,面面相觑,更是觉得荒谬。
陈默却点了点头:“很好,感知无误。那么,接下来,尝试将你们自身温养出的‘意’,与你们感知到的残存‘生机’相连,如同桥梁,给予其支撑与滋养,引导其自我修复的倾向,而非强行介入。”
这无疑是一个更大胆、更艰难的尝试!
林枫率先行动,他双手虚按在那山水画的断裂处,全力催动自身从那鹅卵石中领悟的“厚重承载”之意,化作一股温厚平和的气息,缓缓渡入那丝微弱的“牵连之意”中。起初毫无反应,但他毫不气馁,心神完全沉浸其中,仿佛自己化作了大地,默默承载着这幅饱经风霜的古画。
渐渐地,奇异的一幕发生了。那处断裂边缘酥脆的绢丝,似乎……不再那么“脆弱”了?一种微弱的“粘合”感,仿佛从绢丝内部自发产生!
沈墨则如清风拂过,将自身从古梅中领悟的“清灵生机”之意,化作点点莹润的光点,融入那写经纸张残存的“韧性”之中。那焦黄的纸张边缘,似乎泛起了一丝极其微弱的活力,不再那么死气沉沉。
另外两名学员也依葫芦画瓢,分别以自身感悟的“稳固”与“润泽”之意,尝试沟通缂丝龙袍的结构与色彩。
整个修复室内鸦雀无声,只有学员们粗重的呼吸声。老专家们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修复台上那些细微却真实不虚的变化——没有动用任何药剂,没有进行任何物理操作,但那几件国宝的“状态”,似乎正在以一种违背常理的方式,缓缓地……“好转”?!
虽然这种“好转”极其缓慢,远未达到修复的程度,但这无疑指明了一个全新的、充满希望的方向!
陈默站在一旁,仔细观察着四人的状态,不时出言指点,纠正他们气息运转的偏差,引导他们更精准地把握文物内部的“气机”流转。
这个过程对心神的消耗是巨大的。不过半个时辰,四名学员已是脸色煞白,浑身被汗水湿透,身体微微摇晃,显然已接近极限。
“可以了,收功。”陈默适时开口。
四人如蒙大赦,连忙收回神念,踉跄后退,几乎虚脱,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兴奋与成就感!
一位老专家迫不及待地上前,戴上白手套,拿起高倍放大镜,仔细检查那幅宋代山水画的断裂处,手指微微颤抖:“这……这绢丝的韧性,好像……好像恢复了一点点?虽然微乎其微,但这感觉……不会错!”
他又去看那写经,那缂丝龙袍,脸上的震惊之色越来越浓。“神乎其技!真是神乎其技啊!”
几位老专家围拢过来,看向陈默和那四名疲惫却骄傲的学员,目光中的怀疑早已被惊叹和敬佩取代。
“陈院长……这,这就是贵学院所传的……‘心法’?”为首的老专家声音颤抖地问道。
陈默微微颔首:“此乃‘蕴灵’之法之初探,旨在以自身精神意念,温养、激发文物本体残存之灵性,引导其自愈。然此法极耗心神,且需对应之心性,非人人可为,亦不能替代传统精湛技艺,只可作为辅助,于绝境中开辟一线生机。”
他看向那几位激动不已的老专家,郑重道:“后续的具体修复工作,还需仰仗诸位大家的妙手。我这些学员,今日只是抛砖引玉,证明了此路可行。若诸位不弃,日后或可在此法配合下,尝试进行一些更精细的修复操作。”
“太好了!太好了!”老专家们激动不已,仿佛看到了拯救这批国宝的曙光。
回程的车上,林枫四人虽疲惫不堪,却兴奋地难以自抑,互相交流着刚才的体验与感悟。
陈默看着他们,眼中露出欣慰的笑意。他知道,经过这次“真火”淬炼,这几株“新芽”才算真正在“默然学院”的土壤中扎下了根,绽放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初生的光芒。
薪火相传,不在于秘法的授予,而在于精神的点燃与实践的锤炼。今日,他看到了这火种,已在这新一代守护者心中,炽烈而坚定地燃烧起来。
第165章 完
喜欢鉴宝:我的眼睛通万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鉴宝:我的眼睛通万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