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修复室内的成果,虽未对外公开细节,却在顶级文博圈内再次投下了一颗震撼弹。“默然学院”及其学员所展现的那种近乎“蕴灵再生”的能力,让所有知情人瞠目结舌。这使得之前关于学院定位的讨论迅速有了结果。
来自官方的正式批复很快下达:原则同意“默然学院”作为文博领域的特殊试点单位,享有高度自主权,同时承担相应的国家级重大科研与鉴定任务。这意味着,学院终于摆脱了潜在的束缚,获得了名正言顺的发展地位。
几乎与此同时,在何正明、苏晚晴以及秦月瑶动用各方资源的精心筹备下,“默然学院”首次面向社会的大型公开课,定于江南大学最大的礼堂举行。消息一经放出,凭借陈默如今在圈内如日中天的名声,以及那层神秘的面纱,顿时引发了海啸般的关注。
不仅国内各大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各地文博机构的从业者、收藏家们蜂拥而至,甚至连许多民间传统文化爱好者、灵修人士也闻风而来。公开课的门票一票难求,网络上相关话题的讨论度持续飙升。
公开课当日,江南大学人山人海。能容纳数千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连过道和后墙都挤满了翘首以盼的人群,各种长枪短炮的媒体设备严阵以待。空气中弥漫着激动、好奇、质疑与期待的复杂情绪。
后台,林枫、沈墨等九名学员身着统一的学院制服,神情既紧张又兴奋。他们知道,今天不仅是院长一个人的舞台,也是检验他们这段时间修行成果,向世人展示“默然”理念的时刻。
陈默一袭素雅的中式服装,从容不迫。他能感受到外界那如同海潮般汹涌的意念波动,但他心神澄澈,波澜不惊。
时间一到,灯光聚焦,陈默缓步走上讲台。没有繁文缛节,没有客套寒暄,他目光平和地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群,仿佛与每一个人对视。
“今日诸位来此,想必非为听我讲鉴定之技巧,辨伪之秘诀。”陈默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与穿透力,“技巧秘诀,书籍网络所在多有,何须劳师动众。”
台下微微骚动,不少人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也有人更加好奇。
“今日,我想与诸位探讨的,是一个字——‘心’。”陈默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一个苍劲有力的“心”字。
“鉴宝之道,乃至所有与‘物’打交道的学问,究其根本,是‘心’与‘物’的对话。”他声音沉稳,娓娓道来,“心若蒙尘,则眼见皆为虚妄;心若澄明,则万物了然于胸。”
他并未直接阐述玄妙的“万物之心”,而是从最基础的“专注”、“敬畏”、“共情”讲起。他引经据典,结合自身经历的一个个鲜活案例,从捡漏AJ1的初心,到破解“幻影”迷局的道心,再到引导学员感悟物性的耐心,将那种与物沟通的状态,描绘得生动而真切。
他没有使用任何powerpoint,但他的话语,他偶尔随手在空中勾勒出的器物“气韵”流转的意象,却仿佛拥有魔力,牢牢抓住了所有人的心神。礼堂内鸦雀无声,只有陈默的声音在回荡。
“我知道,在座许多朋友,尤其是年轻的朋友,或许会觉得,整日与这些‘死物’打交道,枯燥乏味,甚至觉得它们冰冷无情。”陈默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但我想说,非也。”
他示意林枫上台。林枫深吸一口气,捧着他那块温养已久的鹅卵石,走到台前。
“请诸位,暂且放下思绪,凝神感受此石。”陈默引导着全场。
数千人,在陈默那蕴含着“万物之心”真意的声音引导下,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尝试去感受。起初,大多数人只觉得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但渐渐地,一些感知敏锐的人,隐约察觉到那块石头似乎……不再那么“普通”,它仿佛散发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沉稳安定的气息。
