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蕴灵阵”的成功,如同一次内部的熔炼,将九名学员的精神、意志与学院的气运彻底锻打为一体。“默然学院”这块璞玉,自此内蕴神华,根基稳固,再无惧风雨侵蚀。那股神秘的侵蚀之力退去后,仿佛也带走了最后一丝阴霾,学院内外气韵愈发清灵祥和,草木葱茏,建筑古朴的“默庐”在江南的烟雨中,真正有了几分“圣地”的气象。
学员们经过此番锤炼,心性愈发沉凝,彼此间的默契也达到了心意相通的境地。他们不再仅仅是院长教导下的学生,更是可以托付后背、共担重任的同道。学院日常的运作,很多已能由他们自行组织管理,陈默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偶尔必须由他亲自出手的重大事务中。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只是此次来的并非恶意之风,而是由盛名引来的、更加汹涌的“关注”洪流。
曜变天目盏的成功复原,“默然学院”独特的教学成果,尤其是那场万众瞩目的公开课以及后续学员们展现出的非凡能力,经过口耳相传和有限度的媒体报道,已然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博领域、文化研究界乃至上层社会引发了巨大的好奇与震动。
无数邀请函如雪片般飞来,有国际顶尖博物馆的学术交流请求,有世界着名大学的客座教授聘书,有跨国财团希望投资合作的意向,更有各国文化部门发出的访问邀请。其范围之广,级别之高,远超之前任何一次。
这一次,陈默没有全部拒绝。
在与何正明、苏晚晴、秦月瑶以及核心学员们深入商讨后,一个宏大的计划被提上日程——举办一场名为 “文明之心,万物有灵” 的全球性跨文化对话盛会。地点就设在华夏京城国家会议中心,由“默然学院”主导,联合故宫博物院、国家文物局以及多家国际友好文化机构共同主办。
消息一出,全球瞩目!
这已远远超出了一场普通的学术会议或公开课范畴,它被视作东方古老智慧与现代文保理念、与全球其他古老文明传承思想的一次史无前例的碰撞与交流。质疑者想亲眼见证“神迹”是否属实,好奇者想一探“心物共鸣”的奥妙,支持者则希望借此东风,将这种有益的理念推广到更广阔的世界。
盛会当日,国家会议中心方圆数里戒备森严,却依旧人山人海。能够进入主会场的,皆是各国文博界的泰斗、着名学者、顶级收藏家、文化官员以及经过严格筛选的媒体代表。会场外巨大的电子屏幕下,更是聚集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爱好者,气氛如同节日。
主会场内,灯光璀璨,座无虚席。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低声交谈,目光却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那空旷而简约的主席台上。
没有繁复的装饰,只有一方素净的讲台,以及讲台后方,那一幅巨大的、由林枫、沈墨等九名学员,联手以自身感悟的“意韵”,混合特制水墨,共同创作而成的“意韵山河图”。图中山峦厚重(林枫),水流灵动,梅兰竹菊点缀其间(沈墨等),金石之气隐现,虽无具体形貌,却自有一股磅礴而生动的“气韵”流淌,让所有望向它的人都不自觉地心神宁静,又隐隐有所触动。
当时钟指向既定时刻,陈默缓步登台。
他依旧是一身素雅的中式服装,身形挺拔,面容平静。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仅仅是站在那里,并未开口,一股难以形容的、温和而浩瀚的气息便自然弥漫开来,笼罩了整个会场。喧嚣声瞬间平息,所有人的心神都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仿佛面对的并非一个年轻人,而是一座沉默的山,一片深邃的海,一位洞悉了万物奥秘的智者。
“今日,诸位不远万里而来,非为陈默一人,乃为追寻一个共通的答案。”陈默开口,声音平和,却如同蕴含着奇异的魔力,通过同声传译,清晰地响在每个与会者的心底,“我们来自不同的文明,说着不同的语言,信奉着不同的神灵,但我们都面对着同样的困惑——在科技日益昌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与我们的过去对话?该如何理解那些沉默的器物所承载的文明密码?又该如何,让古老的智慧,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他没有使用任何术语,而是从人类共通的情感——对美的追求、对历史的敬畏、对永恒的遐想——出发,结合自身从潮玩捡漏到复现曜变天目的经历,将“万物有心”、“心物共鸣”的理念,以一种普世皆可理解的方式,娓娓道来。
他讲述如何从一双球鞋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与少年的梦想,如何从一幅古画中读懂画者的孤寂与山河的壮丽,如何在一件残破的青铜器中听到远古祭祀的号角与岁月的叹息。他并非在传授某种异能,而是在分享一种认知世界、与文明对话的“心境”与“态度”。
随着他的讲述,身后的那幅“意韵山河图”仿佛活了过来,其中的山峦似乎更加巍峨,流水更加潺潺,花木更加生机盎然。一股浓郁而纯净的“文明气运”与“自然道韵”自陈默身上,自那幅画中散发出来,与台下无数求知若渴的意念隐隐交融、共鸣。
会场内,无论是东方的学者还是西方的专家,都沉浸在这种奇妙的氛围中。他们感觉自己仿佛不是在听一场演讲,而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洗礼,一次与自身文明根源的深度对话。
随后,陈默邀请了来自不同文明背景的几位代表上台。有埃及的考古学家带着一件圣甲虫雕刻,有希腊的博物馆馆长手持一片彩绘陶罐残片,有印第安部落的长老捧着一根传承已久的鹰羽头饰。
陈默并未直接鉴定,而是让林枫、沈墨等九名学员上台。在万众瞩目下,九人气息相连,如同一个整体,他们分别运用自身所长,去“感受”这些来自异域的文明瑰宝。
林枫感受着圣甲虫雕刻中那属于尼罗河畔的、对生死轮回的执着信仰;沈墨品味着希腊陶罐残片上那属于爱琴海风的、对人体与理性的极致赞美;其他学员也分别从鹰羽头饰中感受到了与自然共生、对祖灵崇拜的纯粹……他们将感知到的、跨越种族与国界的文明“情绪”与“精神”,通过自身意韵的转化,清晰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他们的描述,与这些文物所属文化的核心精神高度契合,甚至点出了连其持有者都未曾清晰意识到的深层文化密码!
这一幕,彻底征服了全场!
这不再是单一的文明语境下的“鉴宝”,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跨越文明壁垒的“心与心”的交流!它证明了“万物有心”的理念,具有超越文化、种族的普适性!
会场内外,爆发出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无数人热泪盈眶,他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充满希望的文化交流方式。
在气氛达到最高潮的时刻,陈默立于台前,感受着来自全球各地的、纯粹而热烈的意念汇聚,感受着自身“道心”与这浩瀚的文明海洋的共鸣。
他朗声宣告,声音传遍会场,传向世界:
“今日之会,非为标榜一家一派之道。”
“吾辈愿以此‘心’为火,点亮沟通古今、连接东西之灯!”
“吾辈愿以此‘院’为基,搭建守护文明、传承智慧之桥!”
“文明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心火如星,散作千秋万里光!”
“愿自此始,天下同道,皆能‘以己之心,格物之真;以己之力,守文明之炬’!”
话音落下的瞬间,陈默福至心灵,他眉心的混沌道纹前所未有的清晰,周身气息与整个会场、与更广阔的天地、与那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无数文明气运彻底融为一体,再无分彼此。
他的“道心”于此万众瞩目、文明交汇的巅峰时刻,终于彻底圆满,圆融无瑕,如皓月当空,清辉遍洒。
一股温和而浩瀚的道韵以他为中心,如同涟漪般扩散开来,掠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所有人都感到心神仿佛被温暖的阳光照耀,充满了宁静、喜悦与力量。
星火已成燎原之势,“默然”之道,终动九霄!
盛会圆满落幕,但它的影响,才刚刚开始。“陈默”与“默然学院”之名,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符号,一个象征着全新文明对话时代的开启者。
回到“默庐”,陈默于月下独坐,心神与天地共鸣。
他知道,个人的传奇或许已达顶峰,但“默然”之火的传播,文明守护的宏图,方才铺开卷首。
前路,尚有万千气象等待着他与他的同道们。
第169章 完
喜欢鉴宝:我的眼睛通万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鉴宝:我的眼睛通万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