“此石为我学员林枫日常感悟之物。”陈默道,“它无名无姓,非金非玉,但在林枫心中,它承载江河,默然厚重,是其‘厚德载物’心性之外显。这便是‘心’赋予‘物’的灵性。”
接着,沈墨上台,她并未携带任何物品,只是静静立于台前,闭上双眼。随着她气息的变化,一股清冷、高洁的意韵自然而然地散发开来,仿佛她自身便成了一株空谷幽兰。台下众人竟也隐隐感到心神一清,杂念稍减。
“此为我学员沈墨,由物及心,明心见性,自身气韵已可与古梅幽兰相和。”陈默的声音带着赞许,“这便是‘物’反馈于‘心’的滋养。”
真实的案例,直观的感受,比任何华丽的理论都更具说服力。台下开始响起低低的惊叹声和议论声,许多原本抱着看热闹心态的人,神色变得郑重起来。
随后,陈默邀请了台下几位带着疑难杂物的观众上台。有拿着一件釉色怪异瓷瓶的中年人,有捧着一幅墨色混沌古画的老者,还有一位带着一块布满奇异锈迹铜镜的年轻人。
陈默并未亲手触碰,而是让林枫、沈墨等几名学员轮流上前,在万众瞩目下,运用他们所学的感知之法,去“阅读”这些器物。
学员们虽然紧张,但平日艰苦的修行在此刻发挥了作用。他们凝神静气,或虚抚,或凝视,将自己感知到的器物内部的“气韵”状态、残留的“情绪”碎片,以及可能的病因(如做旧痕迹、损伤节点等),清晰地描述出来。
他们的描述,往往与器物主人知晓或后续经简单验证的情况高度吻合!尤其是林枫准确指出那铜镜背面锈迹下隐藏的一处纤细裂痕,以及沈墨感知到那古画深处一缕被掩盖的“雅致”文人气息,都引来了全场的阵阵惊呼和热烈掌声!
这不再是魔术,也不是心理暗示,而是实实在在的、超越常规认知的“能力”展示!
公开课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质疑者哑口无言,好奇者心驰神往,从业者看到了新的方向。
就在全场情绪最为澎湃,无数道蕴含着求知、渴望、敬佩的意念汇聚于讲台之时,陈默静静立于中央,感受着这浩瀚的“人心”之力与脚下大地、与周遭万物隐隐形成的共鸣。
他仿佛听到了文明薪火噼啪燃烧的声音,听到了无数古物在岁月长河中的低语,听到了学员们道心坚定的脉动,听到了台下万千求道者心门初开的轻响……
在这一刻,他一直稳步提升的“万物之心”境界,受这万众意念与天地气机的牵引,猛地冲破了某个无形的瓶颈!
他眉心的混沌道纹自发浮现,不再是内敛光华,而是绽放出温和却无比深邃的光芒,仿佛连通了某个玄妙的源头。他周身气息与整个礼堂,乃至更广阔的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在他感知中,万事万物的“气息”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富有层次,他甚至能隐约捕捉到那流淌在历史与文明深处的、更加宏大的“道”的轨迹。
一种明悟涌上心头:
“传道非为授业,乃为点燃心灯;鉴物非为辨伪,乃为沟通古今。吾道不孤,薪火相传,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他的“万物之心”不再仅仅是一种感知工具,而是真正开始向着包容万物、沟通天地的“道心”蜕变!
这股突破时自然散发出的、浩瀚而温和的道韵,如同水波般荡漾开来,笼罩了整个礼堂。所有人都感到一种发自灵魂的安宁与震撼,仿佛被洗涤了一般,之前所有的躁动、疑虑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对知识的敬畏和对“道”的向往。
公开课在无尽的震撼与回味中落幕。
但它的影响,才刚刚开始。“默然学院”与陈默之名,真正意义上走出了小圈子,以一种宗师降临的姿态,轰动了整个华夏文博界乃至更广阔的领域。前来“默庐”请求入学、交流、合作的信函和拜访者,几乎踏破了门槛。
陈默立于“默庐”高处,望着远方。他知道,一条更加广阔、也必然更加波澜壮阔的道路,已在脚下铺开。而他的使命,便是守护好这初燃的万盏心灯,让这“默然”之心火,燎原之势,不可阻挡。
第166章 完
喜欢鉴宝:我的眼睛通万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鉴宝:我的眼睛通万